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台下的学生玩着手机。
手机?它可是教学活动的劲敌。谈起课堂上的“低头族”,思政教师们也是面露苦色。近百人的课堂上,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变成了一场博弈战,学生习惯躲在人海中做“低头族”,对教学互动的参与热情度不高;教师对监督学生学习状况也总是力不从心,组织教学互动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这场博弈战的结果是老师和学生两败俱伤,这也让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拯救课堂“低头族”?这个问题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为了更好地落实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按照楼阳生省长在全省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现场会上的讲话精神,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突出主动作为、探索实践,切实体现“无须扬鞭自奋蹄”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解决以往课堂中,学生常做“低头族”,课堂抬头率不高的问题。
适逢2017年,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组织领导和老师进行认真学习,方案指出:思想政治课应当建设“大格局”,要统筹协调课内外、院内外、校内外、部内外各方面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教师资源、实践资源、宣传资源,凝聚思政课建设的合力。
为了更好的完成思政课程“大格局”建设,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上到领导,下到普通教师,大家群策群力,深入研究,根据中央工作精神,结合我院办学特色,共同规划了适合我校的思政课“大格局”建设工作。工作的第一突破口,就是拯救思政课上的“低头族”。
2017年5月31日,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在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正式上线。这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台下的学生玩着手机。不同的是,这一次,手机不再是课堂的敌人,而是学习的最好伙伴。
这里正是由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联合国内网络教育模式开创者弘成教育集团共同打造的“智慧云课堂”,这也是全国首家实现网络实时互动的思政“智慧云课堂”。
课前,通过二维码扫描,三分钟完成超过百人的签到,保证到课率。课上,教师通过PC端实时发布主题讨论任务,推送至学生的移动端,学生通过手机参与讨论,其答案会自动播放于大屏幕上,便于学生间相互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充分保证课堂互动有效渗透到每位学生。同时,通过随机提问和指定提问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一改过去老师提问就是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大幅度提升学习专注度。课后,老师根据本节课全程动态学习诊断与评价分析,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自测题,学生在课下指定时间内在线完成作业,并将结果和问题反馈给教师,实现自主学习与课后辅导相结合。通过“智慧云课堂”,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学习变成一种动态的过程,一种生活的习惯。
“我们的思政课真正讲活了!”这是授课教师在这堂课上最深切的感受。“这堂课真好,学习终于不枯燥无聊了,我也可以光明正大的ˋ玩手机ˊ了!”学生在课后兴奋的表示。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的大胆尝试,一改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呆板化、面孔化,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助于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获得感。今后,学院将继续实践“智慧云课堂”,不断探索不断开发,全面打造思政课程的“大格局”!(高培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