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梁栋,山西晋中人,中共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儿童剧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2016年11月就职于我校艺术教育中心,现任艺术教育中心戏剧表演教研组负责人。工作期间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获奖,原创、改编多部音乐剧、话剧作品。担任我校22级全生异科导师,担任我校大学生艺术团话剧表演团指导教师,对于话剧表演、解放天性有着独到的训练方式。
2016年的10月,当我在微博刷着“别人家的迎新晚会”看着“许巍助阵皇家大信院迎新晚会”的词条一直在热搜挂着时,还在疑惑,这是一所怎样的大学,能请来这样的大明星助阵。没想到,11月我就接到了人事处的入职通知,同时也在遗憾,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投简历,这样说不定我也可以和从小的偶像许巍老师同台演出。当我怀着对新身份的憧憬来到初秋的信院时,下车后穿过六扇门却怎么也找不到要报道的5号楼,经过楼管阿姨的指路才知道,5号楼是5号学生宿舍楼,我很诧异,这样一个愿意花那么高的价钱请明星助阵迎新晚会的学校却不修建一栋行政楼,这样的学校,是有点奇怪。在入职一个月以后才发现,这样奇怪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入职前我了解到,我的工作岗位可能就是上课,带学生排练,每年出一两个作品,因为在上学期间,我的大学老师就是这样的。入职以后我才知道,学校没有艺术类的相关专业,却有将近20位艺术相关的优秀老师在从事艺术实践的工作。学校没有传统艺术类院校那样专业授课模式,全部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上课排练,刚开始,这种情况我完全不能理解,学艺术不是件容易的事,课余时间学生会来吗?在宿舍玩玩手机不香吗?即便能来,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又能排出什么作品?



随即,大学生艺术团的同学们就在当年的迎新年晚会上,给了我答案。带着50多个人的非专业学生团队排练,难度可想而知,晚会正式开始前两个多月,团队所有老师齐心配合,学生们咬牙坚持,我们共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当我看到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一个个优秀的演员在台上绽放时,我的内心在一瞬间被触动了,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了舞台的魅力,真正享受到了演出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那时起,我意识到,这才是我工作的意义,让每一个非艺术专业的同学感受到艺术独特的魅力。


5月,随着戏剧节的来临,我也有了自己的学生团队,开始带着我的学生团队征战各大比赛、参加各类艺术型活动,但当时的我始终没有完全理解学校花费这样大的力气去做艺术实践的意义,直到,我有了自己带的第一批毕业生。
大学生艺术团的学生张玉虎说:“哥,我现在在运城的关公剧场演出了,每天干自己喜欢的事真的很开心,现在我已经是我们剧场的戏剧指导老师了!”
大学生艺术团的学生范志鹏说:“哥,今年年会我是我们公司的主持人,虽然在学校的时候没有主持过节目,但我感觉就跟在乌马河剧院的舞台上演出是一样样的,一点不紧张,我现在甚至还能帮忙做一下现场突发状况的处理。”
大学生艺术团的学生卫国说:“梁老师,我现在在温宿县的组织部,负责的就是抖音的拍摄,当时在艺术团和小伙伴们一起运营账号、拍摄制作视频的经验没想到现在都用上了,幸亏有大艺团,在团里的那段时光太充实太美好了。”

这些同学只是一小部分,从大艺团走出去的学生,还有很多同学仍旧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或者将艺术和专业工作相结合,大艺团的经历可以说实实在在改变了他们。通过和学生们的聊天,他们的就业经历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疑惑,学校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去做艺术实践,哪怕对于学生只有百分之一的提升,学校都会进行百分之百的投入。书院社区的改造是这样,体育公园的建设是这样,巨幕厅的建设是这样,健身房的免费使用是这样,全国型活动、赛事的举办也是这样,我想,正是这一次次的百分之一,组成了我们学生的百分之百。

一晃8年过去了,我的学生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见证了我的欢笑与泪水,我们共同创造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我会继续坚守在这里,为学生们的那百分之一,为阿信的明天,奉献我的一切。
供稿:艺术教育中心