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王艺枝,女,晋中信息学院(原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2019级商务英语学院英语专业。在校期间,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二等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荣获第24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二等奖;2021年荣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大赛”校级三等奖;2022年7月在山西省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组织的“蓝马甲”反诈宣传活动和太原市小店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青春讲堂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被评为“优秀个人”“优秀志愿者”。
2023年5月报名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部计划国家项目服务乡村建设和基层青年工作。2023年10月加入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现在担任谢依特小学二年级一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并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被阿图什市教育局评为“教学之星”。王艺枝所在的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在帕米尔高原那澄澈而明亮的晨曦中,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的一所小学里,二年级一班的教室里传来阵阵琅琅书声。黑板上,一笔一画工整的板书,映照着一位年轻教师坚毅而专注的侧脸。她,便是202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王艺枝,正用那沾着粉笔灰的手,为孩子们精心描绘着山外那广阔而精彩的世界。从太行山麓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天山脚下,这个曾经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的山西姑娘,在近两年的时光里,完成了从默默聆听者到辛勤育人者的华丽蜕变。
从“笔尖”到“讲台”:跨越千里的成长之路
2019年的秋天,刚刚踏入晋中信息学院大学校园的王艺枝,怀揣着对文字的无限憧憬与热爱,加入了校团委学生组织宣传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她在台灯下熬夜打磨新闻稿,一个词、一句话都反复斟酌;一次次活动策划,她不厌其烦地修改完善。在这段日子里,她逐渐练就了对文字敏锐的感知力与驾驭能力。那时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在书桌前伏案锤炼的时光,会成为日后在祖国西部书写教育篇章的重要伏笔。



2023年毕业季,成功报名西部计划的王艺枝,意外地被分配到了自己并不擅长的支教岗位。面对完全陌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党团工作,她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然而,曾经在校团委学生组织宣传部历经磨砺所积累下的扎实功底,此时展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她凭借着在校团委学生组织宣传部学到的规范流程,顺利开展发展团员工作。那些曾经撰写新闻培养出的逻辑思维,让她能够搭建起清晰的汇报材料框架,就这样,她在这个全新的“跨界”领域里找到了支撑自己前行的支点。



更让王艺枝惊喜的是,母校“四位一体双院制”培养下锻炼出来的综合能力,让她在戈壁滩上绽放出了夺目的光彩。她运用大学期间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验,独立为孩子们编排六一节目,舞台上孩子们那灿烂的笑容和灵动的身姿,是她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而在学生组织担任干部锻炼出的沟通技巧,也成为她与家长们建立良好联系的桥梁。当她给孩子们讲述校园明星的励志故事,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起“走出去看看”的渴望光芒时,她终于深刻领悟到: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承载着点燃孩子们心中梦想火种的神圣使命。
触摸大地的温度:在生命交流中领悟“扎根”的内涵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个总在教室周围徘徊的小女孩,引起了王艺枝的格外关注,这个被大家称为“百家饭女孩”的孩子,让王艺枝真正读懂了“扎根泥土”的深刻含义。小女孩的父母都是护边员,由于工作性质,常年在外奔波忙碌,无暇照顾孩子。小女孩只能辗转于不同的家庭借住,长期的寄人篱下,让她过早地学会了察言观色,小小的年纪,眼神里却时常流露出与年龄不符的小心翼翼。
王艺枝发现,这个对周围情绪变化极为敏感的孩子,每天放学后总是一个人背着书包,在街头徘徊,一直到夜幕降临。那小小的身影,在空旷的街头显得无比孤独,眼神中满是无处可去的迷茫与不安。有一次,小女孩不经意间说出“不知道该回哪个家”这句话,瞬间像一把利刃,直直地刺中了王艺枝心中最柔软的角落。


那一夜,王艺枝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小女孩孤独的模样始终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从那以后,王艺枝决定每月从自己并不丰厚的补贴中拿出一部分钱,以奖励优秀表现的形式,为孩子们购置学习用品。她深知,对于这些内心敏感的孩子来说,尊严无比重要,她希望在给予孩子们物质帮助的同时,也能守护好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温暖与希望。王艺枝深情地说:“我无法替代孩子们缺失的父母之爱,但至少我能让他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在默默地见证他们的成长,有人真心地在乎他们。”
在支教的日子里,黄文秀“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这句话,时常在王艺枝的耳边回响,也让她对“扎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护边员们来说,扎根意味着坚守祖国的西大门,捍卫国家的领土安全;对于这里的教师而言,扎根则是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托起孩子们的未来;而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扎根不仅仅是一种敢闯敢拼、不畏艰难的锐气,更是一种能够沉下心来,把每一件平凡小事做到极致的静气。



每当结束一天的教学工作,王艺枝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向宿舍时,总会有一群孩子欢呼着飞奔而来,将她紧紧包围起来。孩子们那纯真无邪的欢笑声,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瞬间驱散了她身上所有的疲惫。在寒冷的冬日,孩子们会满心欢喜地把自己最喜爱的馕饼、沙枣、酸奶疙瘩等食物,小心翼翼地塞进她的手心。这些小小的举动,让戈壁滩上凛冽的寒风也仿佛变得温柔起来,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深厚温情在空气中悄然弥漫开来。
三页信笺载初心:在平凡坚守中映照永恒价值
当王艺枝提起笔,给习近平总书记撰写一封长达三页的信件时,曾经在校团委学生组织宣传部打磨文字的功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那些精准凝练、饱含深情的话语,承载着她对边疆教育现状的深刻思考与真挚关切,在纸上化作了对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的深情凝望。

倘若让王艺枝给即将踏上支教之路的年轻人写一封信,她一定会讲述那些让她感受到“无痛当妈”的温暖瞬间。曾经,她接手的班级秩序较为混乱,常常需要加班到凌晨去整理和规范。而如今,班里的语文课代表会像个小老师一样,主动认真地督促同学们整理教室、遵守纪律;那些曾经性格羞怯内向的孩童,在她的鼓励与引导下,如今也能自信满满地在舞台上展示自己优美的舞蹈。这些看似细碎微小的变化,就像点点光亮,照亮了王艺枝在支教道路上前行的方向,也让那些因为“水土不服”而发烧的夜晚、那些被沙尘笼罩、永远也擦不净的日子,都变成了她人生中闪耀的勋章。

当有人问起王艺枝,她是如何在戈壁滩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时,她的回答质朴而又坚定:“人生除了生死,没有什么大事。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如今的她,会带孩子们普及中国地图知识。曾经,那些连新疆与北京在地图上的方位都分不清的稚嫩小手,如今已能沿着山脉、河流的走向,认真而专注地描摹出自己心中梦想的轨迹。


王艺枝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却如同胡杨种子一般,在广袤的戈壁滩上顽强地扎根生长。每月用个人补贴购置的文具,让二十余个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持续不断的家访以及贴心的课后一对一“帮扶”,她所教班级的目前语文成绩全市排名第二,数学全市第四,3年来,全校整体及格率提升至96%。正如她鼓励团队成员时所说:“新时代的青年,既要有冲破困境、打破常规的勇气与魄力,也要有持之以恒、把平凡事做到极致的决心与恒心。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每一颗沙枣,都有权利拥有属于自己开花结果的春天。”




在西部计划这场爱心与奉献的接力跑道上,王艺枝同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母校“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理念的火种,传递到了祖国的边疆地区,化作了照亮边疆教育前行道路的璀璨星光。她所站立的三尺讲台,或许没有巍峨雪山那般雄伟壮丽的景色,但那些孩子们在沙地上一笔一画写出的汉字、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的身影,何尝不是另一种对生命高度的勇敢攀登。
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志愿服务书写新时代青年担当

4月30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颁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充分肯定了支教队员们在边疆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寄语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在这支由23名平均年龄仅24岁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组成的支教服务队中,有晋中信息学院两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她们分别是商务英语学院英语1902班王艺枝和经济与管理学院国贸(专升本)2105班黄少竹。王艺枝是代表服务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队员。总书记这一封带着温度的回信,对于广大西部计划志愿者是鼓励是期许,更是对学校西部计划志愿工作最强有力的激励。王艺枝、黄少竹是学校十余年来73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缩影,他们在服务得甘于奉献、扎实肯干,履行着“扎根在西部、建功在基层”的诺言,描绘着一幅幅灿烂的青春画卷,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青春故事,续写着一代代信院学子的青春接力。






今年是学校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第十二年。十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西部计划工作,坚持把实施好西部计划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自2013年以来,学校组织应届毕业生积极报名参与,自愿报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人数持续高位增长,报名录取比例超5:1。学校先后有3600余名毕业生报名参与选拔,738名青年志愿者奔赴西藏、新疆、贵州等西部地区,开展乡村教育、乡村治理等志愿服务工作,在校内外形成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良好氛围。下一步,学校将以服务好西部计划志愿者为目标,以巩固和拓宽西部计划就业渠道为方向,进一步扩大政策宣传,严格选拔流程,强化管理服务,不断推动西部计划和志愿服务工作发展,在大学生就业、实践育人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当教育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终会明白:青春最美的姿态,从来不是单纯地追逐远方遥不可及的风景,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和爱心,把脚下这片土地,精心耕耘成能够照亮他人前行道路的灯塔。
供稿:商务英语学院 品牌营销与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