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得主魏思孝空降晋中信院,讲述“野生作家”的写作之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28 11:52:55 点击:

4月27日晚,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得主、著名青年作家魏思孝,做客创意写作学院与毣谷书院联袂打造的“作家面对面”活动。这位多次获得文学大奖,创作出《土广寸木》《王能好》等作品的“现象级作家”,以一场笑泪交织的硬核分享,为信院学子揭秘“从平凡生活中打捞星辰”的创作魔法。

此次活动在毣谷书院胶囊书局举办,吸引了近百名有志于文学写作的信院学子参与,由创意写作学院院长张东旭主持。

从自我怀疑到文学探索

讲座伊始,魏思孝老师便以一种幽默且略带自嘲的方式开始了他的分享。他谈及自己在高中时期的迷茫,因汉语拼音和古诗词记忆困难,无奈放弃了中文系的梦想,转而投身历史专业。在大学期间,他偶然接触到了荒诞派和先锋派小说,那些奇特的想象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瞬间点燃了他对文学的向往之情。他开始在图书馆大量阅读,从历史故事到先锋小说,从经典名著到当代作品,广泛涉猎,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在阅读的滋养下,他逐渐萌生了写作的冲动,开始在课堂上、宿舍里、网吧中,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尽管最初只是为了赚取稿费,但这一小小的尝试,却成了他文学创作之路的起点。

从困境挣扎到文学坚守

魏思孝坦白讲到,自己大学毕业后,曾面临着生活的重重压力和自我定位的困惑。他尝试过多种工作,从图书校对到工厂工人,再到美容整形医院文案,甚至涉足剧本创作,但这些都无法满足他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在经历了一番挣扎与徘徊后,他最终选择回到农村,过上了简朴而宁静的生活。正是这段农村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他深入观察农村的日常生活、邻里关系、风俗习惯,记录下那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他发现,在农村这片土地上,有着无数鲜活而真实的故事等待着被挖掘和讲述。他以笔为锄,以纸为田,将这些平凡的故事化作一篇篇动人的文字,让那些被忽视的农村生活焕发出独特的文学魅力。

从艰辛跋涉到文学收获

在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时,魏思孝老师毫不避讳地谈及了其中的艰辛与挫折。他提到,自己的投稿之路充满了坎坷,无数次的碰壁与被拒绝,让他一度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然而,他凭借着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始终坚持不懈地创作着。他坚信,只要持续努力,总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文学收获。终于,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积累后,他的作品逐渐得到了认可,他获得了多个文学奖项,成为了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的得主。他感慨道,文学创作就像一场孤独的旅行,需要忍受寂寞、克服困难,但在这条路上所收获的快乐与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从平凡生活到星辰大海

魏思孝老师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他强调,作家的责任不仅是记录生活,更是通过文字去挖掘生活背后的意义与价值。他鼓励同学们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细节,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去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情感与瞬间。在他看来,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作家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故事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美好。他还指出,文学不应该被束之高阁,成为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应该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人们心灵的慰藉和情感的寄托。

互动交流:从文学困惑到心灵共鸣

讲座的最后环节是互动交流,同学们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同学们提出了关于文学创作的各种问题,如如何克服写作焦虑、如何平衡文学追求与现实生活、如何提高作品的质量与深度等。魏思孝老师一一耐心解答,他的回答既有理论深度,又结合了自身的实际经验,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当有同学问到如何面对写作焦虑时,他坦诚地表示,自己也曾深受其扰,但他逐渐明白,焦虑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要调整心态,把写作当作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而非单纯地追求完美。他鼓励同学们要多读多写,不断积累创作经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如如何构建情节、塑造人物、运用语言等,帮助同学们在写作道路上少走弯路。

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他还提及了自己对当下文学环境的一些看法。他认为,尽管如今的文学面临着来自各种新兴媒体的挑战,但文学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是无法被取代的。文学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触及灵魂深处的情感,这是其他形式的艺术所难以企及的。他呼吁同学们要坚守对文学的热爱,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用文字书写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魏思孝老师以其真实坦诚的经历、独特的文学见解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文学之旅。他不仅分享了自己从平凡生活中打捞星辰的创作历程,更传递了一种对文学的热爱与坚守。创意写作学院与毣谷书院联合举办的这场讲座,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和广阔的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帮助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不断探索前行。

供稿:创意写作学院 毣谷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