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时间总是像飞驰的骏马,经不起毫无意义的消耗,可我们的青春又很长,可以翻涌江涛掀起骇浪。大学这四年无疑是大家整个青春时光中,最光彩夺目的阶段,这四年积蓄的能量到底能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变化?对话青年榜样这个系列报道来到了正值毕业季的时刻,在这个盛放的六月、这个别离的六月,就让我们将视野放到那些开启人生新篇章的优秀毕业生身上,从他们的言语中解读出适合大家的“大学生存指南”。首先,我们会走进一名即将上任天津乡镇书记的学长:付屯江,听听他的大学物语。
来自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1701班的付屯江,即将在毕业后走马上任天津,在天津市宝坻区宝平街道镇政府担任书记一职。截止发稿日期,公示名单已经超过一周,他会在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后,启程前往天津,正式走上工作岗位。

这个就业方向与选择,是付屯江最愿意看到的,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在毕业的节点有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是每个面临走向社会的学子所向往的。付屯江,是这样的一个幸运儿,可运气无疑是能力的一部分。相信很多看到这篇文章的学弟学妹们,都想和这位学长一样,在就业环境如此高压的情况下能够从容应对,那就很有必要按下后退键,再现付屯江的大学四年,一定可以窥探一二。
大四的这一年,是满载收获的一年,尤其对付屯江来说,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拿到了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优秀团干部标兵,学校的荣誉不计其数,唯独差一个最重要的工作机会。他关注了学校的招生与就业公众号,不经意间看到了天津市有一个地方基层项目: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任职,并且可以后续安排落户。付屯江心动了,他仔细的阅读相关要求,冥冥之中觉得这个岗位简直就是为他而设立的,身为行动派的他,说干就干。


12月,当时的他正在和相恋多年的女友一同在北京实习,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每天下班就上网课,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紧密联系实际。做题、改正、继续做、看新闻、在学习强国上关注时事要点……每一天都忙,但每一天都有条不紊。在那个偌大的首都,情侣俩在不同的城市看着不同的灯火、不同的人来人往、不同的车水马龙和不同的环境接触不同的人,付屯江说假如谈及他的青春就一定不能漏掉他女朋友所扮演的那个重要角色。
两人于高中暗生情愫,伴随彼此六年的爱情长跑,其中四年就处于异地恋的状态。所幸,在漫长的守望中两人的关系渐渐变得很像知己,平淡而真实,总将自己的心事告知远在异乡的另一个人,就这样彼此交换着心情和俗常。虽然两人不在同一个学校,但他们仍旧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向同一个方向发展。她考了教资,在北京当老师,付屯江也考取了信息技术处理员,两人一同在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当助教。在他备考期间,时常会出现有坚持不下去的情况,好的情侣总会在最需要的时刻相互加油鼓劲、相互理解。因为他们都明白,只有一起优秀、共同成长,才能最终在顶峰而见,厮守终生。在女友默契的陪伴和自己努力下,3月的付屯江得尝所愿,考试成功。

大二大三的付屯江,是厚积薄发的一年。他先后有机会去泰山科技学院做交流学习、在评选学校信息之星获得了公益之星的光荣称号、前去北京人民日报实习。在大学最需要夯实基础的两年里,付屯江一项也没落下。
我们询问他有哪些事是记忆犹新的,付屯江很清晰的告诉我们:公益。这条路给了他很多温暖,从最初的参加者到后来的组织者,付屯江以亲身经历的方式全方面理解了公益,也全面转变了自己,从一个以自己为先的利己主义者,到能够积极主动帮助他人、温暖集体的公益人。公益带给对他生活习惯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只有参与进来才会真真切切觉得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积蓄很大的力量。他在公益道路上所经历的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参与公益传播官比赛,在那天的彩排过程中,几乎每上一次台稿子就会重新修改一遍。乃至于比赛前4个小时,老师仍对他的表现不甚满意,严厉的说道:如果最后一次彩排还不能带动气氛,就退出本次比赛。在能容纳600人的剧院里,只有他一个人站在台上,传递一个声音表达共鸣,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坚持,默默地坚持,委屈也要坚持。背稿子、学停顿、做手势、练眼神……最终换来了掌声雷动,以第二名的好成绩接过奖杯。

我们也许无法成为英雄,但每一个人都能用心中的爱和随手善举,去驱散黑暗,点亮希望,在公益的道路上,付屯江一直都秉持这种信念。而另一件事,则是实实在在改变他的人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学校对我的培养和改变是巨大的。”
这就是学校良好的实习培训机会。在大学期间,他已经依托于学校搭建的平台,前前后后在北京实行了有3年的时间。这个数字难以想象,四年的大学时光,几乎全部的时间都在积累经验,积蓄能量,他获得的成长和眼界是普通学生难以企及的。在不断的实习经历中,他越来越敢于尝试更大的平台,勇于面对更艰难的挑战,在人民日报的实习过程中,面对复杂且量大的工作任务,他总是可以井井有条的完成,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


所有他在今天获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在学校踏出的每一个坚实脚印:这里有真挚的友情、对自我的信心,以及不怕挑战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寥寥千数字,实在无法概括付屯江这精彩的四年,文字再精准也没办法描述他在学校获得了多么难以置信的收获。采访中,我们总是不由得赞叹他有多么优秀,可付屯江心里很清楚他离自己的优秀还有很远,这个礼貌客气的大男孩眼神中永远都是坚毅的目光。
时间退回到大一,2017年的9月。付屯江拎着行李,从长治来到信息学院,种下一个美丽的梦。
(撰稿:郭嘉伟 刘帆 孙可威 图片:付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