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院读大学

位置: 首页 我在书院读大学 正文

王思源:竞聘篮球俱乐部职业经理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01 15:36:52 点击:

王思源,女,汉族,2003年5月出生,山西太原人,艺术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2201班(杏花书院)学生。因为喜欢体育,王思源报名参加了学校篮球俱乐部职业经理人竞选。几年后,她觉得,当上经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竞选的过程中,她有了意料之外的巨大收获。

我喜欢体育,尤其喜欢篮球、排球、足球这类团队角逐式的球赛,看球赛总会让我热血沸腾。有一天,我看到了学校招募篮球俱乐部职业经理人的通知,心想如果能成为经理人,那么肯定会最早获得球赛举办消息,甚至还可以与各位运动员近距离接触。这让我很兴奋,立即报了名。

没想到,就是这个报名,让我有了一段难忘的大学经历。

几天后,我被通知去参加报名人员会议。参会的人不少,有20多个报名人员。会上要求每个参赛者要提交一套设计实行方案,包括俱乐部的名称、定位、logo、制度设计、活动策划书、队伍组建、服务体系构建、管理策略。看着手中发下来的资料,我顿时有些傻眼:这些东西我哪懂?刚想放弃,又有点舍不得深度融入球赛的巨大诱惑。

先干干看吧,大不了选不上。我抱着这样的心态开始了准备工作。

攻克创意设计关

设计方案的每一个环节对我而言都是陌生的,我一头雾水,无从下手。只好用手机或者去图书馆查资料,看看有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供参考。那几天,我经常用手机上网到深夜,结果睡眠不足,上课时打瞌睡。辅导员韩雅琳老师发后,问我最近在忙什么。得知实情后她对我说:“注意休息,不要影响功课。至于竞选,我可以帮你。”

有了韩老师的帮助,我感觉有了方向,心里一下子放松了好多。韩老师告诉我,俱乐部的名称、定位、logo是一体的,与后边的制度设计等也是一体的,彼此间互相联系、互成逻辑,不能有一个环节与整体割裂。我恍然大悟,回头再想自己的设计,觉得简直就是各说各话,就是“几层皮”,根本统一不起来。

第一稿方案就这样被彻底否定,也就是说几天夜以继日的辛苦白费了。

韩老师一步步指导我。她先教我怎样创意,说我想出的“勇胜”“疾风”这些名称,缺乏个性与深意,没有意思和意境。我明白了创意的要求,每天开始苦思冥想。我想到美国篮球梦之队的辉煌与精彩,就想到了一个“梦”字。下个字咋办?想了很久,觉得球赛应有火一样的热烈,不仅包括比赛的过程和观赛的过程,还要有准备、有策划、有组织、有结果——光有火一样的比赛和观赛的热烈还不够,还要有火一样的热情去策划组织,火一样的热切期待,火一样的热爱成就事业……我一下子想到用四个“火”来体现篮球赛的火红、火热、火辣刺激和越来越“火旺”。有没有四个“火”组成的汉字呢?我一查手机还真有,就是“燚”——与“翼”同音,字母缩写为“MY”。“M”在英文中是“我的”首字母,“Y”是“燚”的首字母。“MY”意味着俱乐部是每个人共同的归属,四火相聚也寓意着团结。“梦燚”寓意着我们为梦想而战。

我欣喜若狂,为自己的创意高兴不已。要知道,这个创意是自己的处女作啊。

创意出来后,就设计logo。大一的我,根本不会用PS软件。韩老师立马找了一个大三的学姐过来教我。经过了几天,我熟悉了软件,制作出了一个草图,但感觉离我的想象还有很远的距离——图像太过单调,缺乏视觉冲击力。

韩老师再次指点我,说logo本身也需要设计的介入,仍需要创意。

这句话点醒了我。我突然想到,可以试着加入一些中国的元素。于是,我就想到了“龙”——龙在中国文化中正代表着力量、腾飞与集体精神。由此我又想到了“鹿”——鹿在中国文化中有象征力量的角逐的意象。这些正是我们球队追求的精神内核。

于是,我决定以“龙头”为核心、以“鹿角”为辅助重构logo,以此寓意我们俱乐部队伍的体育精神。

配色的初稿也不让人满意。起初我以金黄色勾勒龙身,橙色篮球在角上飞动,虽华丽却缺乏沉稳,再加入深蓝背景后整体感虽然提升了,却显得过于厚重,少了活力。后来想到球员们在绿茵场上奔跑,想到红色球衣穿梭于球场,才忽然有了灵感,要以薄荷绿为主调,龙身用红色勾勒,以黑色线条增强力量感,橙色篮球点缀其中,使红色的激情与黑色的沉稳交融,橙色的活力跃动,整个画面瞬间鲜活起来。

这样修改后,动感的冲击力终于实现了。韩老师高兴地与我击掌相庆。

硬啃经营管理知识

从来没有经营管理经验的我,要攻克的第二个难关,就是怎么让自己快速拥有管理方面的知识。

起初,我上网找了些篮球俱乐部的经营管理资料,生搬硬套了一套经营管理方案,什么组建总经理办公室、行政部、会员部、接待部、市场部、宣传部、财务部等等。看了我的方案,韩老师说:“这方案放在学校根本不适合,假定说你现在已成为经理人,你去尝试建立这些部门,你觉得具有可操作性吗?每个部门具体起什么作用,你考虑过吗?”我被问得哑口无言。

韩老师让我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去考虑。可对我这个毫无经营经验和管理技能的人来说,操作性真不啻读天书一样难。韩老师建议我去找找这方面的图书。我明白她的意思是让我去读那些经营管理的书,但我觉得这似乎并不现实,我觉得我根本读不懂这么深奥的书。

我想要放弃,但确实又不甘心,篮球队我的诱惑大得我无力自拔。我咬咬牙走进图书馆,去找那些简直让我恐惧的经营管理类书。

要想由浅入深地学是不现实的,因为必须按时限交资料,我就只好找与报名要求相关的制度设计、活动策划书、队伍组建、服务体系构建、管理策略这几个方面的知识。我一边找资料,一边进行分类,觉得有用的东西就记录下来,有不懂的地方就用手机上网查阅解释。

不知不觉间,每一类都收集了好多内容,我也似乎懂得了不少经营管理知识,进而发觉经营管理其实也并不深奥,并不是硬得啃不动的铁疙瘩,甚至还感觉有点小意思。甚至,有时读着读着这些经营管理类的书,我竟然忘掉了我的目的是撰写提交方案。

眼看时限快到了,我才自言自语说:“这些经营管理的书等将来好好读一下,先把眼前的这次竞选弄成再说。”我借鉴学校组建部门的模式,结合我们部门人员、房间等的限制条件,确定了初期成立三个核心部门:秘书部,负责财务统筹、赞助对接及球员数据管理;理事部,主导活动组织、物资调配及制度文件起草;品宣部,承担宣传推广与赛事氛围营造。同时制定了俱乐部管理制度与策划书,构建了管理策略、服务体系及队伍组建方案,并针对竞赛队伍,制定出基础组和提高组分层训练、裁判培训、一带一帮扶机制、开展高水平赛事观摩等一系列计划,并设立了奖罚体系。

当我把整理来的知识与竞选资料准备结合起来时,我发现,我对那些管理方面的知识理解得特别快,所以,这个过程也特别顺利,甚至,还经常有新想法新创意迸发出来。韩老师看完后对我说:“好!提交吧。感觉你将来当个经理都绰绰有余了。”

最有价值的收获

面试答辩时,我发现,原本报名的二十多人,只剩下十人了,其他人都放弃了。

在等待入场的时候,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不停地劝说自己,不要把成败看得太重,反正通过前期的一系列准备,我已经学到不少创意知识、PS设计及操作知识、经济学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这就已经足够了。

想到这些,轮到我面试答辩时,我内心忽然静下来,坦然走进那间被临时用作面试室的大教室。面对这些老师,我流畅地介绍俱乐部的筹备情况、名字寓意、LOGO设计理念、口号,以及经营管理的模式和理念。

在提问环节,一位体育专业的评委老师问我:“在篮球俱乐部管理中,你如何通过‘以老带新’策略推动团队成长?采取怎样的具体的实施方式,预想效果如何?”

我略加思考,回想到图书馆看到的关于多家公司共同采用的“以老带新”的模式,于是结合学校实际作答:“我通过‘以老带新’系统性策略,构建从选拔到实践的完整机制:首先由理事部筛选具备领导力的球员作为导师,按技术短板精准匹配选出新秀;其次在训练中实行‘一带一’帮扶,老队员参与新秀投篮、防守等专项训练,随后组织召开战术分享会,找出不足针对不足进行针对性训练;同时通过双向考核与激励,激发老队员的责任感与新队员的学习动力;最后秘书部记录成长曲线,品宣部进行文化宣传,形成‘技术传承-文化认同-可持续发展’的闭环。”

导师们很惊讶我能这么专业、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于是,一个又一个问题纷至沓来。由于准备很充分,每个问题我都用这段时间学到的知识作了逻辑清晰地回答。

最终,评委们给出了点评。评委之一的CBA解说员说:“答辩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结构化思维,面对专业问题能快速调整思路。”体育专业的评委老师也点头认可:“能够发现较为专业的问题并提出较为专业的解决方案。”

听到评委们的肯定,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梦燚篮球俱乐部随后成立,我也被任命为俱乐部的第一任职业经理人。

尽管后来,我离开了俱乐部,但我还是难忘这个准备的过程。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创意、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具备了独立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大学生来讲,我觉得是最有价值的。因为未来的职场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困难,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有了这种能力,我将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