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曾利娟教授指导我校通识板块课程思政建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04-22 00:00:00 点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进一步推进通识课程思政建设、强化通识课育人导向,我校通识板块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河南省教学名师、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曾利娟教授于4月20日下午云端做客我校,面向通识板块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会。培训会由远景学院副院长高洁老师主持,远景学院、通识教学部全体教师参加。

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曾利娟教授指导我校通识板块课程思政建设

思政之道:课程思政需要教师用心用情去设计

曾教授首先介绍了课程思政设计的理念。她指出,要达到“育人功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目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人文素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让学生“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曾利娟教授指导我校通识板块课程思政建设

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面,曾教授以航天为主题进行了具体展示。曾教授首先从航天延伸至科技,具体以神舟十三号、太空授课等新闻热点进行了民族自豪感课程思政主题设计;接着又从神话故事、诗词和传统故事中围绕航空航天进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精神的课程思政主题的挖掘;最后以话语权作为切入点,从航空器的命名(嫦娥号、天宫号等)展现了奋发图强的中国在世界科技与文化领域的自信,充分的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曾教授强调,教师想做好课程思政,功夫要放在平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教师就要主动收集相关的素材,比如一些图片、音频和视频,积累更多的课程思政的案例。另外,在课程思政中还要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同学们亲自参与到课程思政实践中,形成具体的课程思政成果。

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曾利娟教授指导我校通识板块课程思政建设

案例分享:备战课程思政类大赛及项目申报有章可循

随后,曾教授将自己基于国家级精品课程“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申报书以及“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课程思政示范案例,通过屏幕共享的方式、毫无保留的与老师们分享撰写课程思政类申报书的技巧与原则。她提到,申报书首先要关注选题,要选有特点、有特色的课程,而同一课程的单元选择也很重要,要善于选择能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主题。第二,团队建设,注重课程团队职称结构、学科结构的多样性。第三,课程内容设计,教师要用心深入挖掘每一章节的思政元素、思政融入点和映射点。第四,教学成效展示,要特别注重用客观的数据、用直观的获奖证书来印证。

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曾利娟教授指导我校通识板块课程思政建设

曾教授以她指导远景学院刘婷婷老师参加山西省课程思政大赛并最终斩获二等奖的过程为例,结合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从课程设计、课程内容、PPT制作等方面向老师们详细介绍了应用型本科大学通识课程如何做有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的课程思政设计。

见贤思齐:老师们纷纷向曾教授请教

曾教授培训的尾声是自由交流阶段,老师们纷纷向曾教授请教提问。远景学院赵晨倩老师和刘婷婷老师、通识教学部张素英老师和张晶晶老师分别就自己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问题向曾教授请教,曾教授一一作了详细的回答与讲解。

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曾利娟教授指导我校通识板块课程思政建设

参会教师们纷纷表示曾教授的讲座让大家获益匪浅。曾教授的培训为大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具体指导和专业示范,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广度与思维的深度,有助于进一步帮助教师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拓宽课程思政的建设视野,提供课程育人的新思路。

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曾利娟教授指导我校通识板块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是我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通识板块将不断加快课程思政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守好课程建设“主战场”、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多部门协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通识教学部、远景学院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