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日前,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网站、CNUR官微发布了《2025中国新型大学一览表》,据权威第三方评价机构CNUR(中国大学排行榜)最新统计,国内目前活跃着12所(含筹建1所)打破传统边界的“新型大学”,其中新型研究型大学9所、新型应用型本科3所。
晋中信息学院与重庆移通学院、泰山科技学院,获评榜单中仅有的3所“新型应用型本科大学”。三所学校均以新工科为主体,以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为驱动,创新构建了“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开辟了新范式。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聚焦前沿科学突破与拔尖研究人才培养,获评新型研究型大学。这12所新型大学近年来均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这些以“创新基因”为鲜明标识的新型大学凭借卓越生源与社会关注强势崛起,它们紧扣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以制度创新、学科深度交叉、产教真融真合、国际化视野为共同特征,正从育人导向、办学理念到组织运行机制上,对传统模式进行着深刻重构。

自2021年晋中信息学院获首批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以来,学校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创新构建“四位一体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数字经济时代兼具专业深度与综合素养的“高情商经营管理人才”。
学校依托中国新商科大学教育集团的创新基因,将“应用型”与“创新性”深度融合,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改革与实践,筑牢素质教育根基,聚力打造中国最好的应用型本科大学。此次晋中信息学院跻身全国仅有的3所“新型应用型本科大学”正是源于学校以“创新基因”驱动的办学实践。
融合——打破边界,构建协同
双院协同,助力学生知识素养融合成长。作为华北第一所全员书院制大学,学生学习在学院、生活在书院,“学院+书院”的双院协同,是晋中信息学院最具辨识度的育人特色。学院负责学生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提升,书院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健康体魄和创新实践能力等品格和素养,“双院”合力构建学生全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学院聚焦专业知识传授,以严谨的课程体系夯实学术根基。在专业教育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和特色,持续推动专业的跨学科融合,致力于服务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和大数据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近年来,学校各类教学竞赛获国家级50余项、省级30余项;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300余项、省级1500余项。


书院建设有30余类近200个功能空间,设立了心理健康驿站、职业指导室、健身房、大咖书屋、共享厨房等全天候免费向在校学生开放。将学生领导力培养作为工作灵魂,以“双院+”学生管理新模式打破学院专业的界限,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构建了朋辈互动新圈层。这种“专业学习在学院,人格养成在书院”的模式,让教育从“单向灌输”变为“浸润式生长”。


产教融合,“十大”产业学院助力实践教学。学校将“产教融合”作为专业建设核心战略,目前已建成智能专用车辆产业学院、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数字动画制作产业学院等“一省级、九校级”十大产业学院新格局。学校与上海清宝引擎机器人有限公司、山西智云数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共建《人形机器人》、《Python人工智能》等14门课程。与智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若森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实习项目13项,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真正成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实战型应用型人才。



双师授课,突破传统学科界限,训练融合思维。学校远景学院、通识教学部、创意写作学院等7个教学单位,以通识课程为试验田,结合通识教师的多学科专业背景,进行“双师、多师同堂协同授课”课堂改革,由2位或多位教师共同协作,将“设疑导入法、情景启动法、发散思维训练法、互动教学法”运用于教学,形成集讲评、论辩、讨论于一体的跨学科教学模式。



为增强“双师、多师同堂协同授课”的教学经验,聘请多位成长导师到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指导。同时,每年派遣教师参加通识教育年会、通识教育与当代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等各类跨学科研讨、研修班,通过相关研修和启发,引导教师从全员视角、全域视角、全过程视角和全课程视角,寻找学科交叉的切入点及协同融合的方式,提升教师的跨学科同堂授课的聚合能力、应变能力、批判能力和转换能力,做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
既“育才”又“育人”——全人教育塑造学生完整人格
学校创新构建“完满教育+通识教育+商科教育+专业教育”的四位一体培养模式,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在专业教育之外,开拓了更广阔的成长平台,通过课程、实践、文化的多维联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完满教育,锤炼综合素养。作为育人模式的核心,完满教育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竞技体育、艺术实践等多元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成长,从非遗手工制作到求职模拟大赛,从校园音乐会到乡村支教,学生在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的角色切换中,不断体验、反思与成长,塑造领导力、团队协作与社会责任感。



通识教育,拓宽人文视野。课程涵盖科技伦理、艺术鉴赏、社会变迁等六大模块,通过《人工智能与未来》、《300年来的世界文学》等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文化包容。在这里,理工科学生能从《科幻与想象力》中汲取创新灵感,文科生也能通过《生命科学中的伦理》掌握理性工具,实现“专业有深度,态度有温度,视野无边界”。


商科教育,训练商业思维。学校将商科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商科课程集群+淬炼野战营训练”的商科教育体系。引入Mini-MBA课程包,融合领导力、品牌营销、财务管理等模块,通过“高管进课堂”、“《淬炼之路》大讲坛”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学会用商业逻辑解读技术价值。例如,大数据专业学生可与市场营销团队合作,为企业设计基于用户画像的精准营销方案,实现“技术落地+商业变现”的思维跨越。


专业教育,筑牢技术底座。以新工科专业为核心,开设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课程,通过实验项目改革、企业真实项目驱动教学。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互联网流量预测”、“工业机器人系统开发”等实战项目,熟练掌握主流设计开发工具,毕业时具备独立承担企业级任务的能力。


“以需定产”——依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建设
“新工科+新商科”,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标杆,晋中信息学院以“新工科”为主体学科方向,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形成了以信息类专业为主干,以突出“智能制造”的机电类专业和体现“数字经济+商科”的经管类专业为两翼,工、管、经、艺、文、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与此同时,积极与国际教育标准接轨,目前,4个专业通过欧盟ENAEE及德国ASIIN认证,3个专业通过德国ZEvA专业认证,认证专业达到招生专业的18%。



学校“新商科”立足数字经济时代需求,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商科教育,形成了“管工结合、数据赋能、国际融通”的人才培养范式。搭建多样化的实训平台,理论学习与实战应用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参加商业赛事,积极推动国际化合作项目等,培养学生成长为既具备扎实商科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又能以数据驱动决策,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竞争力的数字经济时代应用人才。
在晋中信息学院,“应用型”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专业能力+可迁移能力+人格素养”的三维赋能,让学生在毕业后既能“安身立命”,更能“引领发展”。
“数据是硬道理”——高就业率、高晋升率彰显教育价值
凭借独特的培养体系,晋中信息学院的毕业生广受企业青睐。他们既具备扎实的技术能力,又拥有“用技术讲故事”、“用商业思维解决问题”的跨界竞争力。例如,大数据专业学生入职后能快速搭建跨部门协作模型,将技术方案转化为市场语言;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在项目中既能主导技术研发,又能统筹团队推进——这种“T型人才”特质,正是数字经济时代最稀缺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年终就业去向落实率居山西省本科院校前列,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平均满意度达94.85%,升学率位居山西省同类院校前列。部分优秀学生入职世界500强、上市公司、大型企业,年薪达20万-45万元,更有学生从“技术骨干”成长为“部门主管”,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人才引擎”。
结语: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南方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以科学突破引领创新和研究型人才培养,而晋中信息学院作为新型应用型大学的代表,通过办学模式创新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应用型样本”。
数字经济时代,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可能。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创业主体多元化呼唤更多的“全能型人才”。选择晋中信息学院,就是选择一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全面培养为核心”的新型大学。前沿的课程、温暖的书院、跨界的培养、包容的土壤,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最大化成长”,得到“专业能力、商业思维、人文素养”的三重提升。
迈出信院之日,就是以全新姿态迎接挑战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