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食品与环境学院斩获三项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奖项!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05 18:52:29 点击:

食品与环境学院赵丹、安丽霞与孙亚莉三位教师带队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获得三项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三等奖,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新型教学模式。

63日,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委员会发布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类)奖项公示通知》,食品与环境学院赵丹、安丽霞及孙亚莉三位教师分别指导的三支参赛队伍,均获得国家级大赛三等奖!在本次大赛中,山西省获奖学校仅有中北大学(4项)、山西大学(4项)、晋中信息学院(3项)、山西大同大学(1项)及太原科技大学(1项)。

食品与环境学院首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该赛事是生命科学类专业的国家级学科竞赛,是本科层次生命科学类专业学生能参与的最高级别学科竞赛,是《晋中信息学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信院〔202427号)认定的A级学科竞赛。

赵丹等三位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平台,从专业学习到学科竞赛,从社团活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逐步形成较为丰富的指导经验,探索出符合学院实际的“教—赛—创”一体化教学模式,重塑教学形态,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新型教学模式落地。

参赛学生田雨纯同学(生物技术2002班)从大一就对科研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好专业课之余积极投身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知识水平,目前,已被河南农业大学录取为作物遗传育种方向研究生。

田雨纯同学表示:“我很幸运能够在此次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奖项,这是对我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肯定。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的育人平台,让我可以自由成长;也感谢我的竞赛指导教师赵丹老师,是他的悉心教导让我在学术方面学有所成。获得这个奖项是一种荣誉,但更是我在未来努力的动力。这次获奖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沉下心来,慢慢沉淀积累并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挑战自己,就一定能够取得佳绩。在未来我将会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个人综合能力,为个人理想以及更好的未来不断奋斗。”

安丽霞老师指导团队为三人团队,团队成员是来自动物医学2004班的张艳媛、刘嘉琦以及高雪芳三位同学,梦想照进现实,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的合力。高光之年,感恩遇见!从最初的创新创意萌芽,到团队的组建,再到项目的落地和实施,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困难。但是,正是这些困难,让团队更加团结,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张艳媛同学表示:“我要感谢所有的团队成员们,是你们的智慧和努力,让我们共同走过了这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每一个人的付出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为能够与你们并肩作战而深感自豪。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是她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培养了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背景,让我们在项目中少走了许多弯路。当然,我也要感谢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科研氛围。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们团队,更属于整个学校和学院。有学校筑基,有名师点灯,有前辈指路,只需我们努力进取,一切水到渠成!”

孙亚莉老师团队,由孙亚莉和安丽霞两位老师指导,团队成员是来自生物技术2002班的武淑婷、武鹏飞、陈春莹、邢金瞻以及张宇庆五位同学。团队是一个对生命科学极度热爱的专业团队,计划性强,科研效率高,互帮互助,对待困难能及时解决并总结经验,在老师指导下,成功取得第九届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的佳绩。

武淑婷同学表示:“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我们团队的人。通过本次竞赛,考验了我们团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配合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这个奖项不仅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未来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前行,为生物学领域开创新的篇章!”

大学生学科竞赛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检验高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食品与环境学院将继续以大学生学科竞赛为抓手,以专业教育和完满教育联动为基础,与双创教育结合,通过竞赛等方式,以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实操的形式完成竞赛活动,将传统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直接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实践,推动应用型、融合型人才的建设。

撰稿:赵丹

摄影:赵丹

供稿:食品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