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任文姣,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2022年入职我校担任辅导员,现为智能工程学院就业创业办公室主任,担任“童声同色”推普计划专项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分管学院宣传工作。

这个夏天我在信院所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了,最后一次清查宿舍和封装档案时,心里空落落的,有点难受,有点不舍。平常跑完学生所在的五个公寓需要至少五个小时起步,但是这次我花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因为不用停在楼道跟学生聊聊天,也不用停在每个宿舍唠叨叮嘱他们的安全问题和宿舍卫生。于是这个泪点极低的人在那一刻对着空荡荡的学生宿舍,像极了黛玉葬花般破碎,开始抹泪,他们与信院的故事,我与他们的故事,就这么告一段落了。




击碎书生气
回想起刚接到327名学生入学的时候,也是我毕业那年,疫情原因没有拍一张毕业照也没有参加毕业典礼,以至于看到自己的学生毕业时,便心生羡慕、遗憾与不舍,在他们的毕业典礼上狠狠哭了一场。太像了,他们身上那股不甘和不肯的劲,和两年前的我太像了。研究生毕业那年,还有点理想化的书生气,一个人的时候会振臂欢呼我要干一番大事业。好巧不巧,成为一名育人的“辛勤园丁”是我的人生规划之一,成为一个跟文字打交道的“文艺青年”也是我的梦想之一。所以拿到毕业证就来到信院也算是相对而言比较丝滑的人生转场,这份倾注着个人追求,寄托着家庭希望的小确幸在入职第一天就被同事口中的“四位一体双院制”冲击了一波,尤其“完满教育”更像极了一个万花筒,听得人有些“晕头转向”。


于是在入职初期接手了327名学生以及宣传工作的时候,面对工作压力以及无法胜任的任务时,挫折感、落差感便随之萦绕心头,让我有些应接不暇。作为辅导员称不上万事通,但维护安全稳定、心理健康教育、完满教育等重点工作样样都要参与,办公软件个个都要精通,而这些我都需要学习、接受、转化、提升、精通,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惊吓”中“修炼”
与学生接触的第一年,是我“修炼”的一年,疫情期间学生带给我堪称“惊吓”的事情属实不少,保卫处、派出所、医院、矫正中心常常报到,都是些我在读书时期未曾遇到过的相当冷僻的突发事件。让我回想起学生时代对老师们喃喃的吐槽,实属唏嘘。跟学生也不过相差一两岁,甚至有的学生年龄与我同岁,究竟要怎么与他们相处才是所谓的“度”。第一年试图装作大人的样子,认为自己比他们多走了一段路,常因学生不能虚心接受我的“指指点点”而焦急,恨不能耳提面命,可他们未必想要;跟学生之间更多的是“吃了没”“吃了”“你呢”“我也吃了”的点头之交;偶尔还会因为他们给我发消息没叫我一声老师,自我怀疑威严还不够;更甚于焦急之下失了风度因争辩不过学生差点被气哭。


幸好这一入职初期的冲击让我得以从毕业初期的傲气与骄气中清醒,回想起自己读书时期也算得上是“有点东西”,工作之后怎得如此挫败,实属不甘。就这样在自我怀疑与自我修炼过程中,每每夜不能寐便开始思考,我本不擅长立威严,何必如此拧巴,何不用真实的状态让他们也感受一下我迫切且热忱的诚心,因此两年内给学生唠唠叨叨写了很多“小作文”,并且总是在深夜忙碌完所有工作,我的情绪和他们的情绪最泛滥的时候把这些心里话发给学生,果真奏效。


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开始火热,所谓的亲和力也渐渐回温,和学生在嘻嘻哈哈之间也解决了不少事情。夜深人静反复回味这些“小作文”的时候,感叹于文字还真是有点力量,竟能“感化”这些自称天不怕地不怕的学生,有点意思。





幕后的积淀
作为一名自诩钟爱文字的“文艺青年”,我想在晋中信息学院找到甚至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字词句篇”,虽不能完全参与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中,但文字是我能够发的光,此后便开始积淀与储备,抽出碎片时间也要翻翻落灰的书和躺在收藏夹的“深夜好文”,尽己所能保一缕文思不绝。


学生干部问我为什么别人都在光鲜亮丽的台前,而我们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静下心来待在幕后敲击着键盘码字。我也有过这样的疑问,但我始终觉得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别人的经历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就像当年明月的访谈和文字,至今还是拥有巍峨山和汹涌海的力量,击中着许多人的心。文字有永恒性,能连通未来和过去,能用短暂记录永恒。如果文字能照亮自己的同时,顺便照亮他人的路,也不失为极好的事。所以在做宣传工作的时候,我始终坚定着一种思路,能让参与这件事的学生和老师,甚至于一个普通人在数年之后翻开关于他们的文字,不觉得自己是世间的尘埃,而是有被人用镜头和文字认真地记录着,那便够了。所以我并不在写出一些被人夸赞的文字或拍到好看的照片时沾沾自喜,只觉得自己还是太浅薄,没有写出他们精彩人生的万分之一,我所构建的文字世界,还是不够。




即便后来有幸登台几次将自己的文字转化为语言,当面讲述给更多人听,我也会有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自觉。在信院我看到了更多优秀的同事,我很普通,但我并不觉得普通是个贬义词。我记录的文字和图片能够帮助多少人,我的语言又能够点燃多少人,是我在信院待了两年之后,又重新思考的一个相当贪婪的问题,也是我接下来在信院还想做好的事情。如果可以,我还想在自己有机会走向台前的时候,也带领更多幕后的学生走到台前。



记录着我们
回到与阿信的起点,毕业那年的我,是为什么选择来到了信院?是那天我来信院面试的时候就觉得这里的夕阳美的格外不一样。是那天面试紧张的我在会议室外搓手的时候,听到操场上有乐团在为了毕业音乐会排练,于是整个人的注意力都已经飘向了操场。人总是会被某一个瞬间触动,也许就是在看到夕阳的那一刻,听到音乐的那一刻,我想这就是我所认为的美好与快乐的青春,我想见证,也想拥有,所以决定,来信院试试。




两年之后,我的心态和工作都沉稳了许多,我与信院的故事也是每一位在信院工作的同事都经历过的故事,因为还没有很长的工作经验以及恢宏的成就,故而此刻我不想象述职一样罗列出自己在信院的点点滴滴,因为所有琐碎和细小的事情,在某一瞬间让我和家人、学生、同事感受到快乐和幸福的时候,都会让我觉得每个人和信院的故事都弥足珍贵。所以真正让我谈谈我与信院的故事,我想到的一定是我参与、看到并且记录的“他们”与信院的故事,以及记录的“我们”与信院的故事。

我想我会继续乐此不疲记录着,倘若我在信院所经历以及记录的故事不被人评价为荏苒蹉跎,那也不枉我这一路跌跌撞撞的成长。我们,以文为证,见证更多人与信院更多的故事。
学生有话说: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23年10月份实习生离校的会议中,她说何其有幸,与诸君相逢,两年虽短,但实属难分,我们兵分几路,顶峰相见,追光的人,终会光芒万丈!她说,你们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难得,难忘,难舍。她说,那些转了无数遍的宿舍,再也不会有我们的身影了。我想说,她在我们眼里是最棒的辅导员、是任劳任怨的辅导员、是有温度的辅导员、是唱歌好听的辅导员、是敬业的辅导员、是会给我提供很多舞台的辅导员。虽然毕业了,但她还是告诉我们有事可以随时联系,我想,我会一直想念学院路8号,会一直记得姣姐。”
——电子(专升本)2203班 李雨龙
“我的辅导员任文姣老师,温婉的外表下隐藏着平常难以发现的坚定,在印象中总是被忙碌所包围,每天忙得像陀螺却还时刻关注着我们。还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她站在讲台上,还略有点刚刚毕业的青涩,看着和我们相差无几的年纪,我们还有点放荡不羁地轻视着她。但在日常接触中,她那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尽职尽责的工作,深深感染着我们。她面对学生总是展示积极快乐的一面,并且能够赢得所有学生的尊重。只有真正跟着她工作过的学生,才知道她究竟有多大的能量。只有身为她带领的学子(孩子),才能感受到她的内心有多么柔软。在家的时候有什么事都会找妈妈,在学校,有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姣姐,所以我们私底下称她为姣妈,这一定是我们作为学生对她最好的评价。”
——机制(专升本)2207班 冀冠丞
“在学生会工作的日子里,比起指导老师而言,姣姐更像一个无微不至的姐姐陪伴与引导着我们,在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她总能站在我们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我们的需求和困惑,即便我们犯错也总是会用包容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并引导我们解决问题。她不仅关注我们的工作成果,更关心我们的成长和进步,让我从一个不会写稿的记者变成了一个热爱文字的宣传人,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学院、为同学们服务的信念。她是一个十分具有责任心的人,所以两年的接触后,我也从她身上学到了真诚、善良与责任,这些工作能力和优秀人格一定能够指导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机制2101班 郭可飞
“任文姣老师作为我们的异科导师,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笑眯眯地告诉我们可以喊她姣姐,感觉很有亲和力。她组织了一系列有趣的异科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还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使我们在短时间之内破冰,跟她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总是能嘻嘻哈哈的,很轻松。在我对前路迷茫的时候她给予了我一些方向和建议,让我明白了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在我看来,姣姐于我们而言亦师亦友,有时她是我成长路上的风向标,有时她是我身边可以倾诉心事的好朋友,未来还有三年时间,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美好的瞬间,我很期待。”
——动画2302班 赵柯
撰稿:任文姣
摄影:任文姣
供稿:智能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