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晋中信息学院学子三下乡:易地搬迁社区里有一群青春身影上传中,请稍候...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07-13 00:00:00 点击:

晋中信息学院百年同行•红韵石楼实践团走进山西省石楼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龙山水岸移民安置点。在团石楼县委、石楼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团开启了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石楼乡村振兴近年来的艰辛,细致观察红色土地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承红色精神·铸就青年梦想:“石楼县是山西红色文化的一个缩影。石楼作为毛泽东主席踏上山西的第一块土地,作为党中央、红军总部入晋后第一前线指挥部所在地,为红军东征战役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堪称千古绝唱的《沁园春•雪》,正是毛主席在1936年2月率领东征先锋军东渡黄河到达石楼后挥笔写成的。红色底蕴文化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进,这也是此项社会实践首选石楼的重要原因。”百年同行·红韵石楼实践团团长龚佳鹏介绍到。

7月10日,实践团成员正式开启“三下乡”旅程。正值迎接党的二十大,创新形式,让党史学习“活”起来,当天一早,实践团成员就上了一节“最红党课”。黄振银,从1980年入党至今,始终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持着“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在1989年被评为山西省劳模。对于石楼县的巨大变化,黄爷爷也有很大的感触,他表示生活环境和质量水平都提高了很多,而这一切也归功于党组织的厚爱,让石楼县从一个小山村慢慢过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只要自己认可的事,就一定可以做好” 黄爷爷以这句话勉励大学生,鼓励他们要自信前行,踔厉奋进。

7月11日,在“社区模范”黄爷爷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在党51周年的贺志亮和在党49年李毛蛋得两位老同志家中拜访学习,以“聆听党的历史、向老党员致敬”形式,开启了今天活动。他们向大家详细讲述了自己的入党经历和光辉事迹,在与实践团成员短短交流了一个小时中,同大学生一起走进历史、迈向新时代,留下了属于他们专属的中国红回忆。

一件件史实、一个个故事、一张张图片,让大家再次重温了那段光辉的历史,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激发了信息学院学子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据了解,该实践团将围绕乡村振兴、红色革命、七彩假期等内容,利用暑期在石楼县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活动,用青春底色书画美丽石楼,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把大学搬到社区·摇身一变小老师: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套系统性工程。搬得出是基础,稳得住是保障,能致富是目标。对于近年搬迁到城镇的贫困群众,晋中信息学院百年同行•红韵石楼实践团利用暑期“三下乡”的机会,近日来到山西省石楼县,做了一次初期摸底调查。

石楼县龙山水岸社区是共青团中央易地扶贫安置社区治理示范项目之一。在龙山水岸社区走访调查中,实践团成员发现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亲在外打工,一年只能见到几次,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或者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为这些孩子送去关爱与知识,成了实践团成员的帮扶重点。

“把大学搬到社区,让第二课堂在社区全面铺开”是百年同行·红韵石楼实践团本次来到石楼县龙山水岸社区的目标之一,从社区居民、留守儿童需求出发,为孩子提供精细化、精准化、多元化的七彩假期服务,多面赋能的同时形成长效的“社区+学校”对接模式。7月8日开始,实践团就围绕爱党爱国、思想引领、艺术实践、体育赋能、节能环保、心理健康、安全卫生等内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激发潜能,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助力留守儿童向阳成长。

“我们前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准备教案,认真思考突发状况并做应急预案,过程是艰辛且劳碌的,但每当活动结束后,看到孩子脸上自信快乐的笑容,我们感到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实践团成员陈红说到。

在石楼县,还有很多这样的留守儿童,他们在老师、学校、青年志愿者及全社会的关注下,在浓浓的爱和温暖里享受着均衡教育。晋中信息学院百年同行•红韵石楼实践团也期待在这短短一周的时间里,为他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