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联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能够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使用互联网搜索和分析信息资源,是新时代大学生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围绕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新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2月15日,集团三校四区相关教学单位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师通过线上,举行了“新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讨会”,会议特别邀请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商科大学集团工程科学顾问陈立潮教授作专题指导,晋中信息学院王龙主持会议。

王龙首先进行引导性交流发言,介绍了《要求》中系列课程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内容、实践体系和实践方法等内容,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结合三校课程开设现状从“课程体系如何契合专业需求、课程内容如何融合新兴技术”谈了看法,建议教师在强化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要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重庆移通学院吕云山老师谈到要将计算机应用工具有机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刘玲老师目前已经将建立“思维导图”引入课程中,从而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养成;泰山科技学院马媛媛老师通过第二课程,加强项目实践,较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晋中信息学院康晶晶老师建议根据专业分类施教,精准的将涉及的新技术、新方法教给学生;李鑫老师建议结合“大咖阅读计划”,将国内优秀的信息技术企业故事引入到课程,让学生了解国内科技企业、技术的发展。
随后,与会教师围绕《要求》和交流内容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表示课程改革要明确社会对学生信息素养及能力的需求,要结合“应用型”“信息技术+” 的特色,需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及特点开展分级分层教学。同时课程设置要明确培养目标加强课外实践,以提高整个课程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
陈立潮教授首先肯定了老师们交流发言的内容,并结合《要求》,针对新时期下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特点,在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混合式教学实施、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改革和探索进行了指导,并对课程的建设提出要求,应继续坚持分类教学特点,加强实践训练,创新多元化考核,做好教学总结,并建议建立集体备课与线上平台建设工作等。
总结时,晋中信息学院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杨倩倩建议根据《要求》,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需求、技术需求、就业需求重构教学大纲,分级分层组织全校学生计算机课程实施,在施教过程中完成目标达成度的实现。重庆移通学院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学副院长向碧群结合《要求》与交流,从教学目标、计算思维、新技术引入、课程思政、考核创新分别进行了总结,强调要以切实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学生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的新要求为目标开展建设,并表示将全力支持做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此次研讨会有效推动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相互分享先进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调动了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对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