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春日的暖阳洒满晋中大地,一场传承经典、续写华章的文化盛会如约而至。4月27日,晋中信息学院“典耀中华,赓续文脉”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决赛在上河书院208北纬37°空间隆重举行。在这充满诗意与智慧的空间里,经典的力量与青春的活力激情碰撞,绽放出耀眼的文化光芒。本次比赛由继续教育学院主办,通识教学部承办,正蒙思辨社协办,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就此拉开帷幕。

大赛邀请中华文化促进会语言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山西省广电协会播音主持及朗诵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我校杏花书院名誉院长高昂老师,太原市朗诵演播艺术家协会主席孙虹老师,通识教学部人文与艺术教研室主任赵振滔老师,继续教育学院段良怡老师,创意写作学院王绍燕老师担任评委。

比赛汇聚了来自远景、淬炼、信工、商英、食环等多个学院不同专业的多组选手参赛。他们凭借饱满的热情和卓越的才华,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融合朗读、诗词讲解与书法展示的文化盛宴。
第一组演绎《枸杞花开》,杨新茹和李鑫润以饱含深情的声线重现支教教师冯志远的奉献人生。二人诵读如黄土地上的风沙低吟,沙哑处似岁月刻痕,激昂时若山花怒放,将四十二载坚守化作枸杞花开的无声礼赞,令观众潸然泪下。

第二组诠释《小橘灯》,选手牛彤彤用温润细腻的声线勾勒橘色暖光。她的诵读如薄纱轻拂,将冰心笔下纯真童趣与人间温情缓缓点亮,渲染出朦胧诗意的光影画卷。

第三组呈现《对话·红色追思》,选手赵妍与李钰以庄重沉郁的合诵叩击人心。女声如泛黄家书絮语,男声似苍松铁骨铿锵,男女声部交替如时空回响,将红色基因的血脉赓续化作震彻心魂的信仰交响。

第四组朗诵《祖国,我用青春的名义为你歌唱》,选手高凡与傅卓凡以铿锵誓言点燃舞台。激昂的声浪似惊涛拍岸,青年学子对祖国的炽热情怀在抑扬顿挫中喷薄而出,气势如虹。

第五组诠释《穿越时空的对话》,选手李湘与李庭昇通过错落有致的声部设计构建时空维度。朗诵中既有历史长河的苍茫回声,又有当代青年的清澈应答,形成震撼人心的精神共振。

第六组诵读《这盛世如你所愿》,选手赵嘉慧以历史见证者视角展开世纪对话。低语时如抚摸弹痕累累的城墙,高诵时似展开鲜艳的五星红旗,通过声调陡转实现“昨日疮痍”与“今日繁华”的时空蒙太奇,告慰之声响彻云霄。

第七组演绎《不朽》,选手彭玲与马申申用金属般质感的声线锻造英雄丰碑。男女声如刀剑相击,将战火中的永恒信仰凝成铿锵诗行,悲壮激越处令全场肃然起敬。

第八组呈现《我的墓碑》,选手贾子沫与宋雪亮演绎淳朴的老槐村人民的生死抉择。沙哑低语与清亮宣言交替推进,在生死命题中迸发出震撼心灵的力量,将“向死而生”的民族气节凝成直击灵魂的碑文。

第九组朗诵《红旗渠》,选手罗春蕾与许雨桐用磅礴声浪再现太行奇迹。合诵时如开山炮鸣,分诵时似凿石叮当,将“人工天河”建设中的人定胜天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第十组诠释《秋天里的中国》,李欣悦与张小菲以金色声线铺展丰收画卷。她们的诵读如稻浪翻涌,在饱满的气息控制中呈现大地的丰饶与时代的醇美,令人心驰神往。

诗词作品讲解《浪淘沙》,郭瑞以金石相击般的解说剖析经典。其声韵滔滔不绝,将豪放词派的气韵生动解构,历史烟云与文学精魄在层层解析中纤毫毕现。

诗词作品讲解《青玉案》,选手刘宇轩用玉磬清音诠释婉约之美。温润声线似春风解佩,对贺铸“凌波飞云”的意境解读抽丝剥茧,营造出星雨纷落的诗学幻境。

书法组选手温宏伟与李若浠现场展示翰墨风华。笔走龙蛇间神韵流转,墨香氤氲中观众目睹汉字筋骨,起承转合的笔锋与诵读声韵形成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


选手比赛完毕后,本次大赛的专家评委高昂院长和孙虹老师进行点评。高院长认为《我的墓碑》创意独特,舞蹈与朗诵配合相宜,搭档和作品选择得当。在对十组朗诵作品的点评中,高院长强调朗诵要传神,视频素材要经典,组合要有互动,形成虚实结合的生动演绎。孙老师也叮嘱选手要注意肢体语言表达,集体朗诵时调值要和谐一致,代入感要强。两位专家评委都强调了细节处理和整体效果的统一,为选手们提供了宝贵的提升方向。


活动最后,在观众与选手共同见证下,现场为获奖选手颁奖。
“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获奖情况如下:
一等奖:《对话·红色追思》
二等奖:《红旗渠》《我的墓碑》
三等奖:《枸杞花开》《秋天里的中国》《穿越时空的对话》
最佳风采奖:《不朽》《这盛世如你所愿》《小橘灯》《祖国,我用青春的名义为你歌唱》
“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诗心卓越奖”:《浪淘沙》《青玉案》
“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翰墨丹青奖”:温宏伟、李若浠





当最后一曲颁奖音乐在耳畔回旋,这场盛会悄然落幕,大家合影留念的瞬间,镜头定格下这难忘的时刻,也定格下对中华经典的热爱与传承的坚定决心。

这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青春的集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文化的传承,看到了青春的力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愿每一位热爱经典的青年,都能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用青春的笔触书写新时代的文化华章让中华经典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的文化力量。
供稿:通识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