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山西省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求职,学校于10月18日-19日、25日-26日分两阶段有序启动2025年山西省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万人计划”宏志助航项目培训班。本次培训依托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聚焦求职全流程核心能力,邀请多位就业指导专家量身定制课程,覆盖8大主题模块,为毕业生搭建起系统、专业的就业赋能平台,尽显应用型高校服务学生生涯发展的特色优势。
第一阶段:锚定方向,筑牢求职“基本功”
10月18日上午,田蒙燕老师以《求职分析与优势识别》为主题,带领学生开展“自我竞争力画像”实操训练。课程结合学生专业背景与实践经历,引导其梳理技能与性格特质的匹配度,精准定位“自身优势与岗位需求的契合点”,有效破解毕业生“求职定位模糊”的普遍难题,助力学生跳出“盲目投简历”误区,建立“优势匹配”的岗位筛选思维。



当日下午,田力雄老师的《就业信息搜集与管理》课程直击“信息差”痛点,从招聘渠道分类、信息筛选逻辑、高效管理工具等维度系统授课,帮助学生搭建个性化信息管理体系,避免“错过关键招聘节点”“信息杂乱无章”等问题,提升求职信息获取效率。


10月19日课程进一步深化求职规划,上午张建英老师的《探索求职方向与决策》,结合当下行业发展趋势与学生职业兴趣,通过“职业决策平衡单”“生涯幻游”等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在“兴趣、能力、价值”三者间找到最优平衡点,理性选择适配的求职赛道。


下午李霖老师的《简历、自荐信撰写》课程聚焦求职材料“定制化”痛点,从“岗位JD拆解技巧”“经历STAR法则表述”“简历排版逻辑”等细节入手,结合“现场修改案例”“优秀简历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针对岗位优化材料”的核心方法,打破“一份简历投遍所有岗位”的低效困境。不少学生课后反馈:“原来简历不是‘经历堆砌’,而是‘岗位匹配度的精准呈现’,这堂课程让我的求职材料更有针对性了。”

第二阶段:精准破局,攻克求职“关键关”
10月25日上午,张瑞颖老师的《心态调节与行动促进》课程,针对毕业生求职中的焦虑、自我怀疑等负面情绪,通过“压力疏导训练”“小目标拆解法”等内容,引导学生建立“理性复盘、正向激励”的求职心态,同时将“焦虑情绪”转化为“分阶段行动清单”,实现“心态与行动双向促进”,为求职过程注入积极动力。


当日下午,武若溪老师的《建立求职网络》课程立足“资源链接”,从“校内导师资源对接”“校友职场人脉拓展”“社交平台求职技巧”等方面,教授学生构建多元化求职网络,为获取内推机会、行业一手信息搭建有效渠道,强化学生主动获取资源的能力。

10月26日的课程聚焦求职收尾环节,上午董蓉老师的《个体面试与表达能力提升》,通过“面试常见问题分类解析”“结构化表达训练”“模拟面试复盘”等内容,帮助学生提升面试中的逻辑思维与沟通感染力。

下午秦焕朝老师的《求职计划制定与进程管理》则引导学生制定“短期投递计划”“长期能力提升计划”,并通过“进程跟踪表”实现求职全流程的动态调整,确保求职行动的系统性与高效性,避免“盲目行动、缺乏规划”的问题。


赋能生涯发展:彰显应用型高校就业护航担当
作为晋中信息学院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本次“宏志助航”培训以“全流程覆盖、专业化授课、实操性导向”为特色,不仅为毕业生搭建起完整的求职能力体系,更是“生涯思维的建立”:它帮助学生从“被动求职”转向“主动规划”,从“盲目投递”转向“精准匹配”,从“依赖机会”转向“构建自身竞争力”。而这背后,是我校始终将“学生生涯发展”作为育人核心目标的体现——学院不仅传授知识,更立足学生长远发展,通过系统化的就业指导、多元化的资源支持,为毕业生的职场起点注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精准化、个性化、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应用型高校优势,为更多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赋能支持,助力学生在生涯赛道上稳步前行,以实际行动彰显应用型高校的育人担当与社会责任。
供稿:招生与就业指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