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不再仅限于固定的教室,课桌上不再是高高垒起的课本,学习内容不再是单一重复的专业知识,取而代之的是新颖的授课模式和自由的讨论风格,使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对今后四年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这就是今年我院为2015级新生开设的新生体验课。该课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以引导新生尽快了解大学适应大学生活为主旨,老师们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方式,而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带领新生们体验大学生活,快速融入到新的学习环境中。
白燕萍老师在讲授《阳光心态健康心理之新生适应与发展》这门课时,将学生分为21个小组,让同学们通过互加微信群,连环介绍等环节进行互动,并带领同学们走出课堂,环游校园一周拍摄合照,即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同时使他们从互动中充分了解自己,从“生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三方面详细剖析自己,并根据这些制定四年的个人发展计划,用“给四年后的自己写信”的创新方式激励学生成长。课程中,白老师全情投入的讲课方式和别出心裁的授课模式,激发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全部课程结束时,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不舍离开。

由院团委谢承红老师主讲的《聚变时代下的教育创新——完满之路》运用前沿的观点、详实的案例和真实的数据充分诠释了我院实施的“完满教育”理念,记者在现场看到,该课程聘请了6位助教,他们都是在完满教育各领域十分优秀的大四学生。课程中,在经过简短的理论讲解后,助教们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现身说法,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
第一堂课结束后,谢老师将240个学生分为5个班级,每个班级划分为4个小组,并为大家布置了新颖的课后作业,要求大家“动动脑、动动手、动动嘴”。在第二次课程中,每个小组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出最优作品,并上台展示。对于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同学们来说,在这门体验课上,经历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小组互动、第一次写策划、第一次上台演讲,但就是这些无数个第一次开启了色彩斑斓的大学生活。正如课程中所讲到的那样,经历了这些后,同学们在未来的完满之路上将自觉的坚持一个“变”字、坚持一个“乐”字、坚持一个“恒”字、坚持一个“悟”字,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刘正国老师承担的《走进信院最牛音乐剧组》这一课程主要通过基本介绍、演员分享、现场观剧、感受撰写等环节,使2015级的新同学以最迅速、最直接、最深刻的方式感受到了音乐剧的魅力。从同学们反馈的心得感受来看,这一部信院最受欢迎的音乐剧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这一剧组给予较高评价。这为学院完满教育艺术实践板块工作的陆续开展,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和关注者,我们有理由相信,音乐剧将逐步成为信息学院学生表达生活、洞察世态、感悟人生的主流艺术实践平台。
由团委负责社团活动的指导老师郭进带领学生们走进“你所不知道的大学社团”。郭老师幽默诙谐的讲课风格,结合社团互动体验,给大家带来了与以往观念不一样的社团活动,每一个社团背后的精彩故事和大家分享。大家可以穿上轮滑鞋和极速轮滑社一竞高低,可以在长桌木椅上与茶语茶韵社切磋茶艺,可以和星启舞社打着节拍去跳动感街舞。大家融入其中,让新生体验了一把社团的别样精彩。

由院团委李泊萱老师主讲的《大公益时代背景下实体公益与网络公益》运用生动的例子,有趣的辩论和精彩的互动充分展现了大公益时代背景下各种公益模式的迅速发展,阐述了我院实施“完满教育”公益服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课程中,李老师先通过自己丰富多彩的志愿者生涯再结合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的实体公益体系,为各位新生展现了别样的大学生涯,课堂现场气氛热烈。之后,李老师通过介绍以中国扶贫基金会和腾讯公益合作的筹款平台为为代表的网络公益模式,让各位同学充分了解到了新时代下网络公益带给大家的方便。

第二节课中,李老师邀请了信院第二届辩论赛中取得第一的队伍同大家互动,设置了“文明社会中实体公益与网络公益孰重孰轻”的辩题,通过精彩的互动,激烈的辩论,鼓励每位同学展现自己,让两种公益体系的各自的优点深入人心。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同学来说,课堂之外参加适当的公益活动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这届新生体验课给各位同学打开了一个充满爱的大门,大公益时代背景下人人皆可公益,在经过这次课,每个新生都将经过了公益理念的洗礼,将志愿者的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不断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走进信院的体验课堂,你会发现,每位同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师生其乐融融。新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汲取着知识、增添着智慧、锻炼着能力。为期两周的新生体验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新生们却带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期许快乐地启程了。(教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