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院读大学

位置: 首页 我在书院读大学 正文

张薇:拾音社的“铁娘子”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03 15:07:12 点击:


张薇,女,汉族,2002年10月生,山西运城人,淬炼·国际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2101班(太行书院)学生。大一入学时的张薇,遇事儿就躲着走,别人不满意,她自己也很苦恼。终于,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败后,她尝试着向“主动”迈开了一小步……





慢了一拍

刚入校,我凭着小时候学过二胡,参加了大学生艺术团的面试。曲毕,老师点评说:“好好恢复一下,之后应该没问题。”

过关后,我喜不自胜,满心满眼都是老师的那句“没问题”。

面试一结束,我就将二胡束之高阁。没几天老师在群里发下了曲谱,让大家提前熟悉,之后安排合奏。我仗着“童子功”,并没将老师的提醒当回事儿,心想着,学长学姐肯定会带着练的,到时候再熟悉也来的及。

接下来,我依旧过着该吃吃该玩玩的日子。那几天,偶尔也会想到排练曲目,可手边总有其他更“重要”的事儿:室友叫我吃饭,刚认识的新同学喊我出去玩,下课好累刷刷抖音……

4F9C4


很快,合奏的时间到了。我来到了排练室,看到敲扬琴的,弹古筝的,吹笛子的……大家都在试音,现场热闹非凡。学长对曲谱一番讲解后,就开始联排。伴奏音乐起,我盯着面前的谱子,耳朵仔细地听,眼睛努力地跟演奏进度。由于对谱子完全不熟,我跟得很费力,慢慢地掉了队。这是到哪儿了?是不是快该我了?我手忙脚乱地来回翻动曲谱,感觉眼睛和耳朵已然失联,完全没有意识到二胡的切入点。

“不行,没进去,再来。”学长虽然没有直接点我的名字,但我知道他说的就是二胡错过了入点。一些同学也看我,我脸上“腾”地烧了起来——前几天为什么没多看看谱子熟悉熟悉音乐!

我顾不得懊悔,深吸了两口气后,强打精神,想把入点前的伴奏刻在脑子里。

音乐再次响起,这回我眼耳并用,紧跟着谱子。快了快了,应该就是这儿!我左手摁弦,右手持弓,缓缓拉动……“停!”学长再次喊道:“二胡慢了一拍,再来一遍。”

排练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我连头都不敢抬。学长没有指责我,可我却羞愧万分,耳旁忽然就响起了入团面试时老师的评语“没问题”,这前面还有一句:你好好恢复一下。瞬间,我意识到,那是在暗示我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努力捡起基本功,才能做到“没问题”,而不是我已经好到不用练了!

排练结束后,我沉默地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朋友约我吃饭,我摆了摆手,让她先去。回到宿舍我坐凳子上发呆,那一瞬间,我好像对手机什么的都失去了兴趣。蓦地,我想起了学二胡时老师的话:一天没练,自己知道;一周没练,同行知道;一月没练,观众知道。好在是这次联排的曲子不着急演出,难道我真的要到演出时被观众听出错处才开始练吗?

那一刻,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拖拉与被动习惯的危害。

不行,这样下去不行!我不能被动地等着老师教,学长训,观众喝倒彩!我得在那之前主动出击,好好练习!

幸好,离表演还有一段时间,亡羊补牢未时为晚。我立即开始补课,每天不管有没有老师的通知与要求,我都主动去排练室坚持练习,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直到伴奏音乐被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被问懵了



习惯的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度过了表演的“危机”,不久,我又不自觉地陷入了被动的怪圈之中。

看我二胡拉得还不错,有一天,团里的一起排练的学姐邀请我办社团,当副社长!

“宝,跟我一起办拾音器乐社吧!”看到学姐发来的这条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觉得自己只会二胡。

或许是已经预料到我会被吓跑,学姐便劝我:“你就来帮我就行。”我心想,如果只是给学姐搭把手,责任应当不会太重,有啥事都有社长顶着,要不试试?

5E46C


社团初创,我们两人都是“小白”,每一步都需摸着石头过河。我习惯于听从指挥,分内之事尚能尽心尽力,至于其他,则鲜少过问。社团招新,制作招新海报成了首要任务。学姐问我能否完成,我没多想又拒绝了,心想:这个我不会,还是让学姐想办法吧。

纳新那天,学姐又让我去取KT板。我意外发现,社团名中的“拾音”二字被误写成“拾阴”。本来KT板是由社联的同学负责的,我想了想,之前并没有跟他们接触过,于是焦急地向学姐说了一下情况。学姐也很急,一连串地问我:KT板是谁负责核对的?印刷和制作周期要多久?有没有物料店的联系电话?现在重新做还赶的上招新展览嘛?这一下子把我问懵了,我压根儿没想过这些啊!

见我一问三不知,学姐赶紧去调度别人。目睹了整个过程,我很是羞愧,我是副社长,就算是只是给学姐打辅助,我也应当有提出方案的能力和责任心,但由于自己之前像个“甩手掌柜”,所以关键时刻根本顶不住。

4F4D8


稍后,在筹备社团首次专场节目时,学姐安排我带着大家排练。我很想来组织一下,但看看大家的脸,又没了信心,我只是会一点二胡而已,对于别的乐器都是“门外汉”,万一人家觉得我不懂还瞎指挥怎么办?要不还是专注练好自己的曲子吧。对别的节目心有疑惑的时候,我也只是说让大家再用心点,不敢直接提出质疑。

一周后,社长审核节目,却发现大家各弹各的,丝毫没有融合的效果。她有些生气,找我谈话,我的委屈与无助瞬间涌上心头,竭力辩解说自己同样有曲目需要排练,况且自己水平一般,对别的乐器不甚了解……

社长听后说:“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咱们要对整场演出负责,所以一切都要以演出效果为重,只要发现问题该提你就得提,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们是新社团得主动抓住这次演出的机会,好好练啊。”

听了学姐的话,我又想到前面KT板的事儿,觉得自己实在太被动了,老是这样,不仅耽误社团的发展,自己也难以成长。我咬咬牙,暗自下定决心:从明天开始,一定要主动起来!


拄拐登台

第二天,我小心地与每个人交流,对各种乐器什么时候开始进,什么时候停止,每个乐器该演奏几个节拍,都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大家听得很认真,也会发表意见进行讨论,这极大地鼓舞了我。

演出很成功。我觉得,这次演出是我改变的分水岭。从此,我不仅以百分百的认真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于别人存在的问题,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种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乌马河校园摇滚音乐节,我们承担了晚会的开场节目。不巧的是,音乐节开场前几天,我因意外摔伤,腿部打上了石膏,不得不拄起了拐杖。老师关切地说,实在不行这次就先别上了。搁往常,我一定会顺坡下驴,可这次,我觉得团队不能没有我,我自己也不愿意放任展示的机会溜走。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说:“老师,我能去!”

47866


虽然腿伤带来了巨大的不便,但我仍坚持每天拄着拐杖参加排练,有时甚至一起通宵。演出时,为了舞台效果,我把拐杖放到台侧,一跛一跛地和大家一起走上台,顺利完成了表演。结束后,周围的同学连连称赞我“身残志坚”,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大家都知道了“拾音社”有一个天天拄拐还坚持排练、表演的“铁娘子”。

尝到“主动”的甜头之后,大三时,听说学校有去德国交流的机会,我立即报了名,积极准备、稳定发挥,最后成功获选。再后来,到了大四,我又积极报名参加了国奖答辩。答辩时,我给大家讲的就是我是如何从一个遇事躲着走,一步步成长为主动承担责任,最终获得“信息之星”的过程。由于全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台上我越讲越轻松,越讲越自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