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活动,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数字素养和职业素养,打造业务精、善管理、会沟通的一流教学管理队伍,晋中信息学院7月30日—8月3日组织40名教学管理骨干赴海南三亚开展以“提质・增效・赋能:创新教学管理,提升业务素养”为主题的研学培训。此次培训紧扣合格评估核心要求,聚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档案规范等教学管理关键环节,并融 AI技术赋能模块,通过专家讲座、围炉研讨、团队活动、心得分享等多种形式,旨在系统推进教学管理工作提质、提效、提级,三天的集中培训活动圆满完成。

开班启新程:聚焦管理痛点,擘画赋能蓝图


7月31日上午9时,培训开班仪式在鸣筝顾浪漫剧场举行。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栗艳龄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培训是学校深化 “教育教学三提三创”主题年活动、应对高等教育变革的关键举措,直面合格评估准备、AI 技术融合、聚焦解决教学管理中的系列问题,精心设置了“理论引领—案例剖析—实践研讨—文化浸润”的四维内容。她对参训人员提出学以致用、开放交流、遵守纪律的期望,希望大家通过培训提升能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随后,全体参训人员合影留念,培训正式拉开帷幕。
专家传经纶:双师领航破局,理论实践双融
本次培训,学校特别邀请了西南大学吴能表和上海交通大学余建波两位深耕教育管理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维度为参训人员注入前沿教育理念与运行实操方法。

7月31日,西南大学吴能表教授以“合格评估视角下教学管理的规范与创新”和“教学管理团队建设与素养提升”为主题开展讲座。他结合实践经验与案例,深入分析国际环境与国家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高校现实诉求,系统解读相关政策与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提出教学管理应秉持以人为本等先进理念,并重点介绍迎评准备与学院教学档案管理的具体路径。同时,他以高校教学管理中常见的“简单化管理”与“复杂化管理”问题为切入点,提出管理者要厘清边界、聚焦关键问题,以系统观推动创新,阐述了管理者需具备的15种意识,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持续优化为目标”的三维工作理念,为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实践指引。

8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余建波教授围绕“AI +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实务”和“AI赋能教学管理创新”展开专题报告。他介绍上海交大本科教学基本情况,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举措及培养方案修订等内容,解读AI+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相关政策,强调制度支撑的重要性,阐述该校通过“AI+HI”育人新模式等举措赋能教学管理创新的经验。同时,他以 deepseek等前沿AI工具应用为切入点,系统阐述AI工具在教学管理中的三级应用路径——“连接 AI”“提示词设计”“智能体开发”,通过案例解析与实操演示,为教学管理队伍应用前沿技术、提升效能、推动管理范式变革及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用指南。
研讨促共识:围炉夜话碰撞,分组思辨深研
为深化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本次培训结合专家讲座内容,精心组织两场 “围炉夜话” 和两轮分组讨论,推动思想碰撞与共识凝聚。7月31日下午,首场围炉夜话以 “教学质量保障的闭环之路——从评价到改进的时间运行” 为主题,吴能表教授系统阐述教学质量保障的四大核心要素,包括质量保障机制、内部评价、外部评价及持续改进,并详细解读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设定要点。在互动环节中,吴教授还就教师激励机制构建、评价数据整合方法、人工智能在质量监测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针对性回应,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具体指导。

8月1日下午,第二场围炉夜话聚焦“教学管理的AI引擎”,余建波教授与校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深入探讨AI赋能教学管理的路径,分享教学管理从信息化、数字化到AI智能化的演进过程,以上海交大为例详解AI应用场景及五级分级体系,强调建立数据思维与完善制度规范的重要性,并结合实践经验解答二级学院如何配合学校推进AI应用、管理人员需具备哪些技术能力等问题,为学校 AI 技术落地提供兼具政策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思路。

此外,两轮分组讨论中,各小组围绕“合格评估视角下教学管理人员的角色转变与能力提升”“AI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团队协作与沟通机制的优化策略”“迎评促建过程中教学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等主题展开充分研讨,结合工作实际分享经验、剖析问题、提出对策,形成了丰富的研讨成果。


素拓聚合力:协作任务赋能,团队精神铸魂
7月31日晚,体育教学部、远景学院和电影评论中心的管理人员精心策划了团队素质拓展活动。活动设置了 “教练说”“口香糖”等破冰环节,“群龙取水”“达芬奇密码”主题游戏、“合力攻坚” 三个层层递进的协作任务,引导参训人员在实践中打破壁垒、磨合节奏。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在汗水与欢笑中深刻体会到“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道理——唯有明确分工、互信互助、通力合作,才能高效破解复杂问题。此次拓展不仅是对身体耐力与思维敏捷度的双重锤炼,更让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得到具象化提升,为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注入了更多团结向上的动力。

心得凝共识:主题分享共情,教育初心共鸣
8月2日,在《梦想与实践》主题学习和心得分享中,6位参训人员代表围绕《梦想与实践》及董事长系列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岗位工作和管理经验进行交流分享:王浩老师聚焦实验实训工作,探讨从“服务者”到“生态构建者”的角色转型;李婉怡老师围绕“以生为本”,讲述教学秘书从“服务者”到“陪伴者”的育人实践;张素英老师从“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三个维度,思考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使命;马慧文老师结合《从 “砖头 + 鼠标” 到 “砖头 > 鼠标”》的思考,提出在教育内卷中寻找“专业深耕与身心平衡”的工作智慧;李蓉老师结合教学秘书与异科导师双重角色,阐述如何融合理念与实践;阎思米老师以艺术教育工作者身份,诠释“每个人花期不同”的育人观点。


学员谈感悟:多维解读培训,共话管理提升
总结交流环节,各小组代表依次上台发言,总结研学内容,分享学习感悟,现场气氛热烈,充分展现了参训人员的学习成果与思考深度。

信息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杨倩倩认为,合格评估下教学管理人员需 “双升级”,迎评要坚守质量线,杜绝形式主义,确保评估实效。
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教学副院长马小美从合格评估、队伍建设、AI赋能三方面总结,提出教学管理要坚守初心、勇于创新,借评估夯基础、靠队伍激动力、凭 AI 提效能。
电影评论中心主任张婧围绕“从评估指标到教育本质”指出,教师要三重转型,评估应发挥持续改进作用,实现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统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凯紧扣培训主题,强调要以合格评估为契机,全面梳理制度流程,实现规范与质量双提升,培养复合型管理队伍。
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软件技术开发培训部经理刘金良通过结合双体AI赋能教学实践,提出后续要融入跨行业知识,教学生用AI大模型辅助办公及助力就业。
数理教学部主任贾球锋提出,高校教学管理需实现规范与创新、传统与智能、管理与服务三融合,构建智慧管理体系。

结业谋新篇:三维赋能见效,蓄力质效双升
栗助理全面总结本次研学培训,强调此次培训直面学校当前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既有思想也有技术,既有高度也有宽度,培训成效显著。通过培训实现了思想素养、思路方法与AI三方面的赋能:思想素养上,吴教授剖析的 “以人为本、目标牵引” 等6大教育理念,以及对教学管理团队 “四力” 的要求,为管理人员指明了素养提升方向;思路方法上,“三个导向”“四种思维”“七个工作方法” 提供了从方向到执行的完整路径;AI 赋能方面,余教授分享的上海交大实践案例及AI实操训练,助力学员掌握技术应用。她希望参训人员能够着力政策解读力、技术应用力、跨部门协作力、服务创新力等 “四力”,以规范为底线、以落实为关键、以创新为突破点,将所学理念与方法转化为实际工作效能,推动教学管理提质增效,为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三亚研学培训的圆满落幕,不仅为晋中信息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更凝聚了推动教学管理创新的共识与力量。40名参训骨干收获满满,他们将以更先进的理念、更专业的素养、更创新的思维投身教学管理工作,为学校应对合格评估、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书写教学管理 “提质・增效・赋能” 的新篇章。
供稿: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