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与展望Ⅲ:十年情缘 我与母校共成长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11-06 00:00:00 点击:

编者的话:10年前,他们作为新校区的第一批学生,带着对大学的无限憧憬来到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他们在这片新生沃土上,生活、学习、奋发。考取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扎根母校,并赋予了自己全新的身份:教师。他们与信院,从初识到亲切,从当初的略显荒芜再到如今的郁郁葱葱。从汲取到输出,从学习到育人,他们与信院的故事横跨了几乎全部的青春时光,现在跟随今天的主人公:闫帅、张强、付越、宗显聪、孟繁雄,听听他们与信院的10年。

心中有阳光 脚下有力量——我与信院相爱的十年

因为你来过,因为我爱过。你伴我十年,我念你余生。

——题记

十年前,我来到学院路8号,成为新校区第一批学生(原经济与管理系国贸106班学生闫帅)。那时的信院,只有5、6号教学楼、1、3、5号宿舍楼和一个食堂。三年前,我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成为一名思政辅导员。2020年,我们的故事刚好十年,您陪伴了我的成长,我也有幸见证了你的发展。

守望自己

我和信院一起从零开始——没有学长学姐,老师们也怀揣着崭新的期待。我成为教务处学生助理、协助老师成立招生志愿者协会、同小伙伴们在摸索中构建学生会。我曾作为学生代表在首届高校-高中校长论坛上做题为《我的大学》的发言;被选为首批赴美短期交流的三名学生之一并由学院出资在美国爱达荷州爱达荷大学进行访问学习;获得“董事长奖学金”、“山西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守望着最初的四年,校园里慢慢多了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足球场;新一届的学弟学妹来来往往,创造属于他们的故事;我也慢慢地在我的行囊里装满了故事和收获。

回眸与展望Ⅲ:十年情缘 我与母校共成长

守望羁绊

2014年,毕业前我收到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奔向了崭新的征程。新学校的风景更美了,我也遇见了许许多多有趣的灵魂。但在无数个自习结束的深夜里,在闪烁的星空下,在书香鸟语里,我会更加禁不住想念乌马河边那所精彩的大学以及那里正在鲜活着的人和事。

“不如我们发起成立校友会吧!”有一天,我和张波、孟繁雄同学聊天的时候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作为新校区第一届毕业生的我们像是离开家出去打拼的游子一般,更加渴求家的温暖。总会、各地市分会,我们又慢慢聚到了一起。2015年,在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校友会成立大会上,我作为学生代表跟大家一起分享“回家”的故事;2016年,受招办委托,研二在读的我代表学校参加贵州省高考咨询会。

守望着母校的羁绊,迎接了2015、2016届毕业生,我走出了更远更高,也看到了信息学院在短暂的六年里产生的巨大飞跃,故事从未在毕业的那一刻停止,反而它更加与我一同精彩。

回眸与展望Ⅲ:十年情缘 我与母校共成长

守望荣耀

2017年,研究生毕业的我恰逢母校招聘,有个声音一直在心底对我说:“走吧,回到最初的起点亲自接续这精彩的故事。投简历、面试后,我幸运通过选拔重新回到母校的怀抱。

再遇见,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理念,相比我经历的更加成熟,构建了独树一帜的发展愿景、育人路径和学生成长平台。我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公益之路,历时86天的公益行走,我们为贫困地区小学捐赠了200米的塑胶跑道,并获中国扶贫基金会阳光跑道项目“优秀组织单位”。2018年,作为第18届平遥国际摄影展的协办单位,我第二年带队带领100余名志愿者助力摄影展十八岁生日,被艺术总监张国田老师评价为:“18年来最好的一批志愿者”。2019年,我获得完满教育年度“先进个人(一等奖)”。2020年,有幸参与学校的转设接待工作——为省教育厅领导做参观引导员,已经记不清为家长、访客、领导以及我可爱的131名同学讲述了多少次信息学院的故事。

守望着长长短短的故事,我每在这里多生活一天,便愈加与母校感同身受,每一份激励、荣誉都是让我欣喜若狂的催化剂。

回眸与展望Ⅲ:十年情缘 我与母校共成长

守望未来

如果说,我的一生是一本原创的书籍,再停下脚步回望的时候,才发现在已完结的部分里,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与信息学院有关的故事。十年前,我在信院摸索中寻找自己的未来之路。十年后,我在信院陪伴更多心怀梦想的学生破茧成蝶。这正是这所学校的魅力所在,让我们在不断探索中突破新生。

我们都不能想象未来会发生什么,就像我们无法想象10年前乌马河畔的小小学院会变成如今这样闪光的存在。但这一次,我和母校可以一起期待,以成长的名义,以陪伴的名义,以未来的名义,以我的名义。

十年光阴 无限韶华映遥途

兜兜转转,从初识农大信息学院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光阴了。我是信息学院新校区建校的第一批学生(原农业与生命科学系农业资源与环境101班学生张强)。从刚进入校园的青涩懵懂,到现在的自食其力,努力生活。十年,有欢乐,也有孤独,但最珍贵的算是成长吧。我人生最具热情的大学时光是在信息学院度过的。还记得那时刚进入大学校园,一切都是那样陌生。新校区刚刚开始建设,来的第一天,学校只有两栋教学楼,三栋宿舍楼,其他的还正在建设当中,有的地方甚至说还是一篇荒芜也不为过。学校里当时只有一间超市,需要的物资,每天上午不买的话,下午基本就买不到东西了,这不禁成为我们校友之间谈论时的笑点。建校之初确实比较艰苦,学校的各项设施和制度都还在制定当中。娱乐设施匮乏,一度让大家觉得大学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但是这样艰苦的条件却产生了大家意象不到的效应,那就是学习氛围的建立。大家并没有因为学校各项设施的不健全而影响自己的学业,反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学习和能力培养上。没有自习室,大家就找不上课的空教室。大家的学习热情甚至还超过了紧张的高中。我们这一届考上研究生的人很多,大家的辛苦都没有白费,我也有幸是其中的一员,现在想想,真的很感谢当时努力的自己。

回眸与展望Ⅲ:十年情缘 我与母校共成长

大学四年,我们学习了四年,学校也建设了四年,我们毕业时,信息学院新校区各项设施已经完备,学校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们也目睹了学校点点滴滴的建立。毕业时,我高兴的和信息学院挥手告别,想着我们的缘分可能渐行渐远。可命运就是如此的不可琢磨。硕士毕业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信息学院的招聘信息,让我有了回到学校工作的机会。我现在是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学秘书,缘分又将我和学校连在了一起。现在的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已经是山西省最优秀的独立院校之一,有着先进完备的教学设施,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学习氛围,优秀的学生,已然完成了破茧成蝶的蜕变,我相信,在我们全校师生共同的努力下,信息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美好。

十年陪伴 星河斗转爱不变

付越,原环境科学与食品工程系食品101班,现为学校双体系卓越人才教育基地教学秘书,她对母校的眷恋不是文字的堆叠,不是隽永的修辞,而是一首精致的诗歌。付老师,为它取名《时间之间》。时间之间,斗转星移,变化之间,唯爱不变!

回眸与展望Ⅲ:十年情缘 我与母校共成长

时间之间

当我们站在时间之间

忽然之间

多么希望这一刻可以永远

忽然之间

春去秋来又一年深秋树叶飘散

忽然之间

就过了十年 我的十年

我与信院

我们的十年

上课铃声响起

一万只太阳的光辉

映照着金色的月亮

景观大道旁树荫还不足以铺满整个路面

踌躇满志 教室书声朗朗

还记得 那时我们的学校正在建设

可陪伴让一切都变的那么温暖美好

相约一起走进教室

一起飞奔到食堂吃饭

还有一起聊过的人生理想

朝气蓬勃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完满教育锻炼出更全面的综合素质

团队协作 机智应变

激情无限 活力四射

我们比肩前行

双体的日子 春光灿烂

那天

我有了同桌

部门同事为了项目一起努力的画面历历在目

职场老师悉心教导

技术老师谆谆教诲

精技术 有经验 明职场

我的未来 不在迷茫

有底气 有信心 有力量

有方向

四年后有幸留下

同你继续成长

在我热爱的地方

身份转变

不变的是对你的爱

那年 背上行囊 来到信院 十八岁的少年

如今 往来穿梭 我在信院 二十八岁的青年

从懵懂青涩到岁月如歌

我们一起走过风雨春秋

我随着你成长 陪你见证

多少优秀学子奔赴自己的前程

似锦

看天地光影 看星辰奥秘

我们之间有太多依恋

就像这夜空

如此绚烂

回眸与展望Ⅲ:十年情缘 我与母校共成长

十年蜕变 以梦为马驻流年

宗显聪,原信息与技术工程系机制101班,在校期间曾任系学生会主席、班长,现任智能工程学院实验员。如今的宗显聪老师和母校还都正年轻,他们也彼此约定,信院和自己都要成长的更快,更强,更优秀。

在这个五谷丰登,秋高气爽的季节,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新校区迎来了她的第一个十年。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少年人不负韶华,十年栉风沐雨,铸造的是一个如火如荼的校园。

翻开相册,定格的画面中,我们曾经如此充实快乐。2010年九月我踏入了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第一眼看到校园环境,心里落差很大,因为和想象中的校园环境确实相差太多,最后我带着几分失望和期望进入了我的大学生活。

回眸与展望Ⅲ:十年情缘 我与母校共成长

十年风雨沧桑,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全体师生用青春热血记录着学院每一分每一毫的辉煌和改变,薪火相传,学校在不断建设和发展,在许多人生中留下了炫丽的一笔。回首过去,信院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辛勤的汗水,展望未来,信院的优秀学子都站在各自的舞台展演自己的辉煌人生。

教学质量的先进与优越是她一直刻苦坚持的使命,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对校舍不断建设与完善是她对学生生活质量,学习愉悦的保障与支持。从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组建到全员书院制教学的转变,是她对学生课余爱好的支持与鼓励,更是她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肯定和进一步的培养。从曾经的“普通民办本科高校”到现在的“全国十大独立院校″,荣耀与辉煌不断为他带上光荣的冠冕。即便如此,她依旧脚踏实地,诚实办学,为祖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完满人,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优秀学子。

十年来,老师们无私奉献,俯首甘为孺子牛,学生们认真严谨,投心学习立志成才。十年来,信院奋发向上,傲然前行,在每一个四季都展现出一个美好平和的校园。十年来信院仍是一个年轻的灵魂,拥有进发的活力和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信院必将变得强大,变得优秀。

十年后的今天,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已经蜕变成一所无论是从校园环境还是软硬件教学条件,均为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大学,我作为信院的学子,为今天强大信院骄傲自豪。愿美丽的信院越办越好。

十年重见 依旧秀色照清眸

孟繁雄,原人文科学与管理系行政管理102班,在校期间曾任系学生会主席、班级学习委员,现为学校淬炼商学院辅导员。

韶光流转,风雨兼程;栉风沐雨,光华璀璨。母校入驻太谷新校区十周年,是晋商故里蕴含的信义文化与信息产业商学院的深度融合,是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办学理念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相得益彰。作为完满教育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见证者,心怀对信息学院的执着与热爱,从学生到辅导员,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陪伴与牵念。

回眸与展望Ⅲ:十年情缘 我与母校共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信院大气恢宏的校园建筑,四季轮换的美丽风景,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背影孜孜不倦,操场上活力迸发的学子气质昂扬,这一切在脑海中深深镌刻,也时常在梦里不经意的浮现。弦歌不辍,酌水知源。在这里的数千个日夜,洋溢了我的喜怒哀乐,承载了我的成败得失,蓦然回首,信息学院已成为我生命中的归宿和情感的寄托。

成为一名信院人,我倍感荣幸。“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指引人生修行;“乐教,乐学,创造,创业”激发工作激情;“辅导员是一份良心活”勉励履职尽责。仰望星空,我将敏而好学,着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脚踏实地,我将坚守岗位,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弹指一挥,青春如歌,踏浪冲潮十载华章;用心耕耘,求索进取,春华秋实桃李满园。“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时代潮头,信院人团结一心,同呼吸、共命运,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必将在乌马河畔奏响属于信息学院的雄伟赞歌!衷心祝福我的母校兴盛辉煌!

回眸与展望Ⅲ:十年情缘 我与母校共成长

过往不纠,当下不负,方能未来可期。一届又一届的信院人,继往开来,砥砺奋进,接续传承,正在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气神,谋求民办高等教育更长远、更宏伟的发展新篇。

致敬每一名信院人,因你们的存在,信息学院才会蜕变为如今这闪光的存在!

(撰稿:郭嘉伟、孙可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