献礼教师节 感恩培育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9-11 00:00:00 点击:

编者按:百万奖,不仅是奖金和证书,更是楷模和引领;教师节,不仅是鲜花和祝愿,也要有期待和展望!教师节当天,我们收到了最好的礼物——毕业生张波给董事长的一封信。从张波和董事长的信件互动中,我们看到了感动,看到了我们的付出,看到了我们教育的成功。这一切得益于董事长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得益于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专业教育“三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得益于名人大讲堂和名师课堂等办学特色。现将来信和回信刊登如下:

信息学院成功校友张波给董事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董事长:

您好

信息学院和移通学院的大一新生马上就要开学了,而我作为信息学院毕业两年的学生想和您聊聊我毕业两年的想法和感受。不出意外的话,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给您写一封邮件谈谈我每一年的感受和想法,因为经常见诸报端的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哪怕是过了几十上百年,甚至不远万里,也会来到中国重新检查和评估他们的建筑物产品。信息学院是教育“工厂”,而我则是那个从“工厂流水线”出来的“产品”。而我想把自己作为这个“产品”的“样本”,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出生在大山里,而且在上大学之前也几乎没有走出山里,作为教育“样本”更能保证“样本的纯净性”。大学所受的教育理念会直接起作用,并直接的体现在我进入与社会互动产生的结果。当然实际上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因为传统工厂和产品讲究的是标准化,而教育是差异化。

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说,希望自己今后的二十年每一年都做这么一场演讲,从时间的维度来折射商业文明和社会的变迁。而我想做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今后的六十年,每年都写这么一封邮件,从我个人经历的角度折射教育对我的影响。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记得我决定给信息学院的校友会捐款一万元,那么今年的这个时候我决定给移通大焕城市化战略研究院捐款一万元。因为童大焕老师在学校的授课内容实在对我的选择和思维发挥重要作用,是我眼里难得的恩师,而我同样希望研究院能引领见证中国的大城市化变革。

前几天,我和一个叫做张宪超的大四校友交流,我惊奇的发现信息学院的“名人名师”系列是他报考学校的最重要因素,这打破了我之前认为只有极少数人从中受益的错误认知观念,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从这些名人名师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辨的能力,享用着这中国一流的学术盛宴,只是我希望数量越多越好,程度越深越好。

我依然非常清晰的记得熊培云老师惊讶于山西太谷信息学院竟然有这么深的学术和思想氛围以及周濂老师多次说到作为民办大学的信息学院有着丝毫不逊色北上广名校的人文环境,以及中国熠熠生辉的思想在这里传播,使学生受益。

您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自然也是我最崇拜的人和精神领袖。我会饶有兴致的从公开的报道或者认识您的老师领导那里收集和打听与您相关的事情,会想象您从农村来到人大,再到外交部,再到下海,中关村经商,圣象,教育等等,希望可以在气质方面成为一个和您接近的人。

毕业两年,令我自己和父母欣慰的是,我终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百万。当然物质财富的积累是一方面,也不值得一提和炫耀,因为我知道校友就有这方面更优秀和杰出的人。现在除了工作我最热衷的就是信息学院的北京校友会,我们会搭载一个毕业的校友来到北京的平台。更多的校友情谊甚至交很多新的以前在学校不认识的朋友。我想教育还要延续下去,只不过在校友会的平台中更多的是互相的教育和自我的教育。

听讲座和读书的习惯肯定会陪伴我的一生,只是地点从信息学院换成了北京,从教室换成了家里。更重要的是,就是童大焕老师,周濂老师们让我更加大的扩展着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边界,不断的进入那些神奇而又精彩的领域:哲学、财经、城市化、阶级、文学等等。

公益志愿者也是学校完满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期间我并没有做,现在毕业了,慢慢有了同理心和对处在艰难境况的人的怜悯,就自然而然心里想要做一些事情,并非觉得做了自己会有多伟大,只是心里会比没有做好受很多。

艺术的欣赏确实是需要培养的,大学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毕业生》那部音乐剧,感觉发现了一个从未涉及的领域,是那么的让人愉悦,心灵的情感被调动,惊讶于这种舞台的艺术,现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也会主动去看些演唱会,体会和继续在艺术鉴赏的领域深入。

通识教育我也是受益很大,这能让人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对于我这样一个立志成为企业家的人来说,几乎能够达到一种纵观全局能够有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人才。我非常喜欢一位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伙人的这句话,绝大部分赚大钱都是时代给予的机会,而不是因为你的个体能力卓越造就的,所以要学会辨别不同的时代特征,选择符合时代特征的事业比你每天勤奋努力更为至关重要。我想通识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人的一种宏观思维,紧握时代脉搏和潮流并有所作为。

其他各项事例不胜枚举,得益于您的邮件,看到两所学校蒸蒸日上,一批一批的毕业生走向社会,进行着周濂老师所谓的热情、努力、奋斗、梦想、以及混杂着爱与痛苦的生命体验。这种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无法陈述的复杂感。

总而言之,我想对您说谢,对姬院长说谢,对信息学院说谢,对帮助过我的老师说谢。今天是教师节,是表达对教育者尊敬的节日。

五十年后,我老了,再回看大学四年,我想说:嚯,那场改变我人生命运和轨迹的教育!

信息学院毕业生 张波

2016年09月10日

董事长给信息学院成功校友的回信

张波你好!

收到你的信很感动,也激动。激动于你的成功和快乐,感动于你对学校的怀念。来到我们学校的孩子们给了我们一个天大的恩赐---让我们有机会帮助他们,你的回馈是鼓舞。

就我而言,学生的成功,是to succeed personally and professionall。既是个人作为“人”的成长成熟,也是个人职业事业的成就。这个跟中国大多数高校目标是不同的:他们的目标多是职业的追求。这就本末倒置了:没有理想,人不过是头猪。不过是有的猪待遇好,长的胖;有的猪境遇差,喝稀汤罢了。对世界和人类有何贡献呢?

中国教育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天天在复习、考试、复习、考试,实在是悲摧,不上更好。所以我们的学校,要参加完满教育,活动,活动,活动,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组织的能力,不要宅。中国大多数二本三本绝没有通识课,我们开了,因为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思考,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至于名人讲座、名师课堂,更是希望给同学们打开一扇窗,同样的问题和事件,有无数个角度去观察。比如钓鱼城系列,我们就有四个不同版本,故事迥异又交叉,看的人糊涂但启发,我的希望是学生一定要在某一学年里把这四个话剧都看完,并且再看音乐剧《钓鱼城》,这个教育就完整了。

这样的“强行独特”是很难的,刚开始教师不理解,学生也困惑。其实,我要不盖剧场,还能省3000万。可是既然立志有益于中国,则改变天下从身边做起,给每一年的4000同学一点进步的推动。希望有千万个“张波”,则我们的将来就有希望了,我梦想我的后代们,能生活在无数个“张波”建设的新世界里。

我是多么幸运,你可以给我这样的机会,在我们的风的世界路过,那样的青春年少奔跑,即使不能强行助力,也可以带给你清凉。

2016年0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