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前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全球化的进程空前加速,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升级,国际合作持续增加,涉足行业持续增多。空前密切的跨国往来使得当前及未来社会对具有国际视野与世界公民意识,多元化并存与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的人才需求呈井喷式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对于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面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的诉求不断升级。基于对这一诉求的深刻洞悉,我校以远景学院为试点连续5年开出跨文化交际通识课程供学生修读。原课程主讲教师陈春苗于2020年成功主持申报山西省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递进--交互模型的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研究”,新一轮的跨学科团队教学创新由此拉开序幕。
三校联动 互为负熵 协力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
跨文化交际本身是一门集合了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的交叉学科。近3个月以来,在三校通识和两校远景负责人的共同推动下,集合了来自重庆移通学院远景学院李晨晓、泰山科技学院通识课教学部姜梦茵、晋中信息学院通识课教学部赵静、张婧、王健、徐佳、赵云,远景学院陈春苗、高洁、葛乔、马杰、杨晓玲、赵晨倩等13名教师,他们协力形成一支跨学科教学团队,以线上线下两个平台为依托,开展跨文化交际课程团队教学项目研发。
思想融汇 知识协同 成功推动课程通识化转型
20世纪8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由外语界学者引入我国。这一源起客观上使得跨文化交际课程在最初十多年落地、生根、发芽的过程中天然就置身于外语教学与研究的藩篱之中;由外语背景的教师一家之言很难突破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基本概念,文化模式、跨文化交际障碍及其超越等基本理论,言语、非言语交际等词汇语义学及语用学方面的文化差异等基本内容,全英教学又使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畏难情绪。课程教学团队在高洁老师组织下一同查阅了国家精品课程等在线学习平台所共享的10门跨文化交际精品课程资源,结合集团三校人才培养要义、课程目标,从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语言学、心理学、艺术学、法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出发,讨论、确定、推翻、再讨论、再确定,最终形成了课程基本框架,成功颠覆已有架构,助推跨文化交际课程挣脱藩篱,真正走向通识。
呼唤声中 项目落地 共同实现递进——交互
新学期伊始,为力保项目顺利落地,来自三校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团队以线下+线上的方式集体参加了项目启动仪式。全体成员就整体设计、具体实施、条件保障等方面所涉相关细节进行再次沟通确认,力保课程有序有效投放。

陈春苗老师宣布团队教学正式启动
教学周如期来临,在第一周的跨文化交际课堂中,由陈春苗、高洁两位老师共同开场,远景学院26名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成为了集团三校首个跨学科团队教学项目的初体验者,他们怀着别样的憧憬开启了这一场跨地域、跨时空、跨学科、跨文化之旅。

跨学科教学之课堂初体验
欧洲文化委员会副主席、英国杜伦大学荣誉教授、国际跨文化教学顶级导师Michael Byram提出:“要想解决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问题,跨文化能力是必要的前提,而跨文化能力应该通过多学科共同培养”。相信,由三校13位优秀教师组成的跨学科教学团队必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班课堂上互为负熵,唤醒卓异,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跨文化素养的人才而抒写华章。
(远景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