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推动我校应用型高校建设,全方位推进产教融合工作落地落实,9月11日下午,我校在行政楼三层2号会议室召开产教融合工作推进会。会议围绕上学期产教融合工作开展情况、本学期产教融合工作思路等方面展开。常务副校长胡继连、副校长苏琳、校长助理栗艳龄出席会议,科研与产教融合处、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实验实训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及各二级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参加会议。会议由校长助理栗艳龄主持。

会上,校长助理栗艳龄首先对学校2023年上半年产教融合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指出各二级学院自6月份产教融合启动以来通过认知实习、产学研合作、课程设计、顶岗实习、与企业联合成立实验室、去企业参访、派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和培训、学科竞赛及赛事合作等多种途径推进校企合作走深走实,持续探索产教融合工作。其次,传达了集团产教融合会议精神,指出产教融合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一流教学目标的有效举措,要求各二级学院要认真落实集团会议精神,结合学科专业差异性、师资队伍水平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建设方案,拓宽产教融合思路,加大产教融合力度,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切实服务专业发展。

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皇甫峰院长从校企合作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就产教融合工作做了经验分享。他表示,学院主要从课程建设、教师培训、横向课题、学科竞赛、实习就业等5个方面与企业进行合作。合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一般性的合作,包括假期学生顶岗实习;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并转化成校内实训项目,推荐学生实习就业。二是学生定制培养,例如通过与亚信科技的“4+6”模式,与诚迈科技的“2+2+2+2”模式等,切实提高学生实战能力,保证学生优质就业。
各二级学院院长结合各自学科专业情况,围绕产业学院建设经验,校企合作现状及下一步产教融合工作计划和思路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经济与管理学院赵欣院长谈到将依托现有经管类实验平台,以大数据产业学院建设为切入点,交流了合作重点,包括利用企业资源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引入企业导师开展校内实践培训,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等。

信息工程学院王龙院长分享了与中国电信共同建设信创产业学院的基础和想法,列举了校企合作主要方向和内容,包括学生跟岗跟练,定制班学生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企业所需课程,提高实践教学比例等。

智能工程学院傅建平院长对省级产业学院——智能专用车辆产业学院的建设情况做了简要总结,表示本学期将围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建设,与合作企业在新的学科专业领域拓展产教融合项目。

艺术传媒学院孙琪副院长重点交流了校政合作、校地合作情况,学院和文旅产业紧密结合,通过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实践环境,真实的毕业设计选题,建立导师制工作室和项目制工作室,让学生接触企业真实的需求和任务。下一步将通过课程实战化、案例项目化和作品产品化作为产教融合工作的推进目标。
淬炼商学院牛晋霞院长表示,本学年会依托前半年筹备的两个产业学院和近期筹备的冲突营销学院,通过引进企业导师、开发实战项目、编写实训指导书、指导课程建设、学科竞赛等方式,与企业开展深度融合。

食品与环境学院张海明院长阐明了未来学院发展的方向,拟升级改造开放式实验室,与山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康养学院建成健康管理与服务研究院,以教师互动、社团活动以及志愿服务为媒介开展健康管理及健康服务的相关活动。

商务英语学院李方池院长就目前产教融合工作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作了交流,指出已与山西省翻译协会和省教师培训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会进一步与其拓展合作内容,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和环境。
会议最后,胡校长对产教融合工作做指导。他阐述了几十年来国家产教融合政策的发展历程,产教融合的内涵和形式变化,强调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育人理念,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集团三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战略,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他希望各学院一是从实际出发,分析调研现有基础和条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不断深化和积累,不断提升质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和飞跃。二是要明确建设目标,集思广益,不断丰富产教融合内涵,拓宽产教融合外延,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间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合作模式,为校企合作注入新力量;三是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构建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的产教融合办学机制,真正实现协同共育,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本次产教融合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产教融合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学校将以集团产教融合会议精神为指导,持续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将产教融合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成为衡量学校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学校、学院和相关部门的联合推进,不断提升我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效。
(科研与产教融合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