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荣,中共预备党员,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现任职于忻州市静乐县双路镇人民政府。
站在大学生活的尾声回首,让所有的感动和思绪在此刻沉淀,其中有历久弥新的欢歌笑语,亦有刻骨铭心的兢兢业业,有奋斗和努力之后的鲜花和掌声,亦有在成长道路上的磕磕绊绊。老师和领导们的悉心指导与教诲,让我这段青春岁月的脉络格外明朗,同学们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让我日渐稳重与成熟。回顾、总结这四年难忘的大学生活,我只想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回首往昔 逐梦青春擅参与
入校的第一年,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我还加入校学生会办公室、系学生会新媒体中心和班上担任学习委员。在任职期间除认真完成各项本职工作,我还积极参加学校以及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做招生宣传,针对学校进行宣讲、专业介绍的文字编辑以及视频剪辑;积极参与迎新活动,为新生领行李并介绍校园建筑,三达书院B和三达书院C楼下有药店、电信营业厅、文具店、奶茶蛋糕店等,需要购买、打印或办理业务都在这边,旁边是一餐厅和二餐厅,对面是图书馆,图书馆后是五号、六号教学楼和实验楼,博学楼下还有信院影城,同样艺术楼和二号、三号教学楼也都是同学们上课的地方;组织完满活动,加强同学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我校学生的多元发展等。努力追求,不断进步,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在大学四年中,我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曾荣获过军训先进个人、自立自强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而我也时刻以此激励着自己努力向着更好的未来砥砺前行。
响应号召 步入基层勇奉献
在毕业后我积极响应国家选调优秀高校毕业生的政策,走入基层工作岗位。乡镇是整个社会的缩影,通过乡镇工作可以了解和熟悉社会,掌握生活和发展的能力,只有在基层,切实了解百姓所思、所需、所为,工作才能少走弯路、少出偏差、少有失误。然而,现实跟理想是不一样的,在很多人包括曾经的我眼中,公务员应该是朝九晚五,有周末有假期,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然而,当我真正走上这个工作岗位时,我才明白,“公务员”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而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特别是乡镇公务员,我们面对着的是最朴实、最底层的人民,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更多的责任。意识到这点,我首先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事业观、人生观,树立心中的“一杆秤”,明晰自己的道德“底线”,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模范性。其次是摆正心态,怀一颗服务之心,秉持公平、公正态度来面对工作、面对群众,扎实地做好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坚守初心 服务人民担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硬的农村党支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在农村得到具体落实,就不能把农村党员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就谈不上带领群众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向贫困和落后作战。”负责扶贫工作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党对农村工作领导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是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力量。我也深刻地知道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应该更加积极上进,加强学习各项政策和知识,勇于实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情感真正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
生逢其时,奋发其时。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作为年轻干部“扎根基层成长锻炼、投身一线干事创业”这是我难得的工作机遇。在一线奋斗诠释青春,在基层一线这块“磨刀石”上真刀真枪锤炼能力、练就本领,才能在成长道路上厚积薄发、行稳致远。
(经济与管理学院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