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16:00,由教师发展中心牵头,通识教学部协办的本学期第九次示范课线上教学活动顺利举行。本次示范课的主讲教师是通识教学部赵云老师,该部门全体教师及其他教学单位的部分老师前来观摩学习,本次示范课由通识教学部副主任张晶晶老师主持,本次示范课特邀督导吕晓红老师进行指导点评。

授课之前,赵云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自己授课经验与灵感,即“建立形象”与“创造概念”。赵老师强调,要想帮助同学们快速接受、理解并运用所学的“外行的”知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通过建立通感、回归场景这样的方式,将复杂、晦涩难懂的“阳春白雪”,拆解成直白、浅显的“下里巴人”,从而打通专业和日常的话语体系。随后,赵老师通过讲解通识课程《时间简史》中的第二讲,即“弯曲的时空——广义相对论”为老师们进行示范。在课程回顾中,赵老师帮助同学们回忆了上节课重点“非平面几何”,尤其是与本节内容紧密相关的黎曼几何,并从中学物理课中的平抛运动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建立物体运动与时空的关系。进入正课中,赵老师引入了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点“爱因斯坦场方程”,面对学生们从未接触过的二阶常微分方程组,赵老师将方程中晦涩的物理意义直接转化为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大家示范了如何将一个复杂、深奥的物理学方程,变成学生可接受,可进行逻辑推演的科学哲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公式进行拓展,让同学们领会到牛顿的时空观与爱因斯坦时空观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现代物理学的进步性。通过利用“床单与铁球”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们体会到“空间不再是有别于物质的东西,而是构成世界的‘物质’成分之一,一种可以波动、弯曲、变形的实体”这样一个可视的、可想象的概念。

授课结束后,我校教学督导吕晓红老师进行点评:她表示通过赵云老师的示范,让老师看到,作为一名通识教师、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应该通过自己的学习与经验的累积,把生冷的知识变得温暖,变得有浓度和态度。
(通识教学部、教师发展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