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萍,女,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2014届毕业生,华沙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华沙大学国际关系在读博士。本科期间学院资助出版小说《我的青春在飞扬——一位国际交换生的心理嬗变》 ISBN: 978-7-5643-3465-9,硕士期间出版了两本英文小说 “the way in the front” ISBN: 978-83-7545-598-4和“Love in Warsaw”, “the way in the front”由波兰教授Roman Kuzinar 推荐并作序。新书《循途(一卷)》即将在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循途》是一批华人奋斗经历的小说集。另外,英文版,波文版也要在国外发行,波文版由波兰朋友翻译。目前在波兰华侨和波兰朋友的提议下,正在准备筹划全面介绍波兰文化、人文、旅游、历史的旅游书籍《行游波兰四象限》。
四年的幸运签
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间天气凉了下来, 秋意也渐深。9月正是开学的季节。想起离2014年7月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两年过去了。在国外留学的日子里, 时不时地会想起自己在母校度过的四年时光,感觉最美好的青春就留在那里了。
怎么说起呢? 四年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收获成长....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确实不能用寥寥数语表达的。有时,在欧洲平静、寂寞、悠闲又充满了挑战的日子里,常常会想起在信息学院学习的时光,如同记忆中夏日的傍晚,落日的余晖把周围的一切都镀上了金色,内心体会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和感激。感觉这样的经历如同根一般,无论怎么改变,怎么成长,怎么塑形,曾经在那四年里领悟到、收获到的东西,如同基石一般,支撑着我,成为美丽的底色。
很多波兰的朋友、老师们都说我这两年来变化很大,他们都很好奇是什么样的精神和动力让我有着这样的进步,那么话就得从刚到信息学院说起了——
我的高中时代走了不少弯路,青春的迷茫、不求上进、叛逆与愤世嫉俗...让很多人都很失望。直到入学的那一刻,我看到了父母的苍老和辛劳,感受到因为我的叛逆而变得捉襟见肘的家境,我忽然觉醒了,也许就是所谓的 “浪子回头了”。有了想法,将来该怎么做,怎么实现?
首先,我遇到了一些对我很有启迪的老师,老师们用以之前优秀学姐,学长的例子鼓励我,我感到斗志昂扬,坚信着有志者事竟成。之后的课堂上,老师们对我也很宽容,即使我提出一些非常荒唐可笑的想法和问题,他们都会耐心地听我把话说完。
母校给了我很多改变命运的机会。我幸运地得到两次交流学习的机会。2012年,我第一次作为交换生来到了波兰的热舒夫信息科技管理大学,这次长达半年的交换经历,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看世界的态度,还有我的人生。从来没走出国门的我,第一次战战兢兢地接触到欧洲,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多元”。有时候,国外的交换生活平静得令人寂寞,我会花更多时间来阅读、思考、写作....就是在那段时间,我创作了第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说《 我的青春在飞扬——一位国际交换生的心里嬗变》,非常幸运、感激的是得到了董事长和学校的资助,这本书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个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就这样实现了,现在想起都有着看到蝴蝶破茧而出的喜悦和激动。
在交换期间,热舒夫的校长读了我写的一些英文作品,建议我研究生可以回到波兰来读,帮我了解波兰的一些著名的学校,并帮我写了推荐信。
第二次出国是2014年冬天,去美国的北伊利诺伊大学, 参加“冬令营”活动。这次美国之行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改变。 第一次去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看到了经常在美剧里憧憬的美国,惊叹于美国博物馆发达的高科技,到了魂牵梦绕的芝加哥的百老汇,听了歌剧...梦想又近了一步。
另外,大四的时候,在见识、知识和对生活、社会的理解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进步,这主要得益于遇到的几位非常优秀的导师,与他们聊天、看他们的文字,给了我深深地启发,让我获益匪浅。也就是受到了他们的启迪,我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和境界,感觉曾经的稚气开始逐渐褪去,逐步成熟起来,开始到波兰留学之后,也更有底气和自信。
感谢的话很多。我想用一句话总结的话,非常感谢学校提供了一片肥沃土壤,允许一个普通的、迷茫的大学生可以播种属于她自己梦想的种子。 我也相信, 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梦想与人生,四年下来,或收获爱情、或收获知识、或收获人生.......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当时没有太积极地参加“名人大讲堂”的讲座。那是一个真正开眼界的机会。不过,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吧。
------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