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优秀征文作品集·校友篇(五)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30 20:22:11 点击:

“于”会完满“叶”落生根“璠”花似锦

(资产1901班于叶璠)

我是于叶璠,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届毕业生,曾任资产评估专业1901班团支书,当我以毕业生的身份回望过去四年的大学生活,心中涌现的不仅是感慨,更多的是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与自豪。在信院生活中经历的一次次的锤炼,我的策划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在成倍增长,晋中信息学院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我心中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

“于”会完满—于心于行与完满相拥

我和聚光灯下的舞台相遇,曾经我也站在台下艳羡着,站在后台局促着。现在的我,已经能够自信地站在舞台上,为每一场活动拉开帷幕。2019年初入学校的我,一入校就参加了表演团主持人的面试并成功入选迎新晚会主持人。但没等我兴奋几天,苦与累就把我紧紧包围了:军训、竞选班干部、主持人彩排全绞在一起。中午12点军训结束,抓紧吃个饭,立马赶到团里排练,下午军训结束后再去团里训练,中间还要帮代理班主任汇总统计各种表格。每天常常关楼门前才能赶回宿舍,累得坐下就不想动,倒头便睡。

雪上加霜的是,我们团决定要在迎新晚会上表演一个叫《我的青春在书院》的节目,我必须参加!虽然能与明星王铮亮同台,但内心还是有些抗拒的,因为实在抽不出时间。没办法,没时间就硬挤,搭档配合、记台词、熟练动作……和我搭档的是一个大三学长——我叫他小崔哥——幸亏小崔哥常常迁就我的安排,随叫随到,无条件配合。

有一天我们的指导老师涛哥突然说,我们的节目可能会被刷下去。排练了将近一个月,好不容易有了感情,就要被刷下来?我们不甘心,为了争取留下来,开始调整编排,大家都憋着一口气:一定要上场!最后那几天,面临着一轮一轮的节目审核,我们天天排练到凌晨,陪着我的,除了涛哥、小崔哥,还有婷姐、涛涛哥、雨昕姐、杨渊哥、李根哥……大家说,我们见到了信院24小时的风景!我觉得这句话无比热血,作为一个入校才一个月的新生,我也见到了他们眼中的风景——被一群人带着做一件事的感觉,真棒!

“叶”落生根—叶繁叶茂也终有所归

如果说完满是一棵大树,那么作为一片叶子的我,在吸收和奉献中不断成长。2020年起,我完成了从一名从参与者到组织者角色的转变。我成为学习部部长。与分管老师和主席配合、纳新、带新生工作……各种的承上启下,让我压力很大。有一段时间,我都在适应从“被一群人带着干”到“和一群人一起干”的变化。

国庆节前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把500多名新生集合起来,设计人体摆字,向祖国表白。我画出样图,和大家沟通好,让干部们把人集合到位。我想,这么简单的事儿,最多半个小时就能搞定。结果现场简直一片混乱,500人站在主席台下乌压压一片,有说话的,有左顾右盼的,还有看手机的。话筒也没有到位,我只能扯着嗓子喊——我是个方向盲,分不清东西南北,所以口号就显得乱七八糟:“这边的同学向那边,那边的同学到这边……”天渐渐黑下来,下边的情况越来越看不清楚,火上浇油的是,航拍的无人机又没电了,飞一会儿就落下来充一会儿电。大家只能配合无人机来做动作,于是现场更乱了,你也吼,他也叫:“这一块可以了吗?”“航拍可以飞了吗?”“这几个人要蹲还是站?”……好容易一个动作摆好了,结果操控无人机的同学说:“稍等一下,无人机换个电池!”我只能不停给大家加油打气和安慰大家,最后嗓子都哑了。

复盘总结时,我进行了检讨:活动的细节没有把握到位。作为一个组织者,细节的设计、提前的彩排、现场的沟通交流,都需要精细打磨。

后来,我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每次都被折磨得够呛,但在失败中我学到的甚至比胜利中还多,策划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都在成倍增长。不仅如此,失败还让我的抗压能力越来越强。我觉得,和一群人一起做事,最大收获是,学会了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向别人学习,博采众长集思广益。

花似锦——璠玙璠荣繁四季景象

有幸在学校建校20周年与新十年纪元的元年接过经管接力棒,担任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我们希望成为经管引航灯,将“经管名片”“经管连心桥”“经管家文化”传承下去。

这一年,我和我的团队积极探索完满联动融合的新思路,与各院系、书院积极交流合作,承接校级活动,创新院系活动。

这一年,我们秉持全心全意为同学发声的权益工作为最强引擎、以宣传为最足后劲、以四大模块为最大活力,开创解忧杂货铺、班长联席会、悦读大咖,悦见未来等特色活动。

这一年结合骨干班,接棒人才培养计划,开创独属于我院的特色干部培训体系——“锐士营”成长计划。2022年,反复的疫情将我们分割在了城内城外,“一手撑伞,一手干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集聚云端,蓄力成长,克服各种局限,开展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一届锐士营线上干部技能竞赛,各部门每日线上训练打卡,在学习中锻炼,在实践中提升。

大三这一年,带领各部门组织开展完满教育活动共计388场,参与人数高达52710次。学生会累计荣获“优秀学生会、优秀团总支、辩论赛冠军”等21项主要团体荣誉,其中个人省级及以上荣誉101项,完满教育荣誉多达589项。

时光飞逝,回首四年完满生活,我们哭过笑过,赢过输过,在成长的路上升级打怪,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那些被疫情偷走的时光,那些充满迷雾的未来,都让我更加自律、更有归属、更加珍惜。

在征途漫漫的新时代赶考路上,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精进学业,在完满教育中收获更多宝贵经验。真诚感谢每一位为我撑腰打气的老师,感谢与我并肩作战的团队伙伴,感恩一直以来默默奉献、倾心倾力的第十一届学生会全体成员,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怀抱着在学校收获的爱与智慧,我将向下生根,向上生长,向阳盛开,遇见更远的山海。

最好的我们

(远景1304班贾若杰)

2013年的夏天,天空灰暗,万物生厌,从邻居家出来,看着小巷子里众人繁忙而又愁眉苦脸,一瞬间心灰意冷。下午,乘坐回村的小巴车,远处的青山翠绿葱郁,近处的庄稼含苞待放,让人心旷神怡。阳光下的小村落,熠熠生辉,美不胜收,彷佛一幅绝版的画作,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愉悦起来。

回到家中,在早已翻看了好几次的高考志愿填报书上随意指了几下,前段时间提前选好的学校,三选一,落定。

谁曾想,就是这么一个不经意的举动,竟然改变了我的一生,回想起来,距离那年竟十年有余。

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又有多少沧海变成桑田。

人生有几个十年,又有多少青春值得怀念。能够沉静下来去感受旧时光,对于现在每个人都是不容易的,每当现在遇到困难时,回望过去,可以在绝处腾空而起,那便是强者自愈的能力,更是过去的欣喜抚育自我的过程。

那年夏天,我漫步在夕阳下,看着阳光逐渐被教学楼遮掩,又心驰神往,未来可期。

在校四年,验证了我的想法,即便出身社会多年,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时,我都会在潜移默化之间会想起大学时光,学校里的各种活动让我们提前适应和接触到许多微型社会,以至于在多年后,我能够在职场生活中如鱼得水,也得益于学校的培养。

学校实行完满教育,培养了我卓越又恰当的管理能力。在学校,我身兼数职,又参与多个社团活动,无意中激发了我的领导潜力。在刚毕业参加了大学生西部志愿者服务中,从最先开始服务于民族团结一家亲到后边开始抽调各个科室的出勤情况,在国庆节与各地少数民族一起升国旗,学习十九大精神。配合多方协调完成国庆活动,2017年10月1日,天灰蒙蒙的,我赶早爬起来,在具有时差的新疆,不到七点,我就起床熟读我的演讲稿,十点才开始升旗,约莫三个小时后,忐忑不安的上台,面对多民族的同胞们,眼前竟然蒙上了一层薄雾,原来生在中国真的可以引以为傲,潸然泪下啊。作为志愿者代表的我在国旗下进行演讲,带领大家都宣誓词的时候,一时哽咽,回想起来,也是颇具泪点啊!回想起完美教育的种种情境,不免感叹:幸好我在学校做过类似的活动,才不至于让我胆颤。

学校的通识教育,培养了大胆自信的表达和演讲中的不怯场。有幸参与电影《八佰》的拍摄,每天有成百上千的群演在现场拍摄,每周一次的演讲展示让我登台不在紧张,跟演员导演和制片人在一起能够不卑不亢,在介绍剧情时,我能够在上千演员面前去表达我的理解。

拍摄期间,每天凌晨两点半就起床,从苏州河周边去现场,每天乐此不疲,接触了一个新的行业,更是对明星演员的喜欢,像是打了鸡血似的。记得有一次,需要在两天内到三个地方取景,我们当天从苏州到无锡,紧急拍摄了一场走戏,又着急忙慌的去上海影视乐园协调800多演员走位,调度他们过场。正好是下雨的天气,我们在帐篷下整整等了六个小时,在此期间,我们为了提升效率,准备工作全部在帐篷下完成,外边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屋内是群魔乱舞,每个人脸上被涂抹的黑糊糊的。为了等夜戏,大家一鼓作气,从无怨言,我才深知,原来一部好的电影需要这么多的工作人员在背后付出。于是乎,在面对服化道工作人员时,能够快速表达出我的需求点,为现场节约时间成本,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在学校里的学习和训练,因为短时间的积累无法完成这么庞大的工作量,后来《八佰》上映后,我躲在角落里偷偷抹眼泪,更是看到我的名字出现在人员表上时,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原来,一切努力的背后都不是空穴来风。

学校的创意写作团,培养了我独立又坚韧的品质。当我在北京杂志编辑社里有太多的稿件堆在邮箱里,大部分同事选择放弃时,我毅然决然的不愿放弃,因为我深知一篇文章的背后便是一颗炽热之心。我也曾被退稿,也曾被拒绝,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所以,在别人午休时分,我瞪大疲倦的双眼,生怕错过一篇好文章。去年刚刚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更是让我回望大学生活中,在写作团的那些时光,每天把琐碎的事情谱写成一篇篇或优美或忧郁或哲理或古典的诗歌,一切都归咎于在校期间,创意写作团对我的培养,还有很多老师的无私奉献,一次次修改优化我的作品,也带领我们了解了很多的文学真谛和文学的底层逻辑。

学校的任课老师,教会我为人处世的高情商。2018年年底,我只身一人去深圳谋求发展,在一所企业管理咨询的公司里,不谙世事的我却得到了来之不易的好人缘。每次团队协作,我都会鼓励小组人员,并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在逼仄的小房子中谋求更大的发展,最终熬过了不为人知的凄惨时光,迎来了人生第一桶金。在短短数月间,我一跃成为升职时间最短的产品经理,从月薪5千翻倍成为月薪2万。在与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和每个人都能够融洽的相处,即便是有利益关系,也都能处理的比较得当,这都得益于读书时期,远景学院的每位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和待人接物的处事原则。

学校的通识教育,培养了我不惧艰险,迎难而上的意志力。2019年开始,我从外地回来创业,创办了一家小型的书法培训班,从一开始的一个人,每天奔波在外头,不断招生、发传单和扫楼到最后老带新、转化学生,一路走来,尝尽了酸甜苦辣。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时,我依然坚持寻找出路,没有学生,我就出去找学生过来试课,没有好的教学计划,我就日夜兼程,不断制定和完善计划,没有教师团队,我就努力搭建教师团队,磨课、说课和讲课,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夏天广场上的长椅我睡过,一张双人床的地板我躺过,十块钱一晚上的网吧我呆过,万人听课的讲台我也上过。最终,我从一个人发展成了一个小团队,从一个学生发展成了目前拥有500学生的体量机构。

回想大学四年点滴,远景学院的教学理念,小班授课方式,独立卫生间,还有厨房,心中所有对大学的向往皆有。再看教学楼,多媒体教室,专业的老师授课。最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不以成果约束学生,而是通过参与倒逼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变得多元化,同时也体会了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缩影。

都说最好的教育是用五十种方法去教育孩子,而不是一种方法教育五十个孩子。如今,我也接棒成为老师,也深知每个家庭背后的不易,所以,用最好的专业和最棒的体验去迎接每个学生。而这种体验因为是信息学院带给我的,更是远景学院对我的隔空嘱托。

回首来看,在西部高原上看着荒凉而贫瘠的土地,到在北京早高峰挤地铁时的压迫感,再到剧组人员粗蛮态度下的生活窘迫,以及之后在深圳高楼上俯瞰车水马龙,到最后致力于老家书法教育,面对多方刁难和疫情的影响下,依然存活下来,这种种的一切都像是回看电影,剧情戏谑又略带讽刺,但是结局终归是好的,我们也一直在路上,那些早被遗忘的风景,最终会幻化成不同的角色,铩羽而归。

(品牌营销与新闻中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