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晋鲁三校共话影评大赛内涵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11-29 00:00:00 点击:

为了做好下一步三校电影评论大赛的工作,继续打造三校电影评论中心的品牌知名度,扩大电影评论大赛的影响力,鼓励激发更多同学的大赛参与热情,11月26日集团电影评论中心板块组织三校电影评论中心教师召开影评大赛总结会。大会总结了电影评论大赛的过往经验,讨论了未来发展等相关问题。

渝晋鲁三校共话影评大赛内涵发展

定位品牌内涵 明确目标发展

会议伊始,集团电影评论中心板块负责人彭可老师首先对三校电影评论大赛的发展目标做了方向性的指导发言。她表示,自电影评论大赛启动以来,我们的赛事在不断改进、不断进步,从校级的赛事逐步推广至全国。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赛事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影评质量也逐年提高,大赛的合作高校、专业团体及新闻媒体也在不断扩大。但赛事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每年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深化,在宣传打造电影评论大赛品牌的同时,更要让业界看到和肯定我们存在的价值。

渝晋鲁三校共话影评大赛内涵发展

会议上,大家进一步梳理了未来工作目标:成果推广方面,我们要将获奖影评结集出版,并尽可能推送优秀作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品牌营销方面,我们还需依托学生社团和校园活动,将赛事品牌植入各类各级活动中;以赛促教方面,我们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以赛事提升和改进教学模式的探索;合作交流方面,我们要以赛事为平台联系各高校,以及各电影专业团队,借此机会加强合作与交流。

总结三校经验 共探发展之路

本着联动发展、互相借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宗旨,三校代表教师从各校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在肯定工作中可喜成果的同时,也指出了未来有待继续深化的方向。

重庆移通学院的李骥老师首先对重庆影评大赛进行了总结性发言。今年的钓鱼城影评大赛由于受疫情影响,赛制流程有所改变,由线下转为线上,为配合线上的形式,本次大赛采取了获奖选手录制获奖感言的形式在平台进行发布。实践证明这一探索式的创新让后台阅读量大增,因而可以作为常规性单元进行保留。他还表示我们在做有影响力的影评大赛的同时,还应该努力朝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晋中信息学院的周立萌老师则从晋中信息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大赛的发起、稿件的征集,以及评审工作几个方面进行了发言。她表示大赛的发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软硬结合,与各高校保持紧密联系以保证硬性的宣传,还需借助各大平台及其他手段进行趣味化的软性宣传、视频化宣传。另外,三校大赛的联动方式、电影的选取范围、短视频的评选要求,以及学生信息的安全管理,影评的查重方式等都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行更明确的规定,以便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

来自泰科的乔丹文老师则表示,泰科是首次举办影评大赛,大赛现在正在进行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们进行的校内校外的影评大赛地推活动,及相应的广播站宣传、海报大赛等都对大赛进行了有效的宣传,校内的学生积极性很高。接下来,还需要在后续的筛稿阶段细化各部门工作任务,做到各司其职。

精细发展方向 再接再厉共进步

大会最后,彭可老师对三校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并根据三校教师提出的建议总结了三校影评大赛的经验:在审稿流程上,由于投稿量大、时间紧,要建立标准化的审稿制度;组织分工要明确,不同项目组之间要确保信息传递顺畅,减少疏漏;做好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赛事组织工作更应考虑周全。

此次会议的召开明确了电影评论中心下一步工作的方向,也让三校教师在交流中借鉴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为我们能够更好举办“中国最具影响力影评大赛”提供了能量,鼓足了干劲。电影不只是影像,她只是借助影像表达观点;影评大赛也不仅仅是场活动,她只是借“大赛”之形式,传递中国之力量,我们的影评大赛应该是有影响力、有力量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