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学校管理干部负责人及300余名学生齐聚华北最大巨幕厅观看电影经典影片《激辩风云》,在辩论中感受思辨魅力。

随着灯光暗下,电影正式开始。《激辩风云》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又名《伟大的辩论家》,曾获得美国青少年观众片选大奖提名。影片是关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种族歧视的传记片,也更倾向于励志片,电影聚焦语言的对抗和思想的碰撞。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克萨斯州,黑人被剥夺选举权,并在就业、司法、军役、婚姻等各方面都受到歧视和不公,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公之一的托尔森老师在黑人大学成立了辩论队,在辩论队成长的道路上,托尔森不断地挑战着社会当时的传统观念,他反叛的精神和他激烈的教学方式也不断的被人们炮轰,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信念,最终和辩论队员们一起进入了哈佛大学的辩论殿堂。与哈佛大学的冠军辩论队比赛时,辩论队的两位主人公慷慨激昂,用事实、观点捍卫论点时所散发的人格魅力,最终为威利大学赢得了一场备受关注的辩论赛。


127分钟的电影讲述了主人公们为了自由、民主、公正所做出的奋斗。剧情一改励志电影的欢快节奏,“只有做我们必须做的,我们才能做我们想做的。”“谁是裁判?”“裁判是上帝。”“为什么是上帝?”“因为他决定谁胜谁败,而非对手。”“谁是对手?”“对手不存在。”“为什么不存在?“因为他们只是反对真理的声音。”大段的辩论,戏剧性的情节,生动有力的话语让师生沉浸其中感受着辩论的魅力。

观影结束后,电影评论中心的两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张振帅老师谈道:“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诸多启示。它不仅是一部讲述辩论与成长的电影,更展示了对教育、师生关系以及个人潜能挖掘等多方面。作为教师,我们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发现并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尤其是那些可能因环境或社会偏见而被低估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才能和光芒,电影中,马文·托尔森教授发现并培养了一群原本被忽视的黑人学生,通过辩论这一平台,他们的智力、表达能力乃至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成为那个点亮他们内心火种的人。它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教师的信念,即每一位学生都值得被看见、被听见,都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不凡。”

崔馨月老师谈道:“电影取材真人真事,讲述了托尔森教授带领黑人辩论队通过辩论改变命运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黑人渴望正义追求自由的向往,这种向往让他们发出一句句呐喊。对白人歧视的呐喊,对同胞无动于衷的呐喊,每一声呐喊都让他们在争取种族平等的路上更进一步。影片再次让我感慨语言力量是如此震撼人心,正如主人公的父亲说到的一句话‘只有做我们必须做的,我们才能做我们想做的。’我看到了影片中每一个主人公对于梦想的追求,它激励和启发着每一个为梦想拼搏的普通人,只要你想做,就能做到。”
师生感悟:
“电影是学校通识教育最文艺的底色,很开心能在工作日的下午以工作为名看一场颇受启发与震撼的电影。这个秋天,我把刚满4岁的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可小家伙却非常难以适应幼儿园‘规矩诸多’的集体生活,看着小孩哥满是眼泪的小脸,我更频繁地问自己那个不断思考却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诸如福柯所批判的‘规训与惩罚’么?显然这部电影给出了答案:不是,教育的本质可能更接近于‘激发与打破’。所以,在托尔森老师的引导下,一场场辩论赛犹如一节节无形的课堂,学生们被‘激发着’去思考现实的问题:黑人的现实处境及争取权力斗争的途径。学生们被‘激发着’去‘打破’长久以来形成的或显性或隐形的惯例、偏见与不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社会,更获得了坚实的成长。于是,师生之间自然而然凝合成一个情感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不单单基于共同的种族,还基于真理、公平与不甘于沉默的‘公民意识’。”
——通识教学部教师 张晶晶
“从威利学院到哈佛大学,伴随着种族的斗争,阶层的跨越,这绝不是简单的一场大学生辩论赛,这里蕴含着的,是语言的胜利,反抗的胜利,更是思辨的胜利。思维能力的提升,才是一切力量的源泉。这场电影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就是坚持做好新闻采写产业学院,让所有参与到学院项目的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让这里真正成为一个可以快速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地方。
——新闻采写产业学院教师 崔欢欢
“《激辩风云》这部电影展现了年轻人们在言辞的交锋中不断成长的过程。影片中,角色们通过激烈的辩论,不仅展示了语言的力量,更在思想的碰撞中逐渐认识到自我价值与社会责任。观影后,我深刻体会到辩论不仅仅是口才的较量,更是思维的磨砺和人格的升华。”
——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专升本)2401班 陈一卓
《激辩风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辩论的魅力,更深入探讨了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这种挑战自我、不断学习和成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影片中勇于探讨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部电影,从中汲取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
——商务英语学院 英语(专升本)2414班 刘敏
影片中的辩论主题多样而深刻,从政治、道德到伦理等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每个角色都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逻辑和证据来支持。这使得辩论更加有力和有说服力。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之间的冲突,更加深入地理解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不仅可以促使观众思考问题,也能够激发他们对辩论和思辨的兴趣。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互联网金融2404班 张璞
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多惊喜,优秀的台词,慷慨激昂、针锋相对的辩词,更体现了在那个时代,黑人对于整个社会的感受,呐喊出了对于自由和平等的渴望。谁是裁判?裁判是上帝 。为什么是上帝?因为他决定谁输谁赢,而不是我的对手 谁是你的对手?不存在 为什么不存在?因为它不过是我所说真理的反对声音。电影里这段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或许生活也是,充斥着各种或赞同、或反对、或贬低的声音,但是只要坚守我心,得到自我逻辑的自洽即可,其余的成长就交给时间。
——淬炼商学院 审计(专升本)2403班 王晓霞
撰稿:路艳珠 宋卓颖 周鑫
摄影:新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路艳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