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博汝,男,2000年8月生,河北省沧州人,晋中信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科1703班(无边书院)学生。周博汝只是喜欢计算机,并没有想到要去做一名讲师。但刚进入大学,一次登台的经历,却改变了他的人生设计,不觉间,他跨入了另一条赛道。
前不久,作为尼康讲师,我在上海师范大学的礼堂完成了一场讲座。别人告诉我,讲台上的我,一头短发,利落干练;休闲夹克,精干随和,眼神里满是专注与坚定。
对此,我很是感慨,从我第一次站上台讲技术,到今天已经整整8年了。那时的我与现在相比,可谓是云泥之别。回想第一次登台,简直是糟糕透顶,但正是那次的糟糕透顶,才奠定了我现在的发展基础。
那时,我初到信院。校园里的一切,都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对什么都充满热情——课上跟着老师敲代码、学硬件,课余时间加入了学校的新媒体中心,平时做设备排障,鼓捣相机……终于,我的表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有一天,辅导员找到了我,说系里想办个“PC大讲堂”,很多同学买了电脑却不懂维护,想让我来讲讲基础的电脑维修知识。我一听就慌了,平时帮同学修电脑,都是一对一慢慢琢磨,可站在台上给几十人讲课,连想都没想过。我赶紧说:“老师,我不行啊,我从来没讲过课,讲砸了咋办?
”辅导员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看你帮同学修电脑时说得挺清楚,而且你专业成绩好,肯定能讲明白。别紧张,就当跟大家分享经验就行。” 看着他信任的眼神,我只能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为了那次讲课,我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把拆机箱、清风扇灰、排查系统故障的步骤写了满满两页纸,对着电脑练了一遍又一遍,觉得自己把知识点都吃透了。
可真到了讲课那天,一踏上讲台,看到台下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底气一下子就没了,心跳得像擂鼓,手心全是汗,双手攥着鼠标都有点发颤。开口说话时更糟,原本背好的流程全乱了——怎么拆机箱螺丝没讲完,脑子里又突然蹦出内存的型号,就顺着话头讲起了内存怎么装;没讲两句,又想起CPU的散热问题,话题又跳了过去。
我越讲越乱,眼神死死盯着电脑屏幕,不敢抬头看台下——我能感觉到同学们的表情从一开始的期待,慢慢变成了迷茫,还有人低头小声议论。我更慌了,说话都开始结巴,原本计划讲的“系统故障排查”也没讲清楚,就匆匆结束了。
那四十分钟,感觉像过了一个世纪,当最后一句“谢谢”说出口时,我几乎是逃着下了台。
辅导员没有责备,只是笑了笑:“知识点都讲到了,但你讲的有点乱。"
我内心充满了挫败感——明明练了那么多次,怎么一上台就全乱了呢?
老师帮我分析说,乱,是因为我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没有侧重,什么都想讲,眉毛胡子一把抓,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究其根源,还是逻辑上的问题。
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训练理顺逻辑。
罗列大纲后,我发现,如果要讲电脑故障排查,就得把“拆机箱注意事项”“风扇清灰步骤”“系统报错处理”这些要点一条条理清楚,哪个知识点在前、哪个在后必须明确。反复推敲后,我设计了“拆机-清灰-软件”这个顺序,觉得它最符合物理操作流程的逻辑层次。
逻辑顺了,可朋友们又提出了新问题:“内容干货满满,但听着有点干,容易走神。”他们说表达只有内容,没有情绪调动,现场气氛不足。
抓耳挠腮的我,在偶然刷到脱口秀视频的时候,突然有了灵感:我也可以像他们那样通过情绪共振网,让表达活起来!
于是,我开始跟着脱口秀练表达。反复聆听中,我好像拆解了他们掌控全场的“隐形脚本”:一是通过适时停顿,掌握节奏,让表达有呼吸感;二是用“我们都知道……”来建立与观众的共识,用轻松的反问邀请大家入场,将独白变成一场愉快的对话;三是刻苦练习“铺垫+笑点”的经典结构,在引爆笑点时,产生最大的反差效应。
我要感谢学校,缤纷多彩的活动给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锻炼平台。我利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去登台,去实践自己想法。而一次又一次的登台,让我的表达水平飞速提升,我也越来越敢于接受挑战——只要有机会,我都会主动承担主持工作。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种自我打磨,让只有大三的我,就误打误撞得到了大厂的垂青。
那天,我陪朋友去买镜头,正好尼康市场部的一个负责人来巡店。聊到器材和拍摄,我依据自己多年拍摄和讲课的经验,很自然地分享起自己的使用心得,还顺便讲到该怎么把这些知识讲给初学者听。
后来我才得知,他们当时正有意招募一批既有扎实技术,又具备优秀表达能力的新生代讲师。那位负责人立即看中了我。后来,他告诉我,他看中的不只是我对设备的熟悉度,更是我讲解时条理清晰、能把专业内容讲得浅显易懂的能力。
随后,一切水到渠成。他们主动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邀请我参与他们的新品试用计划。于是,我开始以“预备讲师”的身份,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系统性地分享尼康相机的使用技巧与实战案例。
讲解中,那些在学校活动中磨练出的“故事感”,不自觉开始散发魅力。我的视频讲解不是枯燥地罗列参数,而是通过一张张照片背后的创作故事,带出设备的功能与优势。这种有趣的硬核软广,收到了无数网友好评。
毕业之际,恰逢尼康与经销商在山西本地筹划活动,他们需要一位能撑起场面的讲师,我顺理成章地入选了。
说实话,在刚开始进入大学时,我觉得自己应该成为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相机讲师。信院这个神奇的地方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给了我崭新的赛道。所以,我非常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一定要珍惜学校给我们的每次锻炼机会,因为,它真的会改变我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