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院读大学

冯晓霄:墨香青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3-11-02 00:00:00 点击:

冯晓霄,女,2002年2月出生,山西阳泉人,商务英语学院2004班(无边书院)学生。从没有任何写作经验,到最终成为一个新闻采写的“达人”,冯晓霄在大学里完成了自我的全面成长。

冯晓霄

高考后选择志愿时,带着疑惑与憧憬,我和家人不断搜集资料。随着光标的跳跃,我的心随着一个个网页的弹出而打开。晋中信息学院进入了我们全家的视线,是因为它风景优美的校园环境、科学严谨的课程设置、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尤其是一位学长的介绍,他说学院的特色育人模式是“完满教育”——让同学们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艺术实践、竞技体育充分发掘潜能!

2020年的9月,我终于跨进了信院,成为一名大一学生。还没来得及熟悉校园,就迎来了各种组织纳新的“百团大战”。纳新现场气氛火爆,一个个小红顶帐篷在艺术教育中心前的广场排起长龙。

正当我走在路上看得眼花缭乱之时,忽然一位学姐微笑着向我递来一份招新传单,热情地推荐青联宣传部。当时我对“宣传”可以说是一窍不通,面露难色地推辞:“我写得不好。”她安慰我:“没关系,写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你愿意动笔,我们都会全力培养!”看着学姐诚恳的目光,我的心忽然被打动,莫名对自己有了一些信心,觉得自己应该能行。

冯晓霄

三年后,每当我想起那个纳新画面,心里就会充满感动。我想,绝大多数新生,可能都跟我差不多,哪里有什么经验和特长?只要能给我们一个机会和平台,给我们一些积极的鼓励和耐心的引导,我们就可能走出自己的成长之路。所以,我至今都非常感谢当初那位向我递出招新传单的学姐,她的热情和鼓励是我成长与收获的开端。

那一刻,我晕晕乎乎地接过报名表,填写了自己的名字。令我没想到的是,当天就接到了面试的短信。反复看着短信上那短短一二十个字,我心里十分紧张,感觉跟高考比也差不了多少。那个中午我没有睡好觉,一会儿觉得自己应该跳出舒适圈,勇敢尝试,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当时不应该鲁莽报名,本来写作就不是我的特长,上高中的时候写篇八百字作文都得憋半天,这会儿凑什么热闹报宣传部?万一面试就被刷下来岂不是自找丢人?

冯晓霄

好不容易捱到了晚上六点,我紧张地在教室外等着面试。秋日傍晚凉风习习,可我却没什么雅兴欣赏秋景。

没有经验,我也不知道该提前准备什么内容。看着里面的同学侃侃而谈,我强装镇定,站在门口胡乱地划拉着手机屏幕,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轮到我了,好在面试问题并不难,部长询问我有没有写作经历,我非常诚实地回答:没有。尽管我觉得自己的基础差了点,但还是本能地怕别人认为我不行,于是赶紧又补了一句:我愿意努力认真写!

听到我的回答,部长微笑地点了点头。就这样,我顺利加入了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宣传部,正式开启了我的宣传之路。

冯晓霄

没几天,我的任务来了——报道“荧光夜跑”活动。刚接到任务,我脑袋就嗡的一声,完全是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我不仅不知道怎么写,甚至连活动是什么样都不知道。我赶紧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学校官网搜索历届活动的信息。原来这是一项校园公益跑活动,每届大概有三千余名学子参加。参与者每跑五千步就可以兑换一元钱,活动所有收益都会用来购买新书并捐给太谷区乡村小学图书室。因为每位参与者都戴着牛角灯、发光手环、荧光棒等配饰,远远看去,慢跑的队伍就像一条由光斑汇成的河流,在夜幕的映衬下围绕着校园流淌,所以这项活动才被称为“荧光夜跑”。

冯晓霄

刚刚从枯燥乏味的高中生活走出来的我,看到这样有意义的活动,眼前一亮,心中的畏难情绪也消减了大半。学姐说我们的任务很简单,只需要完成一篇千字左右的稿件,再配图排好版,发布在信院青年微信公众号上就可以了。

听到文章可以公开发表,我马上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番。咱是没吃过猪肉,但咱见过猪跑啊。平时一打开手机,不是这个公众号的消息就是那个公众号的推文,看起来很简单的样子,应该不难完成。

冯晓霄

为了能够打响第一炮,活动开始前一周,我就根据收集的基本信息开始写底稿。学姐说,稿件的主要受众是在校师生,年轻人居多,所以稿件必须有“网感”,文风要生动活泼。初听我深以为然,频频点头,可一旦坐下来开始写,才知道自己可能是太过自信了。我对着键盘一阵噼里啪啦,可删来改去之后,定睛一看只有两百字,还都是些“风和日丽”、“参与者很多”、“戴着发光饰品”之类的词句,完全像一篇小学生日记,根本不可能达到发布标准。

冯晓霄

在电脑前坐了半个小时,眼见得实在弄不出来,我只好向部长求助。部长推荐了往届活动的优秀稿件让我仔细研读,还让我去刷一刷社交媒体,看看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些什么话题,使用了哪些有“网感”的词汇,她让我多多学习借鉴,用到这次活动的稿件中来。根据部长的建议,在随后的一周,我一直都在跟键盘较劲,一个句子颠来倒去地修改——开始通篇都是“同学们”开头,十分单调,改完后又写的太过啰嗦。明明学了十八年的中国汉字,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分配语序和位置,颠三倒四,自己都读不下去。

冯晓霄

就这样来回修改了好几天,怎么读还是不满意。一次次地发给部长审核,再被一次次地无情打回。

后来,部长不得不手把手地指导我修改。反复调整后,我的文章终于有了进步,从“戴着放光饰品的学生”这样死板的文字,改为“荧光侠”这样生动又有画面感的词汇。整篇报道也从500字写到了1000余字,顺利地在信院青年平台上发布!我看着撰稿那一栏中自己的名字,十分兴奋,这可是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报道!我第一时间转发到了朋友圈里,妈妈看到之后也很替我高兴,还骄傲地转发到了家庭群里,把大家都发展成了我的忠实读者。

冯晓霄

在我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拟标题每每成为最佳的训练机会。说实话,一到写标题,我就开始发愁、开始煎熬。俗话说,标题取得好,稿件就成功了一半。一个好标题,既不能让读者看了不知所云,也不能是只有噱头的“标题党”。

开始学习写稿时,我经常苦思冥想也取不出一个好标题,稿件常常因为标题不好而被打回。学姐看到我抓耳挠腮的样子,建议我平时多阅读、多积累,看到好的标题就记录下来,慢慢积累,培养灵感。于是我关注了许多高校的微信公众号,还订阅了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青年网等媒体公众号,看到好的文章和标题就及时收藏,平时有空就翻看开开。

后来,学校组织了一次活动,要求同学们给远方的亲人寄一封“家书”。为了鼓励大家,每位参与的同学都可以免费领取一份小饼干。工作人员会在饼干的包装袋里放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环卫工人、边防哨兵、医务工作者等社会各界群体的感恩语录,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身边人的付出,懂得感恩。

冯晓霄

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我看着数以千计的信件十分感动,因为每一封信背后都是大家深深的思念和感激。活动现场一位扎着马尾的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当时坐在台阶上默默写信,写着写着好似想到了什么,忽然泪眼婆娑。虽然不知道她要把信寄给谁,但想必一定是一份真挚而浓厚的思念。看到她偷偷地抹着眼泪,一时间我也受到感染,我也想到了自己身处远方的父母,我的爸妈没有上过大学,所以他们用尽全力供我,让我有机会漫步在这优美的校园,有机会在明亮的窗边读书,有机会参与所有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希望我的人生能够少一些遗憾。虽然他们不善言辞,但是我内心时刻谨记他们的付出,并且对此怀抱深深的感激。那一刻,我也忍不住拿起了手中的笔,给妈妈写了一封沉甸甸的家书。

冯晓霄

在写新闻稿时,我脑中翻来覆去的是家书、饼干、纸条和那个流泪的女孩儿,还有从心底涌出的感动。在撰写标题时,我一直在写实和写虚之间犹豫不决。《组织了一次写家书活动》?不好,太实了,这样的活动报导天天都有,引不起大家的兴趣;写《感人至深的活动》?也不好,太主观直白不说,也不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思考再三我还是无法决定,于是一遍遍地把这几个关键词组合来组合去,饼干,纸条,家书……突然,我想到了能够普遍引发大家兴趣的社会报道,就是那种又在饭菜中吃出什么东西来的新闻,对,就用《今天我在小饼干里吃到了一张纸条》作题!虽然小有标题党嫌疑,但确实说的是事实,一定能引发读者的兴趣!

冯晓霄

冯晓霄

新闻稿送审后,部长说我这个标题起得好,既能吸引读者兴趣,也点出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又让我兴奋了好半天,我终于能写出好标题来了!

就这样,大学四年作为宣传干部,我记录了校园里大大小小的活动,自己也从不善言谈、十分内向,变的乐观开朗、善于与人沟通。我写出的稿件越来越具有真情实感,得到了大家点赞和转发,这些都是我在高中时候想都不敢想的。更重要的是,通过亲历这些活动,我对人生和成长有了深刻的认识,或许这就是完满教育带给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