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山西校友会会长胡忠贵携《书法人生》再访晋中信息学院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0 20:00:49 点击:

继2024年12月25日首次到访后,时隔三月,中国人民大学山西校友会会长胡忠贵于4月18日再度走进晋中信息学院,胡会长以书法艺术为纽带,通过精湛的书法创作和励志人生经历的分享与70余名学生书法爱好者展开深度交流,激发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与人生价值的共鸣。

“和学生在一起,心态都会更加年轻。今天,再次回到信息学院,每一位学生、书院的每一个场地都如此熟悉。”胡会长难掩对学校的热爱。这种深厚的情感,也为此次交流活动奠定了温暖而亲切的基调。

下午3点,毣谷书院完满·场 报告厅里,70余名学生书法爱好者早早等候胡会长的到来。以《我的书法人生》开篇的讲座,凝聚着书法的智慧与毅力。“书法于我而言,是一生的陪伴。一笔一画间,皆是思考与情绪的体现。它既可以是专业追求,更应成为一种爱好。”胡会长从自身经历的几个篇章入手,回顾了人生阅历与书法的相互映衬。他提及在人大攻读财政经济学期间,始终坚持将书法作为爱好,且通过书法获得了情绪调节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问答环节,胡会长抛出“书法有几种书体”“楷书四大家是哪些”“最远古的四种文字有哪些”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强调:“书法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在练习中,我们能体会唐诗宋词的精妙,感受书法的形象之美。”

“大家作为大学生,身处一所尊重学生兴趣发展的学校,更应拥有一份可以坚持的爱好,并在各类活动中展示自己。”胡会长期望同学们不要因环境而放弃追求。

他将晋中信息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相类比,认为两校都具有学生活跃、尊重学生的特色。“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明白未来职业发展所需。专业或许与职业不同,但爱好能一直支撑并升华我们的内心。”胡会长分享校友彭鸿斌的经历,以及自己毕业后在不同岗位重新学习的故事,鼓励学生们勇于尝试,直面陌生事物。

“中华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礼仪与修养,书法是世界上最高雅的艺术。不同的人、不同的意境,赋予书法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诗意感触。”胡会长通过书法展示与理论分享,生动诠释了中华美育精神。

作为五体书法家,胡会长5岁习字,七十余载笔耕不辍,每日临帖创作超5小时,其作品被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博物院等机构收藏。他师古而不泥古,倡导“尊书法大法,兴书法大道”,强调作品应具“骨气、正气、大气”,反对媚俗逐利,被誉为“书界清流”。他还期待自己的《诗书咏百花》书法展能有机会走进校园,能有机会来到校园与大家对话。

讲座结束后,胡会长与12名书法社成员相聚木与纸书法工坊。“这里以后就是我们的交流阵地,我们建个微信群,大家每天分享书法作品,一同走进书法的意境。”同学们在胡会长指导下进行书法展示,胡会长逐一细致点评,并向大家赠送《胡忠贵书法作品集》。他以唐伯虎为例,鼓励学生保持心灵富足。

接近下午6时,在同学们的不舍中,胡忠贵会长用一个词为此次书法人生交流画上圆满句号。他苍劲有力地写下“奋进”,赠予晋中信息学院青春的孩子们。

“胡会长的讲座让我对书法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人生的修行。他的人生经历也激励着我,要坚持自己的爱好,勇于尝试新的事物。胡会长还提到‘笔尖的提按如同呼吸’,我尝试在纸上临摹时,竟真的感受到一种奇妙的节奏感。原来急躁的性子在运笔时被慢慢熨平,墨水晕染的瞬间仿佛时间停滞。过去总追求字形的完美,现在才明白,书法中的‘拙’与‘留白’才是最难掌控的意境。或许就像人生,不必处处填满,留一份从容才是智慧。下次提笔时,我想先静坐三分钟,让心沉到墨色深处。”

——书法社成员 张梦飞

“听了胡会长的分享,我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书法是中国人刻在基因里的审美密码。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临摹的每一笔横竖,都在复刻苏轼、颜真卿曾触碰过的文化血脉。现在却想主动了解篆隶楷草的演变故事。认真读懂字里行间的力道与深情。文化传承,或许就从一方砚台开始。”

——书法社成员 王鑫

“作为书法爱好者,我曾因写不出‘蚕头燕尾’而沮丧。但今天胡会长分享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让我豁然开朗。原来书法不是躲避错误,而是在不完美中寻找平衡。胡会长的鼓励也让我有了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爱好。”

——艺术传媒学院、白燕书院 贺佳乐

供稿:上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