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信院校友风采第59期】山东校友分会闫睿:跨界飞行员的追梦长空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16 10:04:09 点击:

闫睿,男,1993年出生,山西大同人,淬炼·国际商学院,公管1301班毕业生。在校期间,2013年凭借在首届校园音乐节中的出色表现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2014至2015学年在学长计划系列工程中,以勤勉的工作态度和卓越的组织能力获评“超级学长”荣誉称号。

毕业后被青岛航空招聘为飞行学员储备生,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航校学习航空专业知识并通过私照、仪表理论考试。2018年7月到东营胜利机场学习飞行技术,8月单飞。10月拿到飞行员私照执照;2019年6月取得仪表等级,11月通过民航局航线运输执照并完成飞行员商照执照。现就职于青岛航空,岗位为飞行员。

笔墨铸就云霄路

回望校园时光,欢笑与成长交织成难忘的回忆。学生工作的历练,为我勾勒出青春的成长轨迹。初入学生会秘书处,在老师指导下系统掌握公文写作与Office软件操作,从活动纪要到会议记录,逐步养成严谨作风。与团队成员并肩作战的日子,让我懂得协作的真谛:每个伙伴都是独特的星光,在交流中彼此照亮。这段岁月沉淀下深厚情谊,更让我学会在多元视角中成长。大二时,我肩负起学长职责,帮助新生适应校园。从校园导航到学业规划,我倾囊相授。看着学弟学妹们逐渐自信,我深刻体会到传承的价值。这段经历让我完成蜕变:从活动筹备的手忙脚乱,到独立统筹的从容不迫。在责任担当中,我收获了超越年龄的成长。这些校园生活经历,带给我的远不止技能与能力的提升。在团队协作中,我学会了换位思考与包容理解;在解决突发问题时,我的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完满教育带给我的这些收获逐渐内化为我的核心素养,让我在面对未知挑战时多了一份底气。我们并非孤立的个体,在互帮互助中,大学生活变得充实而温暖。这份来自集体的力量,成为我青春岁月里最美好的回忆与最坚实的依靠,也为我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临近毕业时,一次比较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飞行员招聘信息,瞬间被吸引住了。那时我就想,飞行是多么令人向往又充满挑战的职业啊,自己为什么不勇敢尝试一下呢?于是,我毅然踏上了备考飞行员的道路。

严选苦学翼擎天

飞行员选拔堪称万里挑一。学历需达本科线且非艺体专业,体检更是堪比“马拉松”:两轮交叉体检分赴北京、上海指定医院,每轮涵盖267项细查,从耳鼻喉到全身指标,每个科室检查耗时两天,唯有双轮通关才能拿到飞行资格。除身体素质外,英语水平、心理测评、政审考核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踏入飞行理论学习阶段,挑战接踵而至。作为文科生,我须在三到四个月内攻克无线电、气象学、航空动力学等理科课程,知识量堪比普通大学两年课程。中国民航总局的三大考试接踵而至,其中AATPR英文考试尤甚——单题近200词阅读量堪称“拦路虎”。我开启题海战术,逮着教员和同学反复请教,终以勤补拙突破重围。英语口语更是难关。长期“哑巴式”学习遭遇各国口音与俚语冲击,我只能抓住碎片时间“磨耳朵”,就餐时听、通勤时听、入睡前听。深夜宿舍灯火通明,学霸室友常令我压力倍增——他们一小时消化的知识,我需两三倍时间攻克。每日制定计划时,焦虑与斗志交织,深知松懈即落后。所幸午间半小时边看视频边用餐的放松时光,以及酣然入梦的时刻,成为暗夜中的微光。

地面苦练空中诗

第一次握住驾驶杆的瞬间,至今仍在记忆深处发烫。地面苦练时,每个操作步骤都已刻进骨髓,可当舱门闭合的刹那,紧张感仍如潮水漫过胸腔。操纵杆在掌心微微发颤,那些反复演练的流程突然化作乱码,在脑海中横冲直撞。直到师傅沉稳的声线穿透轰鸣,我才找回呼吸的节奏,指尖渐渐稳住阵脚——原来所谓“地面苦练,空中精飞”,就是让肌肉记住每个动作的轨迹。

单飞科目是横亘在成长路上的险峰。五个半小时的独处时光,飞机化作与自我对话的密闭舱室。没有教官在旁的安心感,唯有提前预演千百遍的预案在心头滚动。当仪表盘的光晕染黑夜,我忽然领悟:飞行最凶险的对手,从来不是复杂的操纵杆,而是胸腔里那颗慌乱的心跳。载人首航的黄昏美得像场幻梦。青岛至成都的航线上,夕阳为云海镀上金边。落地时,停机坪的灯光次第亮起,机长带着笑意拍我肩膀的瞬间,恍惚如穿越时空的见证。那些在地面反复推演的起落轨迹,那些在模拟舱熬过的长夜,此刻都化作脚下坚实的土地。原来飞行,就是让恐惧成为燃料,把准备化作翅膀的过程。

万里航程暖意随

成为飞行员后,学习与考核始终是职业生涯的主旋律。考核与复训如同永不间断的接力赛,日日与文件为伴,周周有会议要开,每月要经历理论考核、模拟机复训、教员检查的三重淬炼。飞行前的准备会严谨细致,问询环节随机抽查,从通告政策到航路规划,从油量计算到应急预案,每个细节都需烂熟于心。深知这些严苛要求皆为守护飞行安全,虽忙碌却充实——每一次考核都是专业能力的进阶,每一本手册都是职业生命的厚度。

在这条充满挑战的航路上,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航站楼里,航空爱好者递来的手写明信片上,稚嫩字迹写着“长大后要成为你”;值机柜台前,父母指着制服对孩子说“看,这就是飞行员叔叔”。最难忘某次深夜航班,因天气延误五小时后平稳落地,旅客们非但没有抱怨,反而轻声致谢“辛苦你们了”。那一刻,驾驶舱的仪表灯光仿佛都染上了温度,让我真切感受到:将旅客平安送达,便是这份职业最动人的意义。

从公共管理专业的学子到蓝天上的飞行员,我用勇气、坚持和努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追梦之路。这段旅程是不断突破极限的自我挑战,也是梦想照进现实的生动注脚。未来的飞行生涯里,我会始终怀揣对飞行的赤诚,在云海之上续写新的篇章。愿每个追梦人都能如我一般,以热爱为翼,以坚持为舵,在自己的人生航线上绽放独特光芒。

供稿:校友会 淬炼·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