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支持的A类学科竞赛,是国内生命科学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赛事之一。该竞赛分为创新创业类和科学探究类两个赛道,此前我院已在创新创业类赛道屡创佳绩。近日,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山西省赛区奖项揭晓,我院食品健康教研室连文绮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荣获三等奖,成为山西省同类院校中唯一挺进决赛并获奖的队伍,实现了学院在科学探究类赛道的首次突破。这一历史性成绩不仅展现了我院师生扎实的科研创新能力,更彰显了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彩。

项目筹备时,正值寒假,师生通过线上交流探索研究思路。连文绮老师从专业角度出发,结合面包行业发展与微生物应用趋势,和郝文涛、张释元等同学反复研讨选题。团队对“植物乳杆菌在提升面包品质中的应用”方向深入挖掘,推翻多版方案,确定兼具研究价值与实践可能的路径,为项目奠基。
实验阶段,难题频现。从植物乳杆菌筛选培养,到与面包制作工艺融合,每一步都需严谨探索。王博轩等同学扎根实验室,白天操作仪器、记录数据,实验失败就快速调整;夜晚分析数据、梳理逻辑,逐字打磨结果。连文绮老师全程指导,白天解实验疑惑、控进度,夜晚改报告、提建议,遇瓶颈时用经验案例鼓舞团队,助力突破。
答辩准备阶段,侯玥池、李耀欣全身心投入,反复打磨答辩内容,历经数十次模拟演练和方案修改,并邀请跨专业导师开展多轮压力测试。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铸就了赛场上的精彩表现。




本次竞赛涵盖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吸引了全省多所高校参赛。我院团队在连文绮老师的指导下,依托小学期实践平台,将课程知识与科研实践深度融合,历经数月实验攻关与数据优化,最终完成高质量参赛项目。团队成员(郝文涛)表示:“竞赛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更让我们体会到团队协作和科研探索的严谨性,这是课堂学习无法替代的收获。”
学院始终践行四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平台,通过小学期专项训练、学科竞赛孵化、导师全程指导等方式,构建“教学-实践-竞赛”联动机制。此次获奖正是学院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创新”转型的典型案例,彰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
作为山西省同类院校中唯一入围决赛并获奖的队伍,我院团队成功打破了传统高校在科研竞赛中的垄断局面,印证了学院在创新教育领域的深耕成效。专家高度评价了我院团队在答辩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创新思维,特别肯定了项目价值的完整呈现和严谨的专业表达能力。团队成员表示,这得益于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的特色培养——专业学院强化学术根基,书院锤炼综合能力,二者协同培养造就了他们专业功底扎实、表达生动出彩的独特优势。

学院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学科竞赛支持体系,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研”模式,助力更多学子在科研创新中成长成才,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供稿:大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