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院读大学

郝文涛:走出失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6 20:38:56 点击:

郝文涛,男,2004年6月生,山西吕梁文水人,食品与环境学院食安2201班(太行书院)学生。三次演讲失败,一次比一次令郝文涛难堪,在沮丧中,他认真复盘,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调整“疗法”后,他彻底治愈了忘词的毛病。

“糟糕!要被“晾”在台上了!这次肯定又完了。”刚进入晋中信息学院不到一个月,这些话常常出现在我脑海中,失落、迷茫成了我最常感受到的情绪。

事情缘起刚开学时,辅导员宣布要竞选班委。我一方面想更快地融入新的集体,另一方面也想一扫高考失利的阴霾,给四年的大学生涯开个好头,就主动报了名。但我万万没有料到,由此,“折磨”开始了。


演讲竞选失败

竞选前,我想既然要选,肯定说点什么给自己拉拉票。可说什么好呢?遇事不决问百度,我熟练地打开网站,输入“班委竞选稿”几个关键词,三下五除二就从网上找到了一篇文档。Ctrl+C,Ctrl+V,几秒钟就完成了复制粘贴。严谨起见,我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内容稍微改了改。

看着屏幕,我默读了几遍稿子,自觉很满意:这排比句写得真好,成语也一个接一个,肯定能选上!

竞选的日子很快就来到了,舍友与我一起走出宿舍,问我:“待会儿要上台,紧张吗?”我毫不在意地笑笑:“这有啥好紧张的。”我认为不过是上台讲两句话,况且内容都准备好了,还找了朋友拉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好不轻松。

可当我走到教室,却笑不出来了: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同学们坐得满满当当。大家都拿着本子和笔,安静地等待着竞选开始。几位参选的同学坐在前排,张口不出声地拿着几页纸默念。我赶紧收了声,可同学们听到动静,还是齐刷刷地望向这边。

这一刻,我感觉紧张从脚底蔓延到全身,紧接着手心也开始出汗。我从来没有当着这么多人发言过啊!看着与我竞争的两个同学正在拿着稿子默读,我下意识地也想掏出来稿件看看,一摸口袋才想起来,自己原本就是打算边讲边即兴发挥,根本没带稿!

屋漏偏逢连夜雨,本就手忙脚乱的我,竟然抽中了第一个上台!从座位走上讲台的那几秒,我的脑袋陷入了真空状态。几步的路,我走的就像是机器人。站在讲台上,看着好朋友期待的眼神和其他同学审视的目光,我尴尬地挤出一丝笑:“大家好,我是郝文涛……”讲到这里,我就卡住了,按本来的设计,接下来该谈一谈对岗位的认识,可这时我脑子里光记得是一大段成语和排比句,就是想不起来到底是什么内容!

看着台下的目光由期待变为疑惑,又变成担忧,我无地自容。我不知道后面磕磕巴巴地说了些什么,只觉得逃离讲台的那一瞬,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后面上场的两位同学虽然拿着稿件念,但她们表达流畅、内容丰富。相比我的紧张无措,她们表现得既真诚又自信。那一刻,我明白自己已经毫无胜算了。

落选后,我进行了反思,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第一个上台,再加上没有做过演讲锻炼。可如何提升自己的演讲水平,依旧毫无头绪。就在这时,大学生艺术团主持表演团的宣讲开始了,我感觉大好的培训机会来了,立即报了名。


接二连三失败

为了这次面试,我认认真真地写了一份自我介绍,背得滚瓜烂熟。当我再次自信满满地站在老师面前时,却没料到这次“重头戏”根本不是这个,而是一段即兴演讲——我押错了题!

就这样,我又被“晾”在了台上。老师看出了我的窘态,提示说:“可以讲讲身边熟悉的事物。”我结结巴巴地瞎编了几句,感觉自己就像是咸亨酒馆里的孔乙己。

面试结束后,我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寝室。

两次的失败让我很不甘心。复盘后,我意识到,演讲是需要认真训练与培养的,于是我鼓足勇气,找到主持表演团的学长,对他讲了自己历练的决心。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学长勉强答应让我“留团考察”。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抽出所有的课后时间来看央视《主持人大赛》,邹韵是2019年主持大赛金奖得主,也是我的偶像。我时常一边观察她的体态仪表,一边对着镜子模仿,还把她演说的文本内容摘抄下来,作为朗读材料不断练习。我在心里憋着一股劲:下一次,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成功!

半年后,听说学校第五届“时尚秀”创意时装大赛需要一名答辩者,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心里抱着一雪前耻的念头,想着在全校师生面前好好展现一下自己。

带着满满的信心与期待,我很快就在网上搜集好了资料并且整理好了答辩稿。

答辩前一晚,我失眠了。之前两次失败的阴影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在噩梦中,其他选手都在积极回答评委提问,我努力地大声喊,可手里的话筒怎么也调试不好,周围没人能听到我的声音——我惨遭淘汰!被吓醒之后,我惴惴不安地洗漱收拾,再次踏入“考场”。

答辩到一半,做完自我介绍,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忘词!我身体颤抖、脑子空白,空场沉默长达半分钟,草草结尾。

三次的失败给我带来了沉痛的打击,我真的很绝望。究竟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忘词?我真的没有演讲的天赋吗?为什么别人就可以自信满满地侃侃而谈,而我却总是脑子一片空白呢?联想到高考的失利,难道这些都是命中注定吗?


找到秘方

周末与妈妈视频聊天,她看出了不对劲,接连追问下,我终于忍不住吐露了缘由。讲到一半,在眼眶里打转的泪珠就忍不住落了下来。妈妈赶忙安慰我:以前的事情都过去了,大学这才刚开始,只有慢慢的尝试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找准了方向就努力,改正后才能成功,哪有人能一帆风顺呢?

妈妈的话并没有让我从沮丧中走出来。之后,我整整安静了一周。那一周的每个夜晚,我都犹如百爪挠心,懊丧的情绪就像蚂蚁一样爬满全身,啮噬着我。躺在床上,我睁眼看着房顶的吊灯,室友的一切声音都好像消失了,眼前炫目的亮光让我想起舞台上的镁光灯。恍惚间,又像回到了小礼堂,拿起了话筒。三次失败的演讲场景就像跑马灯一样在我脑子里转。我确实努力了,但为什么第三次还是失败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边回忆比赛的每个步骤,边再次尝试默背答辩稿件,突然,我意识到,这几次忘词都有一个共同点!我犹如茅塞顿开一般,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跃起,喊出了声:“我知道了!”原来,每次卡壳的稿件,文本大都是我从其他地方借鉴而来,只经过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然后就死记硬背。第三次中唯一流畅的是自我介绍,而这是我自己写的!也就是说,没有结合自身经历,只做融合,那稿件永远都是别人的,一紧张就可能忘掉。

很快,验证的机会来了。学校组织“信息产业大咖传记阅读计划”,在撰写答辩稿时,我牢牢结合自己阅读的感想和实践中的感悟,真正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稿件。

我将稿件打印出来,将逻辑关键词旁批在两边,一张整洁的A4纸被我勾画得密密麻麻。我每天抽出时间对稿件内容反复背诵,吃饭也背走路也背,稿子磨损严重,破成了几片,我就再打印一份出来继续揣在兜里背。我把内容在脑海中以提纲的形式进行概括,即使偶尔忘了词,也能根据逻辑关键词推理出来。

在比赛的前一周,书院的付老师陪我从答辩稿的思路、内容、感情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修改。前三天,我和付老师进行了答辩练习。从刚开始的偶尔停顿,到能够熟练背诵,经过了三十多次的练习。我问老师,如果这次失败了该怎么办?付老师说,做任何事情,只要自己尽力就好,要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终于上场了。我抛除了一切杂念,灯光、观众和其他竞选者都似乎与我无关,脑子里只有像串珠一样的关键词和内容提纲,它们一环扣一环,一步步牵引着我往下说。

最终,我流畅地完成了自己的演讲,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


拿到这个奖状,我如释重负。

接着,我又参加了“大学生思政公开课”展示比赛,这一次获得了校赛二等奖!在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我无比激动,没有人比我自己更清楚这奖意味着什么。我不是注定的失败者,我不是缺乏演讲天分,更不是生来有什么缺陷!妈妈和老师说得对,只要目标明确方法得当,一切皆有可能!

回头想想这三次失败,我深深感激那个爱演讲的自己,那个遭受了三次打击依然没有后退的自己,那个年轻气盛,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也坚持向前的自己,更感激老师、妈妈和同学们的鼓励与帮助。歌曲唱得没错,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相信,不管以后遇到什么风雨,我都会迎来自己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