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院读大学

位置: 首页 我在书院读大学 正文

任志浩:商科助我创业梦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04 11:02:02 点击:

任志浩,男,1998年11月生,山西省汾阳人,淬炼商学院市场营销20级毕业生。选择市场营销,是因为任志浩在中学时期的创业梦。来到大学三年后,他终于迈出创业的步伐,创办了山西省首家座落于乡镇的“小米之家”和华北地区首家坐落于校园内的“小米之家”。

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成了最头疼的事。爸妈一直觉得市场营销是个好出路,毕竟我们镇是以酿造和销售汾酒而出名,毕业后回到镇上也能找到份不错的工作。我心里也盘算着,如果上了大学有机会卖酒,跟着专业老师学学销售和市场的那些门道,说不定能在学校里找到商机,赚点外快,实现财务自由,甚至走上创业道路!这想法一旦冒出来,就再也遏制不住,当信院的老师来到我的高中宣讲,介绍了学校里各式各样的活动和商科教育时,我立即动了心,没多犹豫,直接报考了信院的市场营销。

与小米的结缘

2016年9月,我满怀憧憬与期待地踏入了大学校园。第一学期开设的是一些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财务管理与应用等商科的基础课程。刚开始我还认真听课,想着为将来打基础。但两个月后,我心里开始嘀咕了:这些知识虽然重要,可和我卖酒好像没什么直接关系啊?我尝试着把学到的一点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到处推销,效果却并不如我所愿。大多数时候,我只能零星地卖出几斤,收入少得可怜。

在我的想象中,学了这个专业,就能够大展拳脚,实现自我价值,但现实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这种落差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挫败。我这才意识到,创业根本不是简单地买卖东西,入学前我虽然嘴上念叨着创业,但实际上,我对它的理解太肤浅了。

我开始怀疑,我是不是选错了路。

迷茫中,一堂管理学的课为我打开了新窗。课堂上,老师播放了几段网络知名博主测评产品的视频,让大家分析这些测评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原本我只是打算课后随意浏览一下,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没想到,这一看却让我欲罢不能。特别是其中一个关于毛巾的测评视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视频中提到,有些毛巾的性能超越了小米毛巾,但它们的价格却高达小米毛巾的三倍——小米毛巾仅用三分之一的成本就实现了高端毛巾80%的功能性。

这让我有些怀疑,心想一块毛巾能玩出什么花样?不就是吸水、擦干,还能有多大差别?于是我果断地从网上下单小米毛巾,打算亲自验证一下。没想到这一试,就让我“入坑”了——它的吸水性和柔润度与我之前用过的产品明显不同,而它只是一个大众价格。

这次体验让我对小米的产品产生了好感。之后我连续购买了小米的牙刷、充电宝等一系列产品,对小米的关注和兴趣日益增长,并且自然而然地与我的课程联系在了一起。而在第二学期,开始学习市场营销专业课时,那些课程作业更是激发了灵感,我开始把理论层面的产品定位和产品策略等抽象概念与小米的实际产品体验结合起来。几次交流后,老师也鼓励我可以多从感兴趣的案例出发,挖掘背后的商业逻辑。

于是乎这一年,我近乎疯狂地投入到小米品牌的研究中。分析企业领袖,我就选雷军作为对象;探讨产品特性,我剖析小米最新研发的科技成果;网络营销的课上,我聚焦于小米的官方网站……市场营销课程的每一次案例分析,我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小米进行阐述,我成为了大家眼里的小米“代言人”。

也就是从那时起,入学之初的那种落差和挫败感慢慢消散了,我逐渐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加盟小米之家

在我的到处分享之下,周围人都知道了我是一个“小米迷”。不仅我家里的电器、数码产品也都换成了小米品牌,连我的朋友们也都被我带入“坑”了,他们时常会向我打听小米最近新出的产品,或者征求我的购买建议。

大三寒假,有几个亲戚来家里做客时,跟我父母开玩笑说:“你家儿子都快能开个小米店了。”不料第二天,父母竟主动找我聊:“你要不就尝试一下做小米的代理,你之前不是有创业的想法吗?”

这让我既感动又不解。我觉得我只是用在学校里学到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帮助爸爸的工作优化了一下组织架构,协助妈妈整理了台账,做了一些文字润色工作。没想到,这些小事竟然让父母看到了我的变化和成长,鼓励我朝着这个方向去勇敢地尝试。

研究了小米这么久,如果能开个店,对我来说无疑是个实现理想的机会。于是很快我开始准备,并和小米的地区经理取得了联系。那时,我想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帮助身边的人,为家乡做点儿贡献,就决定要把“小米之家”开在家乡。

然而,开店第一步就把我难住了。优质的地段,房租价格高得让人咋舌;而便宜的地点,又相对偏僻,人流量少得可怜。为了找到心仪的位置,我在冬日的寒风中穿梭在街头巷尾,考察了数日,最终才在开发区发现了一处极具发展潜力的宝地,并以一个相当优惠的价格成功租下了它。

紧接着,装修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当时我对装修一窍不通,原本打算依赖公司指定的装修单位,但小小的一个铺面就要八万的费用。为了节省成本,我上网搜索,四处打听,寻找合适的装修供应商。一番努力后,在开学前,我终于将装修费用压缩到了五万。

寒假结束,我更加忙碌起来,一边上课学习,一边忙于装修的联系和协调。有时,材料供应出现延误,需要我联系供应商,催促发货;或者现场出现突发小故障,比如水管漏水之类的问题,我得马上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确保安全无虞。

那段时间,家与学校之间成了我日常奔波的路线,我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投了进去。

就这样,两个月后,山西省第一家乡镇级“小米之家”在汾阳市杏花村镇开业了。

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听说镇里有个大学生回乡创业,都好奇地前来捧场。开业的盛况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乐观的期待,我甚至开始规划着更远大的蓝图,但很快,我就被现实啪啪打脸。

我身陷双重压力之中,既要忙于学校的课业,又要时刻挂念店铺的运营状况——每天都要核算账目,月底更是要面对房租、水电费以及员工薪酬等一系列开支。但不管我如何努力,随着开业初期的热潮退去,村民们的新鲜感也渐渐消散,店里的客流量越来越少,营业额没有如预期般增长,反而持续下滑,每月都在亏损。眼见得不仅没有帮到乡里人,店也要开不下去,我对自己的初心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重新出发

那段时间,我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既迷茫又焦虑,甚至思考是不是要放弃,及时止损。

一次回家,我偶遇了一对老年夫妇,拿着手机不知道怎么使用微信,我便去教他们。然而,那些对年轻人来说轻而易举的操作,对于老人却如同天书。学了一会儿依然没有搞懂,老人脸上闪过失落,重重地叹着气:“活了这么多年,没想到被一个手机难住了!”

这句话瞬间让我清醒,我们能够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可还有很多长辈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果我真的就此放弃,那就背离了我最初的信念与追求。这时,我不由想到老师曾在课堂上说过的一番话:“孩子们,你们不要老是想着自己能赚到多少钱,也不要总是低头玩手机,而应该抬头去看看自己能发挥多大的价值,能做出多少有意义的事情。”

想及此,我犹如醍醐灌顶:只有让身边尽可能多的人体验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好,我的创业之路才有意义。

于是我一边找问题、调策略,一边不停地补齐短板。那个学期,我下了课就往太原跑,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家家商店探访,我学习怎么进行商品陈列布局,以吸引顾客的眼球。深入了解销售和售后的每一个环节,积极与同行交流心得,与客户沟通需求。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察觉到许多客户不仅仅是为了购买手机,他们更想了解各类家电产品的信息。这让我意识到,全屋智能家居或许是一个新的市场风口。于是,我投入到全屋智能家居与装修知识的学习中,全力提升自己设计与家装方面的能力。

而在这时,学校正紧锣密鼓地开展书院建设,我主动联系了部门的老师,希望设立一个小米功能间,让同学们了解智能家居。老师十分支持我的想法,但考虑到我还在创业初期,于是热心推荐了校内的一个店铺,建议我将“小米之家”开进校园。

这个提议让我眼前一亮,全校师生加起来有两万多人,又都是年轻群体,有着巨大的潜在客户基础,我觉得可以试试。

就这样,一个月后,华北地区首家坐落于校园内的“小米之家”成功开业了,这让我看到了将品牌理念与校园生活结合的可能性。

毕业后,我把重心调整回了家乡的小米之家,但也一直密切关注着学校的动态。去年,我得知学校书院要进行改造,看到招标消息后我毫不犹豫报了名。

重返这片承载了我四年青春记忆的地方,我满怀激动。我和我的团队为各个书院大厅进行了全面的智能化升级,引入了先进的智能设备和技术,指导大家如何使用这些设施。听到学生们纷纷评价便捷好用,我内心充满了欣慰与自豪——我曾经在学校里全面成长,学会了如何创业,现在,我要用自己自己的能力和方式,回馈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