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若曦,女,山西运城人,2004年生,淬炼国际商学院会计2204班(上河书院)学生。高中时,杨帆若曦因意外导致韧带撕裂。这次伤害带给她的不仅是人生之路的改变,更有难以克服的心理恐惧……
我非常喜欢舞蹈,所以决定高考选择艺考。但,考前三个月,我在练习舞蹈技巧时,把右腿的膝盖扭伤了,动不动就会“咔哒咔哒”地异响。去医院检查,X光片显示,前交叉韧带撕裂。医生说,如果现在继续跳舞,可能走路都成问题。我很害怕,不得不放弃艺考,去做了手术。
尽管到新生报到前一天,自己已经可以走路、深蹲,但对韧带的恐惧依然深深烙在我心里,甚至——我压根不打算再跳舞了。

想“苟”却遇到杨教练
但,没想到的是,开学一个月后,淬炼商学院举办舞蹈大赛,要求所有新生都要参加选拔。我嫌请假太麻烦,想着到时瞎划拉两下,走走过场,不要被选上就行了。可真等选拔那天我傻眼了,跟我多年的专业训练比起来,这次的选拔动作简直不能称之为“舞蹈”——实在太基础了,简单得就像广播体操,即使是我极力“划水”,还是与大部分人一起进入了第二轮。
第二轮依然非常简单,我决定继续先在队里“苟着”。当然,为了保险,我早早报备了伤病,排练全程戴着厚厚的护膝。
一路有惊无险地走过来,后来这个集体舞还得了第一名,我终于松了口气。

然而,刚领完奖,我就接到了通知,说我被推荐给了校舞蹈队。那时我以为校队就是为学校活动排个舞,跟这次的强度应该也没什么区别,再加上实在不舍对舞蹈的热爱,于是就在忐忑不安中入了队。结果进队后第一次参加训练,我就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这支舞不仅有很多地面动作,而且根本就是竞赛的强度!这哪行啊,伤筋动骨一百天,虽然现在早超出了这个时间,但对受伤恐惧依然深深盘踞在心底。
我准备“跑路”——先是字斟句酌地写了一篇“小作文”,又准备好了之前腿伤的CT片,发给了杨慧教练。
教练看到后没有立刻给我答复,让我去找她谈话。

去见教练的路上,我充满了不安,脑海中不断浮现中学时被表情严肃的老师厉声训斥的场景。
初见杨教练,她温柔的笑容瞬间让我放松了不少。我坦诚地告诉她,曾经膝盖的伤痛是我的“心魔”,每一个地面动作都会让我想起那场可怕的手术和卧床养病的痛苦。教练没有直接回应跳还是不跳的问题,她先是对我的膝盖的伤情做了详细的了解,然后说按照常理,身体应该恢复好了。为了打消我的顾虑,她一边引导我回忆起之前在舞台上展示自己时的骄傲和兴奋,一边安慰我:跳舞,身体是第一位的,这次的舞蹈地面动作比较多,你就先歇着,但老师希望你能一边恢复一边继续在队里观察看看,如果有你能跳的舞,欢迎来参加排练,我看过你之前跳舞的视频,我相信你可以的。

毛毛虫与机器人
回来后,躺在床上,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回忆起曾经为舞蹈拼搏的十几年时光,那些被伤痛掩盖的热爱再次涌上心头。同时,心里也开始想:我怕的究竟是什么?是伤病本身还是自己的“心魔”?为了一次意外就终身放弃舞蹈,我愿意吗?
最后,我把心一横:大不了不做那种高强度的动作!就这样,我一咬牙,留在了校队。
跟着大家浅浅地练了几天后,慢慢我发现,这些动作强度像是复健,膝盖没有再发出异响,也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确定身体没什么问题后,我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加大强度。

2023年乌马河全国街舞大赛悄然拉开帷幕,校舞蹈队也紧锣密鼓地开始选拔参赛人员,我从小学的是民族舞,要柔美,要舒展,要有呼吸的韵律,但我们要排的是街舞,根本不走这一套,要的是力量感,框架感,要在大开大合间展现出潇洒。真正开始训练,我才发现,舞种生疏,再加上长时间离开舞蹈,心里还本能地存有恐惧,这一切让我的训练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第一道难关就是街舞中基本的up down和wave动作——就是用膝盖的屈伸带动身体上下起伏,用身体展示一个动态的“波浪”。我本来很自信,以为没什么问题,但做起来却发现自己像一条喷了药的毛毛虫,跳着跳着不自觉就跑偏,起了民族舞的范儿,不伦不类。

看着别人律动流畅自如,举手投足间很是潇洒,我很羡慕,照猫画虎,但合在一起总透着一股别扭,说不清到底是哪里不协调。这让我又急又气。
队里的前辈们看着我跳着跳着要上头,便走过来指导我,带着我一块练。她们把动作分解成一段一段的,头、胸、手臂、腰、臀、腿,一节一节地给我指出位置和节奏。我一遍遍地做下来,慢慢地觉得自己从毛毛虫变成了机器人,身体各个部位开始有了连在一起的感觉。看我还是有点懈气,大家又鼓励我:“进步很大!来,咱们一起再跳一遍!”
就这样,跳着跳着,我开始沉浸到了一个个动作中,浑然忘记了自己的腿伤,不觉间“机器人”的四肢轨迹开始平滑了。这让我很是兴奋,感觉又找回了高中时跳舞的感觉。
举手要做侧手翻
终于到了确定参赛人员的那天。练习室内的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每个人的呼吸都显得沉重。
轮到我了。我深吸一口气,走向表演区。音乐开始,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努力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
按要求跳完,我心里没有底,觉得自己的动作还是差点儿意思。

就在这时,教练突然停下笔,我紧张得几乎要窒息,只听她问:“有个需要侧手翻的动作,谁可以做?”我愣了一秒,但很快反应过来——这可能是我最好的机会!于是,马上举起手,坚定地说:“我可以。”
最终我成功入选了参赛队伍,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跟队友激动得紧紧抱在了一起,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兴奋与喜悦。我知道,当我举起手的那一刻,我的“心魔”已经完全康复了,我不仅找回了之前的信心,甚至,还比以前更勇敢,更强大。

后来我又遇到了2023全国青少年舞技能大赛,尽管集训远超之前的训练,更辛苦,更困难——每天我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浸湿,稍微拧一下就能挤出水来,很多同学的膝盖都是跪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我们都咬牙坚持了下来。通过集训我还了解到,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拉伤扭伤的经历,这对于运动员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知道我的膝盖出过问题,大家会将我的地面动作尽可能换掉,反复叮嘱我量力而行。但我看着大家,却“娇气”不起来了:所有人都在跳,膝盖也还没什么反应,我也可以!

通过努力的付出,我们在比赛中获得了9.31分的好成绩,并拿到了全国冠军!
现在,我经常想,如果没有学校组织的舞蹈活动,没有舞蹈队,没有杨教练对我的引导,我的人生会怎么样?会不会真的就是伤病的恐惧中永远沉沦下去?那样的话,我一个艺考生,在大学,甚至未来,凭什么和别人竞争?我会不会永远失去人生的自信心?我的人生会不会黯然无光?
幸好,这个“如果”没有发生,在信院,我重新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己的爱好,找回了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