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校园,没有太阳的时候总是灰蒙蒙的,眼看着天色一点点变暗,校园里的下课铃声也响起来了。教学楼外、食堂里、操场上和校园各处的同学们还在讨论着明天的考试还没复习完、今天的晚饭要吃什么……却不知疫情已经出现在了我们身边。
11月22日17:00,学校接到太谷区疾控中心信息,我校在11月22日全员核酸检测混采中出现一管异常,经复检后确认,教职员工及第三方人员的初筛1管“10混1”样本呈阳性。
我们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党委书记、校长及有关校领导第一时间做部署、出方案,疫情防控各工作专班、在校各部门负责人快速反应、高效运转,14个工作专班从数据摸排、教学安排、后勤保障、人员管理、舆情监控、防疫宣传、校园监测等方面立即开展应急处置,按照网格化管理,启动教职工志愿者预备队开展各项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晋中市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为摸清密接人员,配合做好转运和隔离工作,流调溯源专班成员通宵开展流调溯源工作,通过查看监控、师生主动报备等方式,对与混检异常人员相关的所有人员进行了摸排筛查,并连夜分析研判,最终确定集中监测人员范围及管控措施,在最快时间内阻断疫情传播渠道,控制疫情蔓延。

面对紧迫的情况,教工志愿者们按下内心的紧张,提高警惕,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在疫情发生前由双院(学院、书院)牵头建立的信院教工志愿者微网格机制,以学生居住书院社区为依托,进行网格化划片分区,各二级学院匹配负责人对接各书院网格长,形成覆盖全校19栋宿舍的八大教工志愿者网格。校领导率先垂范,一对一责任包联到各书院网格;各部门主动参与,315名在校教职工在疫情发生的这一刻全员化身志愿者。
在微网格的精细分工匹配中,畅通疫情期间学生日常生活保障及信息对接渠道。
在疫情发生的24小时之内,我校教工志愿者微网格已顺利有序完成所有网格共计18121名在校学生3次无聚集配餐、送餐,1次零交叉全员核酸检测,以及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的干预处理。
疫情就是命令 行动方显担当


由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组成的疫情防疫物资保障专班立即启动物资保障应急预案和应急配送机制,按照预先准备的处置方案流程,紧急补充采购一次性医用口罩、N95口罩、防护服、一次性餐具等疫情防控保障物资,23日凌晨4:00阶段性完成全部物资保障工作任务。自20日以来,资产管理处和财务处联络供应商补充防疫物资,保障学校疫情防控物资的资金支持,三天三夜,部门全部人员迎难而上,通力合作,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面对疫情,大家都拧成一股绳儿,劲儿往一处使。人手不够、工作量大,要保证供应,就只能从自己的休息时间去挤。



因疫情集中健康监测,蔬菜、米面、馒头等物资供应链不畅,部分供货商货品无法出库,为保证师生正常用餐,食堂物资保障专班迅速行动,学校食堂负责人联络太谷区教育局高校物资保障组,对接中央厨房保障供货,确保物资充足、供应有序。与此同时,联络祁县等周边市县,紧急调拨一批牛奶、太谷饼等速食物资。全体食堂工作人员连夜开会,抽调特色窗口,分为8个小组,对应8个网格,同步进行,形成炒菜、打包、分装的一条龙服务链。
23日凌晨四点起,在校的食堂工作人员全部投入全校近2万名师生员工的紧张备餐工作中。学校按下暂停键,但食堂却好像启动了加速器,40余个小时不休息、连轴转,用自己超负荷的运动,保障着特殊时期全体师生的生活所需。为了全校师生能够吃上饭,能够吃好饭,此时此刻的他们,仍在持续备餐中……




23日上午9时许,30组核酸检测组到校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检测过程中,教工志愿者及学生志愿者提醒所有同学确保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核酸结束后迅速返回宿舍。对于身体不便的同学,学校安排核酸检测人员上门检测,确保无遗漏,全覆盖。截至23日中午12:30,全体在校师生(含第三方人员)共计18636名人员完成核酸检测。



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学校安排后勤部门做好有关公共区域和重点部位环境消杀,各单位落实好本单位内环境消杀。23日上午11时许,北城区消杀专班领导组织晋中市太谷区蓝天救援队来学校消杀。医务室、食堂、教室、宿舍……他们的足迹遍布校园,他们用“武器”维护校园安全,用生命守护生命。
抗“疫”进行时 关心关怀不停止


疫情发生后的两个小时,双院(学院、书院)牵头建立的信院教工志愿者微网格机制已经成型,教工志愿者们纷纷加入网格群,听指挥、行动快。充分调动学院、书院力量,迅速组建楼层群,发布通知,紧急开会,专人专岗,通力合作完成每日核酸检测及配餐工作。

22日晚,疫情来得突然,正处晚饭时间,很多同学没来得及用餐,为解决学生用餐问题,23日凌晨1:00,物资保障专班紧急联系供货商,调配物资,凌晨3:00,新增防疫物资到校,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校内外的人员物理接触,卸货运货的任务全部由教工志愿者们完成,辅导员、书院发展导师、异科导师、教师,他们顶着寒风把一箱箱物资配送到每一栋宿舍楼。“时间紧、任务重,这都是我们该做的”“虽然食堂人手有限,我们还是尽量要让同学们吃上每一顿饭。希望学生们能够体谅,也希望学生们相信学校,一定能让大家吃好饭。”

为确保师生用餐,校领导们一刻也不敢松懈,多次来到食堂查看配餐情况

淬炼·国际商学院辅导员李瑞花在得知自己的一名学生被送至学校隔离区后,第一时间和学生取得联系,与学校沟通后,为学生送去被褥和生活用品。从学生宿舍到隔离区的距离那么近却又那么远,提前打包好的被褥、一整箱的生活用品和零食,是来自李老师和舍友满满的关心与爱。“我也刚毕业不久,她还这么小,遇到这种事情肯定会慌乱和害怕,我在电话里一遍遍地告诉她不要害怕,老师一直都在,有什么问题随时告诉老师。”




23日早上,疫情发生后的第13个小时,一夜未眠,所有人都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食堂工作人员整夜备菜炒菜,只为同学们能在早上吃到一口热乎饭。六点开始,教职工志愿者们严阵以待,在书院集合,准备早上的送餐工作,确保每位同学能够按时吃饭。

“昨天一整天没有休息,卸蔬菜,运粮油米面,很多五六十岁的老同志也都在帮忙卸货。”
“蒸包子、做饼子、扯面条很费时间,一晚上手就没有停下来过,洗菜的阿姨手都泡得通红,我们只能是会什么做什么,尽量先给学生们吃上饭。”
“我们都是睡在学校的活动室里,把一米二的小床垫放在地上,虽然有点窄,但是不担心掉到地上去。学校领导经常来慰问我们,小困难小问题也在帮我们解决,目前来说都还能克服。”


疫情发生以来,学生的早午晚餐均由学校免费统一配送至宿舍楼,接下来的一日三餐也均是学校免费供应。8点,在网格负责人安排下第一批早餐装车完毕,从二食堂出发,陆续向各个宿舍楼驶去,各楼层送餐人员早已就位,接餐、分餐、送餐,一份份热乎乎的早餐很快送到了各个宿舍代表手中。为方便送餐,教职工志愿者们纷纷提出用自己的代步车送餐,一趟趟地往返于食堂和宿舍之间,多装一份,学生就能更快吃上饭。平常最爱干净的女老师此时也顾不上自己,手上、衣服上满是油渍,“优先保障学生用餐”“提高效率,保证速度,让学生们在饭点吃上饭”此时是他们共同的想法。
异科同心 把陪伴贯彻到底
疫情发生以来,异科导师们主动关心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微信、电话,他们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诉求,帮助解决学生困难。也积极教育引导学生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疫情防控、理性正确看待疫情、消除恐慌心理,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资产管理处科员兼全生异科导师张俊红老师,第一时间将调配防疫物资的过程,物资准备充足的图片发到微信群里,“让学生看到学校有实力、有效率,有能力保护他们的安全,让学生放心,安心。”

看到学校各处积极有序的防疫措施后,通识教学部毕芳荣老师写了一封暖心的慰问信给自己的学生们,字里行间满是挂念与叮嘱。学校快速有效的防控举措让她悬着的心放下了。她说:“宝贝们,我们不怕。我们有负责、认真、努力的老师们;宝贝们,我们不怕。我们有统筹全局,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的学校领导;宝贝们,听话,听指挥,不抱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她用文字给予学生们无限的力量。






全生异科导师张艺元老师和路艳珠老师也在接到消息后及时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为同学们排忧解惑,同学们表示我们不怕!我们相信学校,相信老师们。我们也想和站在抗疫一线大白一样,共克时艰,守卫我们共同的校园!病毒无情,信院有爱!
对学生们进行安慰与关心,稳定大家的情绪。用温柔亲切的话语安抚了学生们内心的不安,为学生拂去了心头的一丝阴霾。学生们也很体贴懂事,让老师们也保护好自己,做好防控措施。疫情当前,我们共克时艰。
竞技体育中心的李俊博老师说:“资源紧张,形势紧张。疫情期间,同学们还是要多一份理解与包容,一定要遵守防疫规定。”
“我来,我行,我送”,疫情发生后,教师队伍、学生队伍到处都是这样的声音。即使睡着了,辅导员手里的手机仍然紧紧握着;即使身处危险,学生们仍主动请缨,递上一张沉甸甸的《请战书》;即使疫情复杂,所有信院人依旧挺身而出成为光荣的志愿者。




每一份无惧都应该被感动,每一份付出都值得被铭记战胜疫情,我们每个人不能缺席,致敬每一位逆行者的无畏与付出,致敬每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你,愿疫情早日散去,“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期待我们的校园早日恢复正常!
撰稿:路艳珠
图片:各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