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际工程技术协会(IETI)、罗马尼亚罗美大学、罗马尼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组办的,IETI第八届交叉学术论坛于11月21-22日在线上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20余个国家的学者参与或在线汇报交流,讨论了通识教育、计算机与数据科学、大健康与智能管理、计算社会科学与教育技术、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我校远景学院、通识教学部6位师生代表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作主题发言。
IETI主席、英国牛津大学 M. James C. Crabbe 院士,及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菲尼克斯大学、科罗拉多大学、菲尼克斯大学、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工程学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印度文卡特斯瓦拉工程学院、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际工业大学、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西印度群岛大学、罗马尼亚科学院国民经济研究所、罗马尼亚普洛耶斯蒂石油天然气大学、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经济大学、阿尔巴尼亚埃波卡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树仁大学等500余位专家学者及学生代表跨越多个时区共同开启这一全球学术交流会。
主题报告阶段,我校副校长陈春苗副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在会上做了以“Concept and Practice of the ‘Four-in-One +Dual-College System model’ of Well-Rounded Education in Jinzho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为题的主旨报告,分学院概览、使命愿景与全人教育理念、“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体系构建、特色育人项目打造及业已取得的各方面成效五部分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
通识教学部副主任张晶晶以“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disciplinary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in Jinzho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为题介绍了我校通识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情况。她主要从我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的育人理念出发讲解了作为其中重要支撑的通识教育育人理念,介绍了我校人文精神与生命关怀、科技进步与经济思维、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交流表达与理性评价、社会变迁与文明对话、道德承担与价值塑造六大板块跨学科通识课程的设置与开设情况及跨学科双师、多师授课开展情况。与会专家对我校生活中的经济学、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等多门跨学科通识课程的开设表示赞扬和关注。
远景学院外语教研室主任高文君以“Hamessing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o Amplify Cross-cultural Language Learning”为题,汇报了荣誉学生在线学伴计划,这一连接中国学生与北伊利诺伊大学及圣玛丽大学学生的创新教育合作项目。汇报重点介绍了智能信息技术,包括AI驱动的语言学习应用和数据驱动的评估工具,在提升语言熟练度和文化理解方面的关键作用。报告指出,项目通过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成功地突破了地理和文化的界限,形成了教育创新的新模式。通过促进学生间的社交互动和文化交流,学生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共同构建知识,加深了对所研究语言和文化的理解。
远景学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吴晛莉以“Design of liberal art course in applied univers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为题,以《领导艺术与战略思维》课程为例,具体介绍了基于我校办学定位、远景学院精英化育人理念下的博雅课程的创新设计体系。该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高阶能力为目标,构建了具有高阶性、先进性的教学内容,设计有高阶导向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国际化学习平台和企业实践平台,并完善了“立体多元”的过程性教学考核机制,形成了具有推广意义的、适合博雅教育的课程“教学生态圈”。
远景学院教师杨晓玲作了题为“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幸福感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主题报告。该研究在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平台上,采用大数据方法收集了我校大学生在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后的心理韧性和幸福感。研究发现,大数据方法可以获得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真实反应,提高心理研究的生态有效性。我校学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弹性水平较高,同时心理弹性是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变量和调节变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校育人效果展现在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通识教学部教师杨瑞以“A Study on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of ‘China's Urbanization Research’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为题,介绍了在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化研究》通识课程跨学科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包含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系统性过程,因而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通识课《中国城市化研究》应从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出发去架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田野调查、数字化、教学成果数据化等方式,通过横向与纵向、国内与国外的对比,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国的不同之处,从而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经验”。
远景学院学生王栋以“Online Learning and International Peer Interaction: An Exploration of Impacts on Comprehensive Competencies,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为题,该研究探讨了在线技术平台与国际“学伴”计划,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全球视野的开阔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影响。为实现这一目标,王栋同学采取了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JCI-NIU“学伴”计划、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以及跨文化能力大赛展开研究。在汇报中,选取了基于数字会议平台ZOOM开展的 JCI-NIU“学伴”计划,从交流“前-中-后”三方面展开,通过个案描述,分析了中美学生在交流中的冲突,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平台解决冲突,从而提高综合能力、全球视野的开阔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与此同时,结合了跨文化能力模型和NUS学术实践等,从理论分析+实践运用充分体现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我校师生代表的主题报告受到了与会各国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一致认为我校的育人理念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并值得推广。
国际工程技术协会(IETI)成立于2015年,是一个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推动科学、工程和技术、管理创新的非盈利学术组织。协会主席、理事会主席、监事会主席等均由世界著名科学家担任,在他们的领导下,IETI积极搭建单位/个人合作桥梁。协会以工程应用、技术创新、科技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通识教育为愿景,促进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目前,拥有6位诺奖得主、3位图灵奖得主、1 位沃尔夫奖得主、3位菲尔兹奖得主、1位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2位约翰贝茨克拉克奖得主、1位奥斯卡奖得主、1位费萨尔国王奖得主、一百多位各国院士、一百多位知名学会(IEEE / ACM / AAAS / RSC / ASME等)会士。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杜克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悉尼大学、澳洲国立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单位知名学者都在协会发挥作用。
我校师生代表团参加此次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校前瞻的育人理念、别具一格的育人模式及业已取得的育人成效,也展示了信院人深居内陆、积极拥抱世界,不断推动内陆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新高地的决心和努力。未来,我们将矢志不渝,纵深加强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为培养具有广博通识教育基础、扎实专业知识技能、优秀的跨文化素养与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而不懈努力。
(远景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