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拂邛海,艺暖凉山。备受瞩目的第七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于11月7日在四川省西昌市如期启幕,这场为期十日的艺术盛典,汇聚了无数热爱戏剧的创作者与观众。此次,晋中信息学院携四部精心打磨的原创戏剧作品《面向自我的陈述》、《囚禁》、《历史中的轶事一则》、《咸涩的星群》登台亮相,凭借独特的艺术表达与深刻的主题内涵,在大凉山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信院学子的独特光芒。



作为“最艺术的非艺术大学”,晋中信息学院始终坚守“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初心,不断完善美育体系,搭建跨学科艺术实践平台。从2024年三部剧目初绽锋芒,到2025年四部原创作品重磅回归,学校以戏剧为载体,让非专业学子也能在艺术创作中释放才华、沉淀思考。这份坚持不仅赢得了大凉山戏剧节的认可,更让“信院戏剧”成为一张亮眼的教育名片,向外界证明:艺术从不局限于专业边界,热爱与坚守方能成就真正的艺术力量。
原创独幕话剧《面向自我的陈述》:打破“第四堵墙”,让自我追寻有了回声





“与内心对话,向自由奔赴”。11月14日16:00,由学校艺术教育中心侯宇鑫老师编导的原创独幕话剧《面向自我的陈述》,在西昌火把广场·星美影城夏厅开演。该剧以美国地勤人员理查德・罗素偷驾飞机的真实事件为蓝本,通过独幕剧的集中叙事,多维度塑造了当代社会中被异化的普通人的复杂形象。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彻底打破“第四堵墙”,创新采用“角色独白+观众参与”的双轨呈现模式:演员根据现场观众的着装随机邀请其扮演关键角色,再搭配多媒体特效与沉浸式舞美营造的真实场景感,让整个剧场不再是单向传播的演出空间,而是转变为探讨现代人生存困境与自我追寻的动态论坛。






当演员走向观众席发出邀请时,现场瞬间涌起既紧张又期待的热烈氛围,被选中的观众从最初的些许羞涩,到逐渐融入角色与主演互动,每一个自然的反应都让剧情更具真实感。“从来没试过在剧场里被拉上台参与表演,这种沉浸式体验太特别了,仿佛自己也成了故事的一部分,更能共情主角的挣扎与迷茫。” 一位被邀请参与的观众离场后仍难掩激动。另一位观众则深有感触地说:“打破‘第四堵墙’的设计太巧妙了,没有距离感的对话让我忍不住反思自己的生活,那些关于生存困境与自我追寻的探讨,直戳人心。”
原创话剧《囚禁》:用矛盾与人性剖开“生存枷锁”





11月14日19:00,学校艺术教育中心张子一老师编导的原创话剧《囚禁》在西昌火把广场·火舞台上演。该剧聚焦时代洪流中挣扎的女性群体与底层劳动者,以劳拉与里昂的婚姻为主线,揭露底层工人在资本压迫与战争阴影下的苦难。舞台布景采用写实主义风格,残破的墙面与简陋的家具构建具有象征意义的“家”,暗示战争摧残与生活拮据,营造压抑氛围。场面调度上,通过灯光变化“穿插”未出场家庭成员,实现场景切换,暗示了情感纠葛,虚实结合丰富视觉层次。






没有此起彼伏的喝彩,却有全程紧绷的专注——观众们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牵引,沉浸在舞台沉重的氛围中。有人悄悄攥紧衣角,目光随着劳拉疲惫的身影移动;有人低头拭去眼角的湿润,被角色藏在争执里的无奈与隐忍深深触动。当最后一束灯光渐暗,短暂的寂静后,全场响起了整齐而有力的掌声,久久未曾停歇。散场后,不少观众仍沉浸在剧情中,边走边与同伴交流:“真不敢相信这是一群非专业学生的表演!把底层人物的苦难与坚韧演绎得如此到位,情感爆发力和代入感完全不输专业剧团。”
原创话剧《历史中的轶事一则》:让历史不单调,先锋手法+群像有新意





“于故纸堆中寻真相,于迷雾深处见人心”。由学校艺术教育中心精心打造的话剧《历史中的轶事一则》在西昌火把广场·火舞台精彩上演。该剧由梁栋老师执导,以明末太原府官场迷案为叙事内核,用极具张力的舞台语言解构封建权力场域。以先锋手法重构历史叙事,聚焦个体从体制妥协者到理想殉道者的悲壮转变,通过群像刻画展现封建社会各阶层的生存困境与人性多面性。舞台上,大型舞美巧妙外化角色内心的挣扎与压迫感,终幕“卸袍”的决绝与“宴饮”的奢靡形成强烈对比,如闪电划破长夜,让观众在历史的镜像中窥见权力与理想的博弈。






大幕落下许久,知府衙门的烛影与梆子声仍在剧场内萦绕,观众们踏着沉沉思绪缓步离场,低声的热议与轻叹交织成独特的散场氛围。有观众陷入深层思考,轻声发问:“剧中的公正像那盏不肯熄灭的烛台,微弱却执着,放到现在不也是一样吗?守住良知从来都不是易事。” 这部以古喻今的作品,没有给出完美结局,却用朴素的戏剧冲突叩击着每个人的内心。离场的身影中,有人若有所思,有人低声交流,那份对人性、权力与公正的探讨,如同穿越时空的梆子声,在观众心中留下了绵长的回响与深刻的警醒。
原创音乐剧《咸涩的星群》:在“求稳”与“追梦”中勾勒亲情图谱





与此同时,音乐剧产业学院范志远、李毓、王姚楠老师全新打造的原创音乐剧《咸涩的星群》在火把广场·黑匣子2完成演出。该剧以“跨时空对话”为核心引擎,巧妙设置“传声筒”这一关键意象,让成年儿子与年轻时的父亲打破时间壁垒展开灵魂碰撞。舞台上,一边是执着于“求稳”、被现实磨平棱角的当代青年,一边是怀揣梦想、敢于闯荡却不善表达的年轻父亲,两人在隔空对话中揭开“求稳” 与“追梦”的代际冲突,也逐渐读懂彼此沉默背后的深情。以“盐的咸涩”与“烟火的绚烂”为美学意象,融合音乐与舞蹈的表现形式,细腻勾勒出中国式父子间“爱在心口难开”的情感图谱。






火把广场・黑匣子 2 的灯光渐次亮起,原创音乐剧《咸涩的星群》落下帷幕,剧场内没有喧嚣的喝彩,却萦绕着久久不散的温情与沉思。一对父子走在人群中,儿子攥着父亲的手轻声说:“爸,以前我总不懂你为啥总让我‘踏实点’,看完剧我才明白,你怕的不是我追梦,是怕我摔疼”,父亲拍拍他的肩,眼眶微红:“爸也想让你飞,只是想让你飞得稳一点,爸信你能走出自己的路”;还有人驻足在剧场门口,回望舞台感慨:“本以为是一场普通的演出,没想到被这份笨拙又深沉的亲情狠狠打动”。戏剧落幕,但那份关于亲情与选择的思考,却如同余音绕梁,在观众心中留下了绵长的共鸣与回味,让每一份藏在日常里的牵挂,都有了被读懂的温度。


四部剧目,一份坚守。从历史追溯到自我觉醒,从困境抗争到精神守望,晋中信息学院的学子们用原创戏剧,在大凉山的舞台上完成了一次精彩的美育答卷。非专业的身份,从未成为他们追求艺术的阻碍,反而因这份纯粹的热爱与执着,让舞台更具感染力——而这一切,都源于学校多年来对美育的深耕细作,源于课程教学与实践舞台的无缝衔接,源于“让每个学生都能接触艺术、热爱艺术”的教育坚守。


2025年第七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上,晋中信息学院四部原创剧目的精彩展演圆满落下了帷幕。此次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展演,既是学校美育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学子们艺术成长的宝贵历练。作为“最艺术的非艺术大学”,学校始终相信,美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成长滋养,是培养有温度、有思考、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未来,学校将继续完善美育体系,拓展跨学科艺术实践平台,让更多学子在戏剧艺术中收获成长,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传递青年一代的思考与力量,让美育之花在校园内外持续绽放,让“信院戏剧”的火种照亮更多追梦人的道路。
学生感悟:
“参加大凉山戏剧节是段很难忘的经历,在这边是真真正正的能感受到身边的人都怀着对戏剧纯粹的热爱。作为《面向自我的陈述》的主演,每次演绎理查德·罗素这个角色时,都会被他的故事触动。他只是个普通的地勤,心里藏着没实现的飞行员梦,过着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最后用一场看似疯狂的飞行释放内心的孤独,越演越能理解他内心的挣扎与渴望。尤其是和观众互动的环节,看着他们代入角色参与进来,能感受到这不是我不是理查德·罗素一个人的故事而是许多想他一样人的故事。这次戏剧节,也让我在表演上有了更多的感悟,也让我更明白,生活里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迷茫,而戏剧能把这些情绪传递出来、引发共鸣,这就是它最珍贵的地方。”
——原创话剧《面向自我的陈述》主演 郑仪凯
“非常感谢学校可以给我这个机会,来到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演出,大凉山戏剧节像一场‘自然与戏剧的共生仪式’,山野间的风声、人群里的呼吸都成了舞台的一部分,没有都市剧场的边界感,却多了最本真的共鸣。这里的戏剧不只是表演,更是创作者与观众、与土地的对话——无论是多元题材的碰撞,还是不同背景创作者的交流,都让人感受到戏剧“照亮真实”的力量。我的感悟是里昂不是‘恶人’,是时代的‘囚徒’:拿到角色时,我最先摒弃的就是‘反派标签’。他暴躁、自私、逃避责任,甚至背叛婚姻,但剥开这些外壳,他只是个被生活压垮的普通人——失业的窘迫、对未来的迷茫、面对苦难的无力,让他用冷漠和攻击性武装自己。演他时,我常想起剧本里‘活像流浪狗’的台词,他的刻薄其实是自卑,他的逃避本质是懦弱,这个角色让我明白,时代洪流里的小人物,往往连选择‘善良’的底气都没有。”
——原创话剧《囚禁》主演 邢鹏飞
“衷心感谢大凉山戏剧节给予的宝贵舞台,也特别感恩梁栋导演的信任与悉心雕琢,赋予我饰演程清远的珍贵机会,您包容我的不足、打磨每一处细节,堪称发掘我的伯乐;也感谢侯宇鑫编剧老师,用细腻笔触勾勒出动人故事,两位老师的专业引领让我受益匪浅。更要致谢《历史中的轶事一则》所有台前幕后的伙伴们,没有大家的凝心聚力、并肩同行,便没有这部作品的完美呈现。饰演程清远对我而言是极具挑战性的成长历练,此次历练让我的台词功底得以沉淀,对戏剧表演的内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深知舞台从无主次之分,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愿戏剧之神眷顾,我们这些年轻的追光者能始终坚守热爱、不负韶华,在戏剧的舞台上持续绽放属于自己的艺术生命,书写更多动人篇章!”
——原创话剧《历史中的轶事一则》主演 曹宸卿
“很感谢学校给到我们的一个平台,能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但有一个演员梦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好。同时也很荣幸能再度随学校奔赴大凉山的怀抱——同样的青山叠翠,此番心境却因身份的蜕变而截然不同。从默默随行的干事到统筹协调的干部,我满心期待着与伙伴们一同解锁这段旅程的别样乐趣,在山野清风中镌刻共同的记忆。作为《咸涩的星群》的‘儿子’一角,排练的时光被紧凑的日程填满,每一次打磨都伴随着汗水与坚持。更让我感受到了复杂且深沉的中式父子关系,但当聚光灯亮起,台下的掌声如星光汇聚,当亲眼见证自己与团队在一次次磨合中愈发默契、在反复雕琢中不断成长,所有的疲惫便都化作了前行的力量。愿我们都能以脚踏实地的坚定,在逐光的路上并肩同行,一步一个脚印,绽放属于彼此的璀璨光芒。”
——原创音乐剧《咸涩的星群》主演 白宇杰
撰稿:牛庆玲
摄影:李臻 王逸兴
供稿:品牌营销与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