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末我校启动“‘社牛’De开放麦”专项工作以来,青藤书院依托主题场景打造、自助互动点歌、故事分享表达等元素,激活师生对校园生活的艺术感知。新学期,步梯唱吧再次升级,以全新的春日配色层次感舞台、渐变色步梯为师生提供最亮眼的开麦现场。开学至今,持续16天32场的开放麦活动中先后有293位师生登上“社牛”舞台、256首歌曲精彩呈现、8000+观众共同见证“社牛er”轮番登台,也吸引校园内各类新角色挑战自我,实现突破。


破茧之声 当拒绝成为勇气的序章
每天2场、每场30分钟的开放麦,是青藤书院师生用温暖对抗怯懦的“战场”。面对摇头摆手的拒绝、涨红脸的“不要不要”,我们选择用更柔软的方式叩击心门。工作人员会轻声询问每一个脚步停留的人:“要不要试着选一首你最喜欢的?哪怕只是一两句的尝试。”;路过的老师驻足鼓励:“跑调也没关系,我的掌声永远比嘘声大!”;甚至有学生自发组成“托举小队”,用五音不全的大合唱帮破音的同学热心接唱。

淬炼·国际商学院的何晶晶同学便是被这样的温情“推”上步梯唱吧的。那个总躲在教室后排、说话轻得像羽毛的姑娘,第一次握话筒的手抖得连歌词投影都模糊;但当伴奏旋律响起,台下突然亮起的手机闪光灯如星河坠落,与她颤动的尾音相应,全场最动人的一刻就此诞生。“原来被注视时不一定是审判,也可以是拥抱”如今的她已能笑着调侃:“舞台像口香糖,黏上就戒不掉啦!”


不完美美学 跑调比闪躲更珍贵
这里没有修音滤镜,却有比百万调音师更珍贵的掌声。第一次指尖触碰麦克风、第一次双脚踏上步梯唱吧、第一次手机闪光灯照在身上……“超害怕、超紧张,全程盯屏幕、完全不敢看台下”是每一个小社恐转变的开端。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连峻垭同学至今记得第一次登台时,自己跑调的歌喉让前排同学笑到流泪,但善意的鼓励让她意识到,即使唱的不好,也会给别人带来快乐;大数据、信息工程学院的冯学海同学从两人合唱时的“人形立牌”,到独唱时故意把破音处唱成怒音,他悟出一个真理:“当你不怕搞砸,舞台就开始怕你了。”

那些被汗水浸湿的话筒、踩满脚印的台阶,都在诉说一个秘密:所谓“社牛”,不过是允许自己带着心跳声歌唱;就像春日里第一朵歪着脑袋开放的野花,虽说笨拙,却让整个山坡有了绽放的勇气。



4月狂想曲 让每个灵魂都有专属BGM
3月,春光为普通人亮起,打饭队列自动开启合唱模式,从打饭窗口到步梯唱吧只需一支麦克风的距离。草长莺飞的4月即将到来,“‘社牛’De开放麦”主办方将融入更多的主题元素,融入直播形式让更多窝在宿舍的同学们感受“社牛”现场的魅力;预期推出的“心声盲盒特别企划”:匿名点歌+语音告白墙,也会支持那些不敢说出口的小幸运找到归宿,将春天换种感觉给你。
“社牛”De开放麦不生产偶像,只见证每个平凡“社牛”的高光4分钟。走上舞台,唱一首歌,不代表你是“社牛”,但请给自己一个尝试和享受的开始。


当第一次知道“社牛”De开放麦的活动时,我并不是太在意,因为我觉得那是属于真正“社牛”的狂欢,与我这种内向的人毫无关系,我只需要充当好观众的角色就好。空档期时,我被舍友鼓动着走上舞台,于是我的第一次合唱,就和朋友一起开始了。上台的时候连手都在发抖,声音也不平稳,我很害怕自己进错拍,被别人嘲笑,可当我拿起话筒开始唱歌,台下的朋友立马给出回应,甚至和我们一起哼唱,那一刻,兴奋与自豪填满心间,不关乎技巧、不在意唱法,因为大家都享受着舞台。后来我也陆陆续续参与了很多次“社牛”舞台,甚至很多次都是独唱,我没有以前那么紧张,反而是一种珍惜,感谢青藤书院给了我这一次机会,以后每一次登台的经历,都将成为我记忆中熠熠生辉的宝藏,它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杏花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 段英杰

我是一个较为社恐的人,但唱歌确实是我的爱好,可我只会选择在家或者KTV这种私人的空间放飞自我。当第一次驻足在开放麦现场时,我无比羡慕在台上闪闪发光的的“社牛”们,或许是工作人员看出了我的渴望,在他们的询问和鼓励下,我第一次在众多陌生人的注视下站上舞台。怯场、心脏快速的跳动、手心不停的出汗,但当掌声响起的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的感觉涌上了我的心头,我找到了我的自信,我想要继续去展现自我,让更多的人听到我唱歌,感受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故事。
——太行书院/大数据、信息工程学院 刘烨昕

作为别人口中的“社牛”本牛,我一直认为所谓社交牛人不过是敢说、敢做、自信表达的场合被看到的多一些。今年大三的我,参加过很多比赛的答辩、也当过很多活动的主持人。每次站在开放麦的聚光灯下,那种被期待目光包围的感觉都让我心跳加速——不是紧张,而是兴奋!我享受站在舞台上,别人倾注目光的那种感觉,喜欢唱完某句时和陌生人眼神相撞的默契,感激当我鼓起20%的勇气站上舞台,观众200%的声浪反哺。记得有次表演后,一位同学特意过来夸我好有活力,正是这些温暖的瞬间让我明白,快乐就像接力赛,我曾接过别人传递的勇气火炬,现在也要把这份光亮继续传递下去。其实所谓“社牛”,不过是愿意做第一个打破坚冰的普通人。因为我知道,台上每一次真诚的互动,都可能成为台下某个人的解压良药;每一次忘我的流露,都在编织着陌生人之间神奇的联结。这大概就是“‘社牛’De开放麦”活动最迷人的魔法——它让我们在笑声中,暂时忘记了彼此只是萍水相逢的过客。
——上河书院/淬炼·国际商学院 王媛
撰稿:杨轲超 师绘闻
摄影:青藤书院平面设计部供稿:青藤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