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传真】从右岸书院联想到中国教育改革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5-18 00:00:00 点击:

母校的右岸书院落成,对此我很是关注。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我个人极大的受益于母校的教育模式,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所以对于母校的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措施我都非常地关注,甚至希望自己也能够出把力;二是,书院门口的“右岸书院”这四个大字是学校让我来题写的,这给了我崇高的荣誉感。坦白说,我不认为自己有资格给大学的书院题写名字,同时也看到了学院董事长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右岸书院在公开的媒体宣传定位的是山西省首家全面实施书院制改革的高校。按照学校的规划,还要建设8座这样的书院。

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2012年全球10大城市,中国占据3个席位。高等教育方面,清华北大这样的中国最好大学在世界上各个大学排行榜单上面依然还有进步空间。

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始终对大学的改革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并且各方都做了巨大的努力。南方科技大学由深圳市政府鼎力支持,以香港科技大学为蓝本,并请来朱清时院士作为校长,可以说这是一所天然具有改革基因并且受到各方关注和被寄予厚望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大学改革。

5个年头之后朱清时离开了,南科大也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如今朱清时对于南科大首届大部分毕业生被世界一流名校所录取比较满意,而对于当初他所宣扬的“书院制”、“通识教育”、“导师制”等这些长效教育改革机制却没有再谈。

相比较而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则更加顺利一些,不仅拥有包括马云、扎克伯格等在内的豪华顾问委员会阵容,同时还受到官方媒体人民日报和新华网的认可和赞扬。原先是一名经济学家的清华经管院长钱颖一用经济学思维主导着这场教育变革,改革过程中,影响的变量很多,因为受制于现实因素,采用次优方案往往更容易成功。

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指出,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并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钱颖一同样力推通识教育,在2011年春季开设“批判性思维和道德推理”,英文为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缩写为CTMR,这门课的影响和受欢迎程度甚至成了同学们的口头禅“这个问题你CTMR过了吗?”

这让我想起来在大学时候学校会请立场完全相反的人来讲学,弄的我自己当时也是晕头转向的,还有就是惊讶于兄弟院校在音乐剧《钓鱼城》上居然有四个不同版本的表演。

在学生住宿问题上钱颖一想要实施不同学院的学生混住但是没有通过,校方认为这样不好管理。钱颖一总结说,中国教育的任务,不仅要关注如何培养杰出人才,更要关注如何培养真正的人,教育必须树立育人重于育才的观念。

回看母校,大学期间我对于学校所倡导的“完整的人”、“通识教育”、“完满教育”、“批判性思维”、“远景学院”、“成人成才成功”等理解还比较浅。最近学校推出了两项重大教育改革,书院制模式和群星璀璨计划。

书院制改革实际上正是钱颖一在清华经管无法实施的学生跨专业混合住宿的全面开展。它正是在“完满教育”的基础上,在时间和空间创造最大的可能使学生在学校活动和生活中能更加多层次交流和差异化包容学习。

群星璀璨计划实际上是是之前“名人名师”系列的升级。学校的“名人大讲堂”和“名师课堂”邀请了中国一流的大咖如于丹、陈志武、刘瑜等来校讲座。而这次校内老师会带着学生们先分组然后和这些名师们一起做课题增加了更多学习交流互动和生活的场景。回忆我大学期间最受益并且毕业以后很快取得显著效果的就是恩师童大焕带给我的城市化和房地产的理论体系学习和实践,当时我幸运的得到了很多和童老师,私下交流学习一起研究问题的机会。

前段时间让我有点难过的是知道了俞敏洪已经低调卸任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理事长,2013年加入之初,他承诺用“20年做新东方积累的声望、积累的资源办耿丹学院”,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耿丹学院打造成中国真正优秀的大学。民办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可见一斑,在邮件中,俞敏洪老师更坦言50年之内民办教育没有希望超过公立大学。

我不是一个悲观的人,也不是一个盲目乐观的人,中国的教育改革任重道远,其难度和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远超想象。先进教育理念或可通过书籍或国外游学习得,而如何本土化的实现则难于上青天。同时要真正引燃中国教育界和全面提高中国教育水平,恐怕还需要教育的“风口”出现,这个时间点无法把握,唯有在当下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先把自己的教育改革做好。衷心希望母校的教育改革胜利成功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大受裨益,成为未来国内顶尖的学校甚至世界一流的大学。同时也希望在这个社会中,教育可以让普通人变得更好,强者更强,给阶层跃升的人们提供一条宽阔的通道。(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