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 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我校选派教师参加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培训(中级)班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10-25 00:00:00 点击:

10月19日至22日,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指导,山西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主办的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培训(中级)班在山西省太原市开班。本次培训主要面向山西省普通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经过山西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对报名学校的筛查审核,最终有来自全省各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辅导员80余人参加。我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杨志荣老师和王旭波老师、双体系陈江会老师、淬炼商学院辅导员张振国老师、食品与环境学院辅导员刘亚萍老师参加了此次培训。山西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栓牛出席开班典礼并讲话,开班仪式由山西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密立明老师主持。

我校选派教师参加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培训(中级)班

培训为期4天,采取封闭式课堂培训。新精英生涯教育中心高校事业部总监李春雨老师讲授了高校职业辅导体系、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辅导理论和职业咨询与辅导实务;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顾雪英老师介绍了职业测评应用以及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块(职业规划部分);南开大学蒋建荣老师传授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块(就业指导部分);

云南师范大学就业处处长、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主任李红老师分享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服务的有关内容。

我校选派教师参加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培训(中级)班

在紧张充实的培训过程中,还对培训学员进行了两次随堂测验。所有测验、考核环节通过的学员,将获得由教育部学生司和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共同颁发的《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水平证书》(中级)证书。

培训期间,我校教师还与全国其他高校教师围绕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对高校职业辅导体系建设、职业辅导理论、职业咨询与辅导实务、职业测评应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学生创业教育等相关领域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我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杨志荣老师表示:本次学习培训活动受益匪浅。我学到了职业生涯指导的基本理论及应用方法,如人职匹配理论、工作适应理论(CD模型)、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IP模型)、社会认知学习理论(SCCT模型)、生涯彩虹图、后现代生涯咨询理论等。这些理论及方法不仅有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同时包含了人文心理学的知识,这些理论和方法可以让我在今后向学生咨询时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分析他们的真实需求,最后给出学生切实有用的职业生涯成长建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的设计方法,其核心是课程设计要紧密结合本校学生的真实情况,如专业、学习能力等,采取体验式、互动式、翻转课堂等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基本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职业生涯实践;高校创新创业体系构建及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注意事项,明白了高校创新创业是一项全校联动、校内外联动的系统工作,必须做到专创融合、思创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这样才能出成果,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重点在创新意识的培养,而非创业知识的灌输。每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同,创新创业工作体系也就不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结合我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的办学理念,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在创业课程的设置中要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背景和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以创新意识培养为主线,以体验式教学为手段,努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我校食品与环境学院辅导员刘亚萍表示: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培训,此次培训内容丰富且具有意义,让我受益匪浅。此次培训通过体验式、互动式的方式,积极调动了培训者的兴趣,大家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比较活跃。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李春雨老师讲的霍兰德理论、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等,并结合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将理论真正的融入实践中;顾雪英老师讲的教学设计思路,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其中教学过程采用“营养汉堡式”设计理念,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整个课程生动有趣。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式和政策,针对慢就业、缓就业、不就业等问题,让学生提前了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和形式,唤醒学生的创业、就业意识,正确的评价自己,悦纳自己,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就业理念,提升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明确就业方向、职业特点,促进学生快就业、稳就业、高质量就业。

我校选派教师参加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培训(中级)班

学校一直以来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多次组织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人员参加培训,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人员工作的实战应对,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