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对准校园角落的微光,笔触记录青春成长的滚烫。11月7日上午9:00,晋中信息学院第七届“同信同行 点亮信院”校园记者节开幕式在博学楼ST报告厅温情启幕。学校全体校媒人齐聚一堂,以热爱为名,共赴这场属于校园宣传人的年度盛会。



开幕式在学校新媒体中心师生创作的第26个记者节主题片《镜藏微光》的放映中拉开序幕,光影流转间,校园新媒体人的日常与坚守徐徐铺展。如片中所言,新闻从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校媒人用专业与热爱,将看似平常的瞬间“炒成爆款菜”——无论身处哪个宣传岗位,每一位校媒人都是校园故事的“主厨”。



大学生记者团、新媒体中心、“校园之声”广播站的干部干事联袂演绎了情景剧《我们的故事,正发声》,向观众讲述了校媒人最动人的成长故事:三代校媒人以“记录校园、传递温度”为初心,完成跨越时光的热爱传承。从初入校园的好奇试探,到部长的悉心引路,再到主席的统筹坚守,他们在校园各处记录成长与感动,以文字、声音、镜头搭建师生沟通桥梁。这份传承既是技能接力,更是精神延续,彰显校媒人从“喜欢”到“擅长”、从“责任”到“担当”的青春修行,让校媒精神愈发鲜活。

品宣工作指导教师代表、竞技体育中心王嘉旭带来《“白手起家”尝鲜Vlog》主题分享,他结合四段亲身经历,生动诠释了宣传路上的热爱与坚守:一是以热爱为翼,挣脱舒适区的束缚,即便起初略显笨拙,也在不断尝试中收获破茧成长的勇气;二是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同行,在并肩创作中共享乐趣、彼此赋能。寄希望于传媒人,保持初心的热爱,坚定自己的选择。王嘉旭老师谈到,做新媒体工作的关键词是“快乐”——当你带着热爱与快乐去创作,作品自然会传递出同样的温度。他寄语校媒人:保持初心的热爱,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宣传的道路上迸发出自己的青春活力。

智能工程学院团总支宣传部部长药政江作《横竖撇捺间的温度——一名工科生的宣传之路》主题分享,他回忆道,初入大学与宣传结缘,在温暖包容中突破稿件撰写挑战,以文字传递智能“橙”意、化身“小智”与同学互动,引发校媒人共鸣。他的讲述不仅体现了“工科男”的蜕变,更通过真实的故事传递了校媒人互助共进的温暖氛围。

品牌营销与新闻中心新媒体中心抖音团队副总监姚露以《帧间·蜕变》为主题,分享了她4年校媒之路的成长故事。她通过“笨拙的热爱”“传承的温度”等关键词,讲述初入团队时剪辑零基础,因热爱主动承担运动会剪辑任务,虽作品被退回但在学长学姐帮助下,通过拆解爆款逻辑打磨技巧,逐渐掌握剪辑门道。4年间她用镜头记录校园各类活动的珍贵瞬间,在历练中收获成长。蜕变的过程得益于老师的专业指引与伙伴的并肩支持,她鼓励校媒新成员坚守热爱、成为传承者,找寻并实现校媒人的价值。

学校副校长苏琳总结发言,他首先向长期坚守宣传一线的校园媒体人致以诚挚问候,向始终关注、积极支持学校宣传工作的全体师生表示衷心感谢,肯定了大家以笔墨记录校园发展、用镜头定格美好瞬间的辛勤付出与丰硕成果。苏校长向信院宣传工作者提出三点殷切希望:一是保持新闻敏感,提升传播效能,校媒人需敏锐捕捉校园教学科研、学生活动、书院生活中的鲜活素材,挖掘师生奋斗故事与校园发展亮点。二是坚持守正创新,担当宣传使命,以真实性、专业性为核心,结合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突破传统宣传模式。善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载体,将校园发展成就、育人理念与师生风貌,转化为有深度、温度与新意的优质内容,增强宣传吸引力与感染力。三是加强平台互动,建强宣传队伍,发挥校园媒体桥梁作用,搭建师生双向交流渠道,及时传情达意、倾听反馈。未来,希望全体校媒人继续用热情和智慧书写信院故事,用责任和担当传播信院声音,共同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品宣力量。




开幕式结束后,“记录‘信’一刻”校媒体验日活动在4′33″音乐厅精彩接续。活动现场设置了新闻采写、图文编辑、视频拍摄等多个体验区,吸引了大批师生参与。“原来一篇公众号推文要经过这么多环节!”刚体验完图文排版的同学兴奋地说。校媒人们化身“导师”,手把手指导参与者解锁专业技能,让大家沉浸式感受校园记者的工作日常,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黑匣子剧场精彩持续,智能工程学院团总支宣传部的同学们为全体校媒人打造了一场DIY创作交流的专属活动,现场设置了拼豆、DIY相框等区域,参与者用心“雕琢”着自己的作品的同时,与老师和伙伴们密切交流,留下了专属于此次记者节的印记。

从镜头到笔尖,从策划到呈现,校园记者们用热爱与坚守记录着信院的每一个精彩瞬间。第七届“同信同行 点亮信院”校园记者节的启幕,不仅为校媒人们搭建了交流学习、展示风采的平台,更将凝聚起全校师生的传播力量,让更多人听见信院的好声音、看见信院的新风貌。
撰稿:盛婉婷 刘佳 朱星辰 廉娜
摄影: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