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传真】张宏霞:苦干实干拼命干,带领乡亲脱贫奔小康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05-07 00:00:00 点击:

【校友传真】张宏霞:苦干实干拼命干,带领乡亲脱贫奔小康

活动现场,校友张宏霞在发言。河北团省委供图

5月4日,共青团河北省委召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团青建功”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主题团日活动,会上多位优秀青年分享了扎根基层的动人事迹。在脱贫攻坚路上,他们昂首向前,在为群众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我院校友张宏霞分享了她的“青春故事”,赢得了阵阵掌声。

张宏霞今年30周岁,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英语和土地资源管理双学位。七年前,23岁的她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了张家口宣化区王家湾乡闫家村,开始了她的村官之路。

“贫困并非不可战胜!”张宏霞是一名来自张家口宣化区的80后乡镇干部,兼任乡镇团委书记、闫家村联合党支部书记。

七年前,大学毕业的她刚到王家湾乡闫家村时,6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绕了200多道弯。在这个只有30来户、100来口人的小山村里,乡亲们住的是土房子,种地完全“靠天收”,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这种现状深深地刺痛了张宏霞,她决心用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神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

2012年,乡亲们选举她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大家的信任更加坚定了她为乡亲们服务的决心。跑资金、争项目,在她的努力下,村里新建了混凝土蓄水池,改造了自来水管道,修通了3000米水泥路,长期困扰村民的吃水难、行路难问题解决了。

在村里工作时间长了,张宏霞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她开始在帮助村民增收上动脑筋。

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她决定引进适合生态养殖、抗病能力强,肉蛋营养价值高的非洲雁养殖项目,但开了3次村民代表会才勉强有9户人家说试试,可后来又都反悔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张宏霞瞒着家人,向同学、朋友借来2万元,买下了800只雁雏,决定先做给乡亲们看。没有场地,就借了一间不足10平米的旧屋自己改造;没有劳力,就自己扎雁笼、清雁粪、拌饲料……

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两年后,张宏霞带头建起了非洲雁养殖示范基地,成立了公司,办起了合作社,闫家村入股村民年均增收2000元。之后,又扩建了林下生态养殖园,成为闫家村所在的王家湾乡的重点扶贫项目。如今,这个项目每年为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4.8万元。

“这是动力更是压力,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我都不敢忘记当初决定扎根乡村的初衷!”张宏霞说。

稿件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