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青年有话说】校媒人到百万+的新闻媒体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11-26 00:00:00 点击:

闫琪,淬炼商学院2018届会计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南京西西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任运营副总一职。

【就业创业·青年有话说】校媒人到百万+的新闻媒体人

南京西西里文化传媒是国内知名MCN机构,领先的新媒体IP孵化平台,拥有强大的IP孵化能力、短视频内容创作能力和完善的商业化运作体系,旗下公众号、短视频IP累计关注用户数超2亿,累计服务品牌超1000家。公司以“给更多人带来温暖和力量”为使命,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内容生产平台,提供宣传、导流的一站式全案营销服务,助力品牌实现品效合一,完成IP的孵化和创意内容的生产运营,通过短视频、公众号等方式,在各个生活细分领域传递并引领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兴趣+爱好+平台=特长

2014年刚刚入学的我被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模式深深震撼,在学校学生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独特的育人模式可以让我们从参加者、观摩者、组织者、策划者一步步完成自我蜕变,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对我们的思维方式进行锻炼,从而使我可以有更多样的选择、更丰富的可能性。而我正是在入学的一门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深受启发,在大一就开始进行自己的规划,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参考,我的目标很明确,选择一个和文字创作编辑相关的社团或者学生会。

学校有一个区别于社团和学生会的组织——新媒体联盟,我报名并经过一系列笔试面试成功加入团队。当时团队也是由百度贴吧逐渐转型到微信公众号,在自媒体“遍地花开”的时代,校园媒体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也迎来了一个“春天”。我加入我们学校的新媒体区别于其它校媒,我们不仅仅是报道学校新闻,也会去写大学生的情感共鸣,生活经验参考,和新的解读视角。

那段时间每天除了日常课程就待在团队,身影穿梭于学校的各个会议、各场活动、各场访谈中,从中汲取营养,将别人的故事和想法,传达给更多人。我也会留心生活当中的各种素材,在采访过程中会随时在手机里记录新想到的选题。每一天都想着如何跟读者进行连结,如何给读者提供更优质的内容。作为内容生产者,挖空心思去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是新媒体人的生活常态。每天努力创作,经过两年的积淀,发布稿子的阅读数据从均值1w做到了5w,发布的文章也多次登上全国校媒的榜单。两年间,学校的平台给予了我最大的发挥空间、成长空间,我从一个只是对文字有单纯兴趣的小女生,成长为了一名在全国高校校媒间小有名气的“校媒人”。

【就业创业·青年有话说】校媒人到百万+的新闻媒体人

特长+坚持+规划=职业

在2016年的年初,我开始走出校园认识同行去兼职撰写稿件,发布的第一篇《我还在努力,你千万不要喜欢其他人》就收获了八百多万的阅读量,也登上了微博的热搜榜,因此也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后,越来越多的公众号作者开始联系我,我也喜欢把我们学校的商科故事、完满故事、通识故事通过文章写给别人去阅读,让越来越多的人去主动认识、了解、喜欢我的学校,而我自己也创办了自己的账号,拥有3w粉丝。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很幸运。所以把一件事做好,不是拼苦力,也不能只靠运气,它一定是天时地利人和,但前提一定是:你要足够热爱这件事。2018年毕业之后,带着在学校校媒人及兼职积攒的经验成功入职南京西西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工作到现在已有三年半的时间。

职业+担当+拼搏=成功

记得在疫情期初,公众号的资讯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很大程度上其实可以起到在舆论上引导大众、传递知识的作用。作为自媒体能力有限,虽然无法奔赴新闻一线,但仍能用一篇篇的文字,记录下每天悲欢离合交替的人间真实。在大家都陷入恐慌时,我毅然从团队中站出来,承担起了新闻一线的撰稿人。而支撑我的就来自在学校所经历的无数个风雨无阻的夜晚、一场场大型活动、一次次重要会议中练就的那份担当与胆魄。在疫情期间我给撰稿团队提了两点要求:帮忙不添乱、理性建设性。就这样,团队快速调整了“作战”策略,连续创造出与疫情相关的百万+爆文。

同样今年山西暴雨,我们公司也积极关注,《我不敢看山西人的朋友圈》一文,产生了500多万阅读量 、50万的分享 ,在山西人的朋友圈刷屏了,同时也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募捐到了一定的物资。从未想过这份工作会和家乡产生联系,更未想到会帮助到家乡人民且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热爱这个行业的原因,和我们公司的初衷一样:产生正能量温暖人的内容。

正是因为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勇于担当、勇于拼搏,我被公司的领导与同事所认可担任公司运营副总监一职。回顾毕业3年多的经历,我由衷地感谢信息学院,母校对我可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大学,因为她不仅赋予了我专业领域的平台与锻炼,更是拓宽了我的眼界、改变了我的思维、改变了我的价值观。让我在毕业从事工作后,避免成为一个工作的机器,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思维更加发散的个体,在做新闻媒体研究时思考也更全面一些。

所以我感谢母校所传递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模式,使我在职业媒体人的道路上,一直秉承着先成人再成功的精神。无论我去哪里,做什么工作,生命里早已印刻了母校的烙印。

最后,祝愿母校永远辉煌、桃李芬芳溢四海。

常怀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淬炼商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