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淬炼商学院2017级冯印高。2021年我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最后一句台词‘今年的雪下的可真好啊’,然后向戏剧节,向观众说了再见!从乌马河的舞台走向了生活的舞台,以不破不立的勇气开始新的长征,下台的那一刻我知道2021年的雪不会再下!下台的那一刻我知道说了再见也许不会再见!”


这是第十届“魅夜乌马河”校园戏剧节开幕式上,冯印高在话剧《荠草》片段的表演中说道的一句。时隔两年,2023年5月10日,他再次站在这里,向第十届戏剧节说一句,好久不见!


雪融冰消冬将尽,青青荠草望春来,绿意遍野,五月的色彩热烈而摇曳,宣示着夏天的到来。
《荠草》演出于2021年5月20日,初夏枝的头早已缀满翠色枝叶,彼时正值建党百年之际,如今,当时参与演出的大部分演员已毕业,他们奔赴在了社会的各行各业,有的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有的考取了公务员,也有的考取了研究生……冯印高也在毕业一年后考取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管理的研究生。



谈起参演《荠草》的经历,冯印高说道:“首次参演,我饰演的是剧中的爷爷一角,这是我大学时最后一次登上乌马河剧院的舞台,说完最后一句台词,看着舞台上的雪落下时,心里万分不舍,当时真觉得要说再见了。和剧团的所有演员、老师站在舞台上一起谢幕时,眼泪不由自主一直流,我对这里的感情远比我想的要深刻。”
在第十届校园戏剧节开幕式,冯印高应母校邀请,重返舞台,在《荠草》片段中饰演报童一角“再次接触《荠草》,饰演不同的角色,心境也和两年前完全不一样了,当时的我从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起,会全身心的把自己交给舞台,沉浸到角色当中,离开舞台这么久,现在的我站上舞台仿佛被时光机拉回两年前的某个瞬间,表演之余又有一些怅然,站在同一个地方,说出同一句台词,仿佛在和当时的自己对话。”




回想起大学时在大学生艺术团的四年,从加入大学生艺术团话剧表演团到话剧团分组组长再到加入大学生艺术团音乐剧A团的转变,从一个表演小白到参与校园心理剧、迎新晚会、再到校园戏剧节等大型活动的完美呈现,从最具潜力男演员到开幕大剧男主角的角色摸索,这些画面犹如影片在脑海中闪过,记忆犹新。2019年校园戏剧节,冯印高有幸在开幕大剧《破立》中出演了男主角曹士俊一角,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心老师们的指点下,他一点一滴的去体会、走进那个年代下人物的内心,改掉了之前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的演绎呈现自己对人物的所有感受和理解,把台词、动作、表情发挥展现到极致,人戏合一,做到感情的真实流露,让台下的观众能够融入情景之中,达到共情。“我知道想要把最完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就把所有的细节问题都处理到极致。”
从零基础、非艺术专业的一名普通大一学生,到担任开幕大剧男主角,角色塑造的成功不是一日之功。“我曾在幕后焦急紧张,在主持活动中嘴瓢怯场,曾在排练厅的镜子前不断琢磨自己的眼神、表情、动作,曾在路上自言自语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也曾因排练连续熬夜几个晚上,早起在无边书院A栋四楼的阳台上演到汗水湿透衣裳。这些努力换来的是我在舞台上每一次自信的展现自我,一步步靠近理想中的自己。也有人问过我,‘你是怎么克服站在舞台上的这种紧张感的’,我的答案是练习。还记得上小学六年级时,学校安排我去参加演讲比赛,因为紧张和准备不充分,我忘词了,班主任因为这件事批评了我,在那之后,我的每一场活动、比赛,我都会把所有的台词熟记于心,反复练习上台的状态,保证上台后能够收放自如。”
“很多人不理解学市场营销专业的我在大学期间选择艺术,并且把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用在了学习表演、痴迷舞台,我想说,是因为热爱,我非常庆幸自己选择了信院,选择了大学生艺术团,在这里,那些璀璨多元的艺术平台让我彻底释放了天性,找到了自我,那些为梦想奋斗的日子是我真正的青春。”


毕业以后,冯印高并没有从事戏剧表演相关的工作,曾在苏宁实习、工作,随后参加研究生考试,重新成为了一名新生,他谈道:“在舞台上时,我在剧本的世界里演绎着别人的人生,成就着自己一直以来的演员梦,但是,回到现实,当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时,我意识到我即将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舞台终归只是梦想,当下的人生需要我脚踏实地。在做选择那段时间里,我有过迷茫,突然进入社会的不适应和工作的局限性让我选择重回校园,再给自己一次选择的机会,半年多的备考,我成功考取了研究生。”
读研期间的冯印高没有过多的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而是把所有精力放到了课题研究上,多次跟随导师深入乡镇企业参观调研当地农林产业发展。“表演一直会是我的爱好,我不会放弃,但是现在,我想把精力放到学习中来,充实自己,为未来的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读研这一年重新回到校园,我常常想起在信院的时光,这里的舞台,我爱!这里的观众,我爱!这里的老师、同学,我爱!这里的完满,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晋中信息学院的一切!我都爱。”
撰稿:路艳珠
图片:冯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