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选择,西部的明天更加美好;因为这个选择,我们的青春更加壮丽。”这首《到西部去》,不仅表明了众多志愿者去西部的坚定决心,也更加清晰地唱出了李建余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心声。
李建余毕业于晋中信息学院,也是学院第七届援藏志愿者。近日,记者联系了远在西藏的李建余,谈及此次援藏之旅,他激动地说:“从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那一刻起,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更是在我心中不断翻涌。
对支援西部早已“心动”
是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还是迈入社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过着平凡的生活……去年毕业之际,李建余的同学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但他却毅然选择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因为对他而言,响应祖国的号召支援西部,从另一个意义来讲,也是建设家乡。
原来,李建余来自青海省西宁市,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藏族男孩。大一入学时,他就在心中埋下了参加西部计划、建设西藏、为家乡贡献力量的种子。时隔4年,他通过层层选拔,如愿加入了西部计划,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2020年夏天,和其他志愿者一样,他带着“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的想法,怀揣满腔热血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抵达目的地后,他在西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西藏自治区原扶贫开发办公室)从事项目管理和文件收发工作。
不惧困难走好脚下路
没有哪件事能一帆风顺做成,李建余的工作亦是如此。
西藏艰苦的环境,是李建余始料未及的。“我所在的地区属于高原地区,气压低,缺少氧气,若不适应这种环境,会出现头疼、呼吸急促、头晕的现象。”李建余说。庆幸的是,这个藏族男孩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环境。
除了环境给身体上的影响,繁忙的工作也给李建余的精神带来很大压力。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他来说,巨大的工作量让他一时难以承受。这期间,他有过埋怨,也会不经意间吐槽,他也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也曾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迷茫。
“很多次我感到身心俱疲,想逃离……”李建余说。有一次,他连续加班5天,每天都是凌晨5点多睡下,早上8点多又起来,结果自己辛苦多天做出来的工作成果并不尽人意,这让他很是委屈。
虽然想要放弃的念头每天在他的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涌出,但他知道这是自己选择的路,无论多么艰辛,遇到多少困难,他都得扛着、坚持下去。这不仅是人生的一段经历,也是他人生的一次历练。
繁忙的工作给李建余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也正是这份工作给了他游历西藏的机会。由于工作原因,他需要经常出差,周末闲暇之际也会和好友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他见过岗仁波奇雪山,它被称作圣山;去过玛旁雍措、羊卓雍措、纳木措,这是西藏三大圣湖;还有珠穆朗玛峰、阿里的银河、日喀则亚东的原始森林、尼泊尔和西藏的边境口岸、阿里的扎达土林和古格王朝遗址……这都是西部计划带给他的,放映机般的西藏景象。
除此之外,李建余还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朋友,“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却都在为建设西藏发光发热”。
就这样,李建余在西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工作了一年多。一年多来,来自西部的历练带给他太多感触。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机关工作人员,通过一年多的志愿服务,他不仅经历了身份的转变,还在工作中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培养了上进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多的是学会了如何去做好一件事,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工作也成为他人生一段闪光的重要经历。
未来扎根西部
在李建余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都怀着相同的愿望相聚在一起。这些人服务期满后,依然选择留在西藏,为祖国建设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李建余说,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教会他很多事,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特别是他在志愿服务中结识了一位姐姐,对方也曾是一名大学生援藏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再次回到西藏。李建余不解,问其原因。对方回答,她已经离不开这美丽的西藏。
当记者问及服务期满后,是否也考虑留在西藏继续工作时,李建余没有丝毫犹豫,很肯定地回答道:“一定会留下。”因为他和那名援藏志愿者一样,已经离不开这里,“西藏是融入血液的存在,是我的第二故乡”。
谈及一年多的感触,在李建余看来,西部是建功之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将在西部迅速找寻到施展才华、脱颖而出的平台。西部计划志愿者经历的是成长之路,有助于青年把根深深扎入祖国大地,在基层实践中吸取成长养分。参加西部计划是幸福之旅,青年志愿者在西部基层艰苦生活的同时,能收获被需要的快乐、被尊重的快乐、被关心的快乐,更加透彻地领悟幸福的真谛。
对于那些即将参加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李建余说,西部计划志愿者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收获的将会是西部地区的快速崛起。作为一名志愿者,不要想着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据悉,2014年以来,晋中信息学院积极组织优秀毕业生奔赴西部,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多年来,该校遴选出400余名优秀毕业生成为支援西部建设的人才。从他们当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志愿者,他们志存高远,在最美的年华用志愿谱写青春,也在这里,遇到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