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结硕果:晋中信院掐丝珐琅作品《遇见信院》荣获国赛银奖!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10 18:11:03 点击:

118日,由出彩中国文艺组委会、非遗艺术展组委、感动中国文艺盛典栏目组主办,北京鸟巢文化中心、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非遗馆)、北京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非遗中心大力支持的“你好·非遗”2025全国首届非遗创作设计大赛获奖名单正式公布,由晋中信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艺术传媒学院共同选送的掐丝珐琅作品《遇见信院》荣获大赛非遗技艺A组“传承匠心银奖”,该作品由学校202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崔宇悦、郭闯将、杨润珂等学生非遗研究员设计创作,是学校近年非遗美育工作持续提升获得肯定的重要体现。

“你好・非遗”2025全国首届非遗创作设计大赛“非遗新潮”为主题,自10月启动以来,受到诸多高校、非遗研究机构、非遗传承人、企业的踊跃报名,大赛旨在以当代创意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学校掐丝珐琅作品《遇见信院》于11月上旬,经过人气评审+现场专家评委的复核,经非遗的传承精度、创意破壁的创新力度、市场适配的落地深度、工艺融合的生长维度、文化IP的传播广度等多个维度的评审打分后,脱颖而出。

掐丝珐琅作品《遇见信院》以校园场景为创作基底,依托花丝珐琅这一非遗技艺,将课堂时光、校园景致等专属青春记忆,转化为可触摸、可观赏的实体作品。学生非遗研究员崔宇悦介绍到“这件集体创作的作品,既凝聚了同学们对校园生活的共同情感共鸣,通过学生创作者的全新表达,让花丝珐琅这一传统技艺在新时代语境下焕发新的活力,更展现了学校在非遗特色育人实践中的积极探索。”

2024年以来,学校非遗研究中心通拟定“育人特色质量标准”,将“四项并举、五育协同、六化育人”形成闭环,完成育人特色路径,常态化开展“非遗技艺融入校园生活,以实践促传承”,鼓励非遗创意设计,以赛提质让传统技艺寻找新的展示窗口。2024年,非遗研究中心完成“晋中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山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晋中市太谷区非遗技艺传承传习基地”“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太谷区非遗馆晋中信息学院分馆”等阵地建设,将非遗与艺术设计相融合,设计开发非遗文创、校园文创并受邀参加第七届山西文博会,多角度努力完善平台育人实效。同时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完善非遗课程体系,传承文化脉络,不断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提升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真正通过非遗特色育人阵地培养具备商科思维的青年非遗传承人。

此次学生团队获奖,既是对获奖学生非遗研究员用心创作地高度肯定,更是对学校非遗特色育人工作的有力印证,更是晋中信息学院“非遗进校园、美育融专业”教育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未来,非遗研究中心将以此为契机,继续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探索非遗传承新路径,推动非遗之美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好地传承。

供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