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第5-6周)我校教学秩序运行稳定,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教学效果整体良好。教学督导主要工作一是全校常态性听课;二是督促各院部落实“老帮新”计划;三是召开了督导工作例会,交流了近两周教学信息,研讨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一、教学运行督查情况
(一)督导听课情况
本期(第5—6周)校、院两级督导员共听课109人次。听课评价结果为:评分在90分以上(优秀)者40人次,占36.7%;85—89分(良好)者64人次,占58.7%;80—84分(一般)者5人次,占4.6%;79分以下(较差)者无。本期督导听课评分“优秀”且“学生到课率98%以上”的教师及其课程共27人次(详见附表1)。
(二)学生到课情况
本期全校学生到课情况总体优良。全校平均学生到课率为97.7%。到课率达100%的课程(42门次)占到全部听查课程(108门次)的38.9%。
各院部“学生到课率”排名前三位的是太古科幻学院、数理教学部和远景学院。各院部学生平均到课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太古科幻学院>数理教学部>远景学院>淬炼商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体育教学部>信息工程学院>创意写作中心>电影评论中心>智能工程学院>艺术教学中心>商务英语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详见附表2)。
二、新进教师帮扶情况
为使我校新入职教师(尤其是刚毕业出校门就走上“讲台”的年轻新教师)准确理解我校办学理念与定位,了解我校的学情、校情,遵守我校教学基本规范,提高教学技能和质量,我校督导办在前几周督促各学院完成“新教师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的基础上,近两周进一步跟踪新教师教学业务提升与监管,督促各教学单位制定或完善了《2022—2023学年新入职教师帮扶计划》,先后发通知、定模版、提要求,落实指导教师姓名,明确“指导教师帮扶计划”,截至3月27日,各单位已经全部完成了《新教师帮扶计划》。该计划帮扶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全校本学年新入职教师在册在岗119人,除3名高级职称和2名中级职称外,其余114人均“一对一”配备了指导教师,明确了“指导性听课”、“说课备课指导”等帮扶措施与时间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新入职的教师们定会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三、督导工作例会纪要
3月29日(周三)下午,全体督导员在5教408教师召开了本学期第三次督导工作例会,会议两项议题,一是督导办张光星主任介绍了集团总督导胡继连教授来我校实地调研和指导督导工作的情况;二是全体督导员就近两周听课等教学一线的信息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一)集团总督导视察指导工作
例会上,张主任介绍了胡继连总督导3月27日来到我校,当日下午在督导办公室与部分督导召开了座谈会,询问了我校的督导工作整体情况、恢复教室授课后教学状况、信息学院督导工作重点,以及存在问题和困难等;提出了集团领导对督导工作的重视和要求等。两个小时的座谈气氛热烈、信息满满。之后,胡总督导等人亲自赴几个教室听课,了解现场教学情况,翌日给我督导办反馈了听课评价情况,肯定了我校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整体良好,同时指出了一些不足和问题。张主任说,胡总督导莅临我校视察指导我们的督导工作,是对我们全体督导员的鼓励与鞭策,今后我们要遵照集团领导对我们的要求,多与兄弟院校开展学习交流,进一步提升我校督导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二)督导听课信息交流研讨
在督导听课信息交流中,发现近两周多位老师有教学特色或亮点,值得大家学习和效仿。
智能工程学院张志红老师的《材料力学》课程,课件制作精美,字体与色调、图片与公式的搭配,感到一种美的享受;思政元素与工科内容渗透自然、融入无声;不仅课程内容讲解透彻,重难点突出,而且穿插对学习方法的强调;教态举止自然,全程面带微笑,非常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淬炼商学院张娟老师的《移动商务时代的品牌与营销管理》课程,学生集中在前几排就坐,合班课学生抬头率高,并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氛围活跃。教师边讲边行走在课桌之间,关注后排学生听课情况。案例讲解中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启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思考,效果很好。
商务英语学院任艳老师的《汉英笔译》课程,回顾前课知识系统,互动布置的成语翻译作业,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阐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提醒学生关注点;语言风趣幽默,微笑富有感染力,课堂氛围轻松愉悦,教学效果甚好。
经济与管理学院郝鑫老师的《网络银行》课程,教学节奏紧凑,知识拓展丰富,擅长把概念化的抽象理论用案例具体化,结合国内外的典型案例,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课堂效果良好。
除此之外,在例会上,食品与环境学院的张晋老师介绍了他的教学经验:即每一章讲授完毕后,布置作业——学生自行整理写出章节小结,并拍照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老师评判后记入平时成绩。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复习、提炼章节要点,也可有效避免作业抄袭复制。
思政部的高培月老师,在讨论“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不配合”问题时,主动分享了她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中不配合、闹尴尬的这类学生,多数是性格孤僻、欲求关注的学生,只要课下多沟通、课上多关注,就会慢慢地变的友善、正常了。
四、近两周发现问题和建议
本期督导们在交流教学信息的同时,提出了几个近期发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家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研讨,形成了共识。
1.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混合问题
近期发现极少数教师在课堂上时而长时间(5—10分钟)停顿,让学生用手机上“学习通”平台学习、互动或作练习,任课教师认为这是“线下+线上混合” 教学方式。其实这样做是不妥当的,不符合本学期回归教室(线下)教学的规范要求。因为三年疫情导致全国全日制学校都采用“线上教学”(俗称“网课”),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尽管“线上教学”也有一定的优点,但总体而言,其授课效果和教学质量是远不及“线下教学”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正因为如此,在解除疫情严格防控的后疫情时代,本学期,我校和全国一样,明确要求恢复教室(线下)教学。所以督导建议,今后各单位要加强监管,严格要求教师百分之百地利用好教室45分钟上课时间,进行师生面对面授课、互动等教学活动等。如果说利用线上平台教学资源的话,只能是在课外时间,进行辅导和答疑、作业提交和评判等。
2.多人同一课程集体备课问题
近期督导听课中发现,有些大型(全校开设)课程,几个教师同时承担同一门课程,但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和重点,甚至教学进度等相差很大,是否执行同一个教学大纲值得怀疑,应当引起有关教研室和课程负责人的注意。建议这类课程,不仅要同一门课程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而且要恢复和坚持集体备课(尤其是有新教师加入的教学团队),要经常研讨章节重点难点、优化教学案例,协调教学进度,以及适当的教学方法等,确保授课质量。
3.新入职年轻教师课堂管理问题
上一期《督导简报》已经谈到“课堂管理和组织教学问题”,但本期督导听课依然发现课堂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存在于部分新入职年轻教师。新年轻教师或是不自信不敢管,或是不得法不会管,亦或是不负责不去管,导致出现大教室分散坐、前几排无人坐、课中随意出入等问题。因此,建议存在此问题的新教师应尽快改正,“老帮新”的老教师要负起责任,指导帮扶,相关单位要摸底排查,加强监管。如果今后再发现此类问题,将要进行约谈批评甚至通报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