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24日,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著名法国史与世界史研究专家李宏图教授受邀到访晋中信息学院,开启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指导的交流之旅——不仅做客“名家大讲堂”解析英国革命与现代国家形成的思想密码,还深度指导我校通识教育工作,同时也实地探访学校特色育人场所,为师生带来全方位学术启发与育人新思路。
思想启航:一场关于“处死国王”的现代性思辨
23日晚,李宏图教授亮相我校第205期“名家大讲堂”,以《处死国王与现代国家的形成——17世纪英国革命的思想史解读》为题,带领听众穿越四百年思想迷雾。
他以“处死国王”为切入点,揭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如何促成传统王朝向现代权利国家的转型,指出“权利”才是现代政治真正的基石。讲座中,他深入阐释霍布斯与洛克的社会契约与天赋人权思想,剖析其对现代国家建构的根本影响。提问环节,师生围绕“审判国王的历史意义”“中英政治路径差异”等话题积极互动,李教授一一回应,现场思辨氛围热烈。


课程焕新:三大“金点子”激活通识课堂
24日上午,李宏图教授与通识教育学院老师展开深入座谈,就我校通识课程建设展开指导。通识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晶晶向李教授汇报了我校通识教育的基本情况、创新实践与育人成效。李教授高度赞扬了我校在通识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由衷赞叹了我校在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上的探索与改革魄力。
在教师座谈与指导会上,李宏图教授先后听取了通识教育学院《世界文明的历程》《中国近现代经济地理》《法律与社会》《中国城市化研究》等课程的建设情况与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汇报,现场开出“课程优化三剂良方”:聚焦“原点性、核心性”知识,摒弃“面面俱到”,让课程内容更精炼、更聚焦;打破地域局限,结合工业革命后文明流动加速的背景,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联动思维,培养全球视野;创新教学方法,以生活案例、情境体验为切入点,借助AI工具辅助教学,但需坚守“价值理性优先”,确保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与价值引导。最后,他还特别点赞我校通识必修课《幸福课》的前瞻设计,建议融合历史、社会、法学多学科视角,让“幸福”教育更立体、更深刻。




创新赋能:远景学院“一课一策”精准升级
24日下午,李宏图教授参观了我校远景学院并与老师展开座谈。在听取了关于远景学院育人模式的汇报后,李教授肯定了远景学院作为小型文理学院AI时代的优势与意义,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师生之间“呼吸相闻、目光相碰”的交互才是教育的本质。之后,李教授听取了《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中国文化》《生活中的法学》《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等课程负责教师就小型文理学院博雅课程的建设。李教授逐课点评指导:金融课建议用现代金融话语重构晋商文化,引导学生思考金融发展脉络;法学课需以生动案例突出核心内涵,对标一流课程建设;国际关系课要加强环境、网络安全等非传统议题教学,深化国际机构实践分析;文化课需强化经典阅读,传承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批判性。他还强调,小型文理学院要突破课堂局限,注重课外讨论、作业反馈与读写能力培养。


空间见学:探访“有温度、会说话”的育人现场
此外,李宏图教授还沉浸式探访了晋中信息学院的多元育人空间:从陈列着山西三雕技艺、尽显非遗匠心的非遗博物馆,到充满艺术气息的美育展厅;从打破传统教学边界、以剧本杀为创新形式的剧本杀学院,到洋溢着前沿探索氛围的科幻学院,每到一处,李教授都仔细聆听介绍、驻足观察,对学校将人文传承、创新教学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的做法连连称赞。他直言:“这所学校的育人空间很有特色,不仅处处透着浓厚的人文氛围,更能感受到对师生需求的用心——在这样有温度的环境里,师生自然能收获满满的快乐。”




此次李宏图教授的到访,从学术讲座到课程精准指导,再到校园育人空间考察,为晋中信息学院通识教育优化、课程创新及育人模式升级注入关键动能。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依托智慧教学空间与多元特色实践平台,进一步深化博雅教育,通过提供“充分的通识教育”,点亮信院学子的成长之路。
供稿:通识教学部 远景学院 名师课堂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