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11-27 00:00:00 点击:

编者的话:从2010年到2020年,在这短短的十年间,信息学院新校区究竟改变了什么?是从一无所有到房栋林立;是从四下荒凉到繁花锦盛;是从篱笆围墙到安全壁垒;是从基础条件不完善,到受学生喜爱尊崇的母校。信息学院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除却一眼就可以看见的教职工们,还有把守在学校各个位置、工作在每栋宿舍里、奔忙于校园内的他们,守护着,奉献着这所学校。他们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自己最朴实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一同走进这些可爱的职工们,了解他们与信院十年的情愫。

安全守护者——保安

这是一个听着名字就可以让人无比安心的群体,而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学校保卫处自设立以来,从最初的19人扩充到现今的63人,十年间从未发生一起恶性事件,他们如同信院的守护神一般保卫着这片美好的园地。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来到保卫处的办公室,三位穿着整齐、坐姿板正的保安师傅静坐着。经介绍,他们是于2010年和2016年来到信息学院任职的,其中2010年到来的两位分别叫做张人俊和薛惠平,稍晚些任职的师傅叫做李小兴。在与三位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学校在初建的那些年甚至没有围墙,同时还有许多的建筑材料堆积着,于是他们除了需要维持校园的师生交通安全外还需要警惕校外人员的进入,做好门岗工作。张人俊师傅和薛惠平师傅都表示最初的那几年工作压力和强度都很大,经常处于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但即便如此,那些忙碌的日子里从没有让一个可疑人物进入过校园。他们说:那些年,我们就是信院的围墙。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随后我们跟随着三位走了一趟他们日常的巡视路线,途中谈及到他们在信院的漫漫长途,三位也都是感慨万分。这些年像看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信院一点点长大,自己也慢慢适应了保安这个角色。“走一处不如守一处”,他们经历过每年开学时数天的喧闹与神经紧绷;体验过大型晚会顾不上欣赏却要担心安全的紧张;也感受过春节独自在校值班的孤独;但更多的美好也萦绕在他们心中,是送别一批又一批自己护送进校的学生,从孩童成为大人;是看着校园环境逐渐完善,从只有7栋楼到园林化校园的诞生;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并配合他们的工作,从每一个师生不解到由衷的感谢。

三位师傅说,任何东西都存在日久生情这么一说,更何况是这样一所美丽的学校。他们被这里的学生们所带动,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了激情与动力,这是一份他们真正热爱的工作,甚至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生活,他们陪着信院走完了第一个十年,也已经做好与下一个十年的不期而遇。

温暖守护者——宿管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如果说保安师傅们护卫着学生们在围墙内的安全,那么宿管阿姨们就是在时刻关注学生们在校园内的生活。她们在大家的记忆中似乎是那个永远坐在玻璃后面平静注视人群的冷漠面孔,或者是晚归时高声教育你我的严厉阿姨。其实,宿管阿姨们远比我们想象的可爱得多,通过采访,能够认识真正的宿管工作。

我们分别采访了2号、4号和7号公寓的三位阿姨,在简单的谈话中我们首先了解到了她们的日常工作流程:早6:00开门,7:30进行公寓的消杀工作, 8:00开始进行维修单的报送并开启主要工作——维护宿舍秩序的安全。在这看似单调枯燥又乏味的工作中,三位阿姨反而表示自己从中收获良多,并且都拥有了独属于自己的记忆片段。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2号公寓的刘芹阿姨说这些年有太多的温暖回忆值得品味,就在不久前,一个男生因为彩排训练晚归了,可对方一声亲切的“干妈”瞬间就融化了她的心;4号公寓的李阳阿姨说在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中,能看到学生家长亲手把孩子交给她的殷切叮嘱;能闻见她为体弱的女生亲手熬制的中药味;更能感受毕业时数不清投来的温暖拥抱;而7号公寓的杨晓芬阿姨就简单很多,她说自己的孩子和信院的学生一样大,公寓里的学生都看做自己的孩子,看护和不自觉地关心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了。是呀,不只是她,她们,我相信所有的宿管阿姨都是将这样将自己的母爱融入到每一位入住的同学,并以此给予他们最全面的关怀。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而关于信院的十周年,阿姨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公寓设施的变化了。十年间,电暖换成了更安全的太阳能;网线的接入更加科学并且美观;服务房的建设节省了许多时间,更加的便捷高效;公寓每年例行的粉刷更是校园成立十年仍保持整洁的主要推力之一。

阿姨们说,自己不知不觉就将时间献给了信院,她们在这里目送一批又一批孩子的离开又迎接更多美好的新面孔,她们热爱与信院相伴的时光。最后宿管阿姨们祝愿在信息学院在下一个十年可以更加朝气蓬勃、方便快捷,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大学四年的时光,莫虚度、莫荒废,为自己的青春留下最美好的记号。当然,她们还会和学校一起走下去。

美丽守护者——绿化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如今走进信息学院,迎面而来的就是景观大道的青葱树木,再深入,我们就能十分清晰的感知到整片校园所营造的蓬勃生机,这就得益于学校完善的绿化建设,几乎所有土地都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植被,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一双双巧手搭建起了园林式校园的基石。宋永刚师傅就是2014年来到信息学院的绿化工人,据他的描述,他初到学校时,被它的荒芜和惨淡而感到惊愕,但这也恰恰给了这位“艺术家”大展拳脚的机会,很快便制定了方案,迅速着手推进了绿化工作。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校园绿化历经十年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校园绿化建设以优化育人环境、创建绿色校园为目标,绿化实践中坚持乡土树种优先、乔灌结合、合理配置的原则,已普遍形成彩叶观果、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兼顾北方特色和生态功能的校园景观。十年间,校园绿化紧跟学院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建完一期绿化一期,已先后完成了公共绿地、教学区、公寓区、生态林、运动场、道路、围墙等各项绿化建设任务。当前学院建成区面积56.78万㎡,绿地面积20.77万㎡,人均绿地13㎡,绿地率36.5%,绿化覆盖面积22万㎡,绿化覆盖率38.7%,种植各类乔、灌木、花卉及地被植物等90余种,建植草坪8万余㎡,各种绿篱1.3万余㎡。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在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绿化工作其实并没有我们表面看上去的那样轻松,修修剪剪即可。正如宋师傅所说的:“这个绿化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体力活、辛苦活,是真真切切的劳动。”绿化工作是一项平凡琐碎的工作,绿化工人是一个朴实沉默的群体。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修剪、除草、浇水、施肥、锄地、喷药、设备维护、绿化垃圾清理等各项绿化作业。他们隐匿于楼宇之间,藏身于草木之中,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奉献着,他们是站在木林青葱背后的那群人。绿化工人们付出辛勤的劳动,同时也感受着花木的美好,他们热爱着这份平凡而重要的工作。日常养护工作辛苦、繁重,可是听到别人说学校越来越美,学院绿化越来越好,他们也会会心一笑,眼里、嘴角全是骄傲。

回眸与展望Ⅶ:默默奉献后勤保障守护人

看着信息学院一步步发展壮大,看着校园环境愈发秀美,宋师傅说他感到由衷的自豪,也希望信息学院站在新十年的起点上能够乘风破浪、再度扬帆!校园绿化人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绿化养护工作,维护好校园绿化景观,为广大老师、同学们提供更加舒适宜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忆往昔峥嵘岁月,何其匆匆,他们也许他们没有像建筑工人们一砖一瓦堆砌信院高楼,也不像教师们用知识传递信院力量,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使得信院熠熠生辉。这些隐形的守护者们,愿他们能够继续陪伴信院,再添浓墨重彩,见证信院下一个十年。

(撰稿:郭嘉伟 王含冰 孙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